485 完败(500票加更)

大宋有毒 第十个名字 2694 字 9个月前

但高俅不这么想,还在顽固的坚持。最终洪涛不得不用命令的方式中止了这种意义不大的举动。不是不愿意让他试验,也不是反对失败是成功之母的态度。只是现在还有更重要的事情需要做,比如分馏煤焦油。

金山煤矿开采快一年了,焦炭窑也正式出炭很久,唯独还没利用上的就是煤焦油。与其费人费力的把这些液体运送到马尾城处理,不如就地解决。

时间真是过得快,进入实验室的时候大地还是一片萧瑟,不知不觉间已经有点绿意了。石羊河畔用来汲水的水车也恢复了运转,带着冰碴子的河水顺着拓荒者自己开挖的水沟流向了被冰封了一冬的土地。

“老人家,地都收拾好了吗?”离开了那个总觉得要爆炸的小屋子,洪涛感到浑身骨头节都锈了,又伸胳膊又伸腿,不打算骑马,把缰绳交给了黄蜂,背着手向河边走去。

这里也插上了界桩,显然是拓荒民的土地。洪涛没敢往里走,沿着界桩转了半圈,找到个正在抡着锄头挖沟的白发老头,打算和他聊聊。

“……大人是凉州公人?”老汉只抬起半张脸,用一只眼夹了夹,继续低头干活儿。

洪涛真可以算深入简出,平时就算出门也是一身新军军装。老资格的凉州人能认出他来,但新来的肯定没见过,就算见过也不知道是谁,平时出头露面的都是王二和讹力命。

“没错,城主大人差我来问问大家还有没有什么困难。”对于这种状态洪涛最满意,喜欢挖坑的人都不愿意被太多人认识,影响专业技术发挥。

“困难……干啥不难啊。就说这个些地吧,上面一扎厚的草泥,撒上种子就能长,可惜了全荒了。真不知道官府是怎么想的,咋不早招呼人来呢!”

可能觉得洪涛不是啥大官儿,也可能是这个问题问道点子上了,老汉终于停下了锄头,柱在下巴上打算聊两句。

“早来不成啊,早前这里被西夏人占着呢,这不刚抢回来没两年,帅司大人确定西夏人不会回来才敢招呼大家来。”

要论装孙子洪涛也是大宋第一,瞎话张嘴就来,说得还那么顺溜,连黄蜂都有种错觉,以为帅司大人真的还在凉州城里,自己只是出来体察民情的小吏。

两天后洪涛带着几十个孩子来到了这座原本用作煤矿新军宿舍的石头小院,实验室房间里的火炕已经被拆掉并打扫干净,摆上了原木打造的试验台,实验器皿也都就位。

“第一步要做的叫甘油提纯,这些来自脂交换的副产品里面含碱催化剂、皂、少量未充分反映的油脂和未蒸发的甲醇,还有蛋白质、烃类化合物、色素、沉淀物和水,如何尽可能多的去掉这些杂质,就是提纯的目的。第一步,就是利用酸碱的特性进行中和,先把制造肥皂使用的碱性催化剂中和掉,既可以使用硫酸也可以用盐酸。我们使用是用水稀释过的硫酸和甘油液加热,谁能告诉我该如何正确稀释硫酸?”

“要让硫酸缓缓入水,不可用水入硫酸!”大部分孩子都举手了,也回答对了。

洪涛并没直接开始试验制备硝化甘油的正确方法,而是从原料入手,先教孩子们如何提纯甘油。这些甘油都是石蜡厂制造肥皂的副产品,不能直接使用。

简单的讲,在实验室里制备硝化甘油并不难,甚至比制备火棉还容易的多,只要有硫酸、硝酸和相对纯净的丙三醇即可。

那为何洪涛一直没有实际制备这种既能救人又能杀人的好东西呢?哪怕当年在金河帝国里也没碰过。

原因只有一个,太危险,制备的时候危险、存储起来更危险。它是能杀人,但无法控制杀谁,这就有点麻烦了。

洪涛没打算大量制造它,限制在实验室规模就好,哪怕自己知道如何钝化,也暂时不进入生产环节。什么时候硝酸银引火装置弄出来了,啥时候再说吧。

酸处理过后的甘油会分层,下层溶液里甘油含量最高。下一步就是脱胶,用白土当絮凝剂和脱色剂,把胶体皂和色素吸附沉淀。

最好用的絮凝剂应该是硅藻土,但这玩意西北地区好像没有,哪有还得和商人们打听打听,暂时是别想了。

脱完胶的甘油溶液还剩一半左右份量,这时还不算完。第一步是用酸把碱中和了,现在还得用碱把溶液里的脂肪酸皂化分离。

这一步最重要,碱液浓度低了,脂肪酸会在蒸馏的时候跟着甘油一起走。碱液浓度高了,甘油容易产生聚合变稠,影响下一步蒸馏效果。

什么比例的碱浓度合适,还得根据第一步酸中和的浓度慢慢测试,也受甘油溶液本身的质量影响。实在搞不准,就得再把第一、第三步反复几次,很是麻烦。

最终得到的是粗甘油,还得用蒸馏方式去水和析出盐,剩下不到五分之一的透明油状液体才是相对纯一些的甘油,也就是丙三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