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四亩地全种蔬菜的话有点太多了,尤其是照看的人手够再加上精耕细种,收获的时候根本吃不过来,很多绿菜又不能久放,只能四处送人。
后来洪涛干脆腾出两个暖棚专门种水果,由于暖棚的高度有限,乔木类的无法种,只能选择比较低矮的种类。找来找去,洪涛找到了两种比较好吃又比较稀奇的物种,哈密瓜和西瓜。
哈密瓜,西夏人和回鹘叫它大甜瓜。顾名思义,它原产地就是新疆一带,也就是玉门关以西。啥时候有的不清楚,反正宋代肯定有了,因为这些种子就是来湟州交易的回鹘人带来的货物。
在古代农作物种子也是一种比较值钱的财物,好种子价格很贵。当然了,这得是在大家都有信誉的年代里才会值钱,像后世一样假种子遍地,那就屁钱也不值了。
西瓜宋朝也有,但中原地区没有,西夏人少有种植,也是刚刚学会不久。但到了南宋时就比较普遍了,至少洪涛在广州就吃过。据说是金人最先大面积种植的,然后传入了南宋,成了大家消暑解渴的水果。
后世也有一说汉代就有,好像是在汉墓里发现了西瓜种子。但在北宋市面上,一年四季真见不到这种巨大的水果,皇宫里都没有,民间应该就是没有吧。也可能汉代有种植,但没普及,后来随着换代就把这种宫廷物种给断代了,谁知道呢。
洪涛的西瓜种子是在溪罗撒上贡的西瓜里得到的,他只要找到点好玩意,没见过的,就会送过来表示忠心,以免被断了军火供应,在这一点上他比次仁贡多明白多了。
经过一夏天的培育,两种瓜的产量一般,但口感还凑合,也让洪涛指定为在冬天种植的经济作物。待到十月底就派人送一车回开封,给大舅哥尝尝鲜,也算是个稀罕物。
但一亩地西瓜少说少说也有一两千斤,还剩下这么多干啥用呢?全分给大家尝尝鲜好像太奢侈。目前湟州还是穷,自己用钱的地方也多,干脆,还是给湟州打广告用吧。不求能卖多少钱,当做湟州特产算个噱头也成嘛。
六子在吃第一块西瓜的时候是抱着必死的决心张开的嘴,就差喊出向我开炮了。这么奇怪的水果,看着就不像人间的玩意,神仙能吃的凡人不一定能吃。
“一贯钱一块!”但是吃完两块之后,六子还想伸手去拿第三块。这玩意水又多、味道又甜,还有红灿灿的颜色,卖相很好嘛。
“官人不是说书记官很重要吗,为何不能称本官?我可以按照原价赔偿滑雪板的损失,多余的钱是我挣来的,为何不可以?”
语言天赋只代表可以快速学会发音和记住单词,但如何更深层次的理解还得靠时间。西迪现在就是个二把刀,汉语能说也能听,甚至写毛笔字都比洪涛强,可经常会误解、错用。
“因为本官说不可以就是不可以,没有原因!”对于这种刚刚学会一门语言的人,洪涛真不打算谆谆教导。太尼玛啰嗦了,还说不明白,最好的办法就是强制,不给理由,以后让她去自己理解。
“可是官人不和我讲明白,我怎么知道如何让官人高兴呢?”西迪还真是个好学生,求知欲极强,或者说她对富姬那件紫貂皮做的裘皮大衣很执着,每次看到眼睛里都嗖嗖冒绿光。
“来,姐姐教你一个办法,见效快还持久。”眼见洪涛又要急眼,富姬赶紧把话茬接了过去。
洪涛为何把大部分犹太闲人都支使出去开面包房,唯独留下一群孩子和这个西迪,她是心知肚明。做为小妾,富姬觉得有义务也有权利替自己的夫君选择并挑选合格的女人,除非对方特别不合适才会阻拦。
这个西迪虽然是异族,但聪明且美貌,懂的东西还能被自己夫君看重,当然属于很合适的那一类。既然夫君不好意思张嘴提,西迪又傻乎乎的感觉不到,或者说不太敢往这方面想,引导她的任务责无旁贷,必须自己来啊,这才叫妇徳嘛。
“你悠着点啊,她可是不太好对付……嗨嗨嗨,你们怎么又撕把上了,住手住手。”
洪涛也知道富姬想做什么,想阻拦却没法说出口。自己根本不需要别人帮忙挑开这层窗户纸,有时候隔着窗户纸逗着玩才是乐趣。但总不能当着西迪说她是犹太教里的性导师吧,这些话她也肯定能听懂。
干脆就不管了,由她们去吧。想管也没时间管,就这么会儿功夫,三位皇子和宸娘又滚成了一团,在抢一只从树上掉下来的松鼠。
你说你不老老实实冬眠跑下来做个毛,这下好受了吧。赵佖别看岁数小,下手最狠,抓着松鼠脖子死也不撒手。再抢一分钟,估计就没人抢了,掐死了。
“是我先发现的!”宸娘只要碰上三位皇子就一反平日里理智的一面儿,重归于孩子的范畴。
“是我六哥先抓到的!”赵佖也不甘示弱,趁机把松鼠塞进了怀中,仗着有洪涛撑腰,跳着脚的指责宸娘的为姐不仁。搁往常他是不敢的,宸娘真不惯着,上去就是个过腰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