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0 要钱还是要牌坊!

大宋有毒 第十个名字 2675 字 9个月前

那帝王最需要什么?两个玩意,一是权利,不光自己要抓牢权利,还得尽量为子孙争;二是名声,千古一帝、尧舜之君,不管是好皇帝还是坏皇帝,心里都非常愿意被当代人崇拜、被后世人膜拜。

但想当尧舜不容易啊,不光得让国家强大没有外掳,还得让人民富足。这两个要求原本就是对立的,想对外强大就得打仗,一打仗就得花钱,钱不够就得和老百姓要,不管是加税还是徭役,都谈不上富足。

现在自己妹夫提出了一个可以两全其美的办法,既能强兵强国又可以少盘剥本国人民。至于说其它国家的人民嘛,神宗皇帝觉得可以睁只眼闭只眼忽略过去,谁让他们有眼无珠不归顺大宋朝廷的,穷死活该!

当然了,这些只能在心里想想,千万不能说出口,哪怕有臣子说了自己也不能马上赞同,还得站在道德制高点上假惺惺的为难一番。

再经过臣子们苦口破心再三相劝,最好能像当年的太祖一般被逼无奈才勉强从众。以自己妹夫的理解能力和胆量,他肯定能做出来。

不过在这之前总得有人苦口破心啊,谁呢?神宗皇帝把眼神看向了王珪,结果这个老东西居然装沉思状低头去看奏章!再看看王韶,他倒是愿意破,可问题是没有破嘴,脸都憋红了也想不出合适的词汇。

王安石和司马光就别想了,他们俩肚子里的小算盘正在高速运转,计算着个人、家族、党派、权利的得失,就算亲爹要咽气了也得等算完了才会管。

最后只剩下章惇,但皇帝不太抱希望,这位文采很好,一笔书法也是顶尖,但臭脾气更顶尖,顶撞自己不是一次二次了,让他见风使舵敲边鼓的难度太大。

“王诜,本官听闻你在湟州给百姓发放无利贷,此事可真否?”章惇这次很给皇帝脸,没让冷场继续下去。但他问的问题有点偏,怎么又聊到借款上去了呢。

“不假,但本官并不亏,这是一笔经济账,算起来颇为麻烦……”

洪涛也有点纳闷,难道说自己不放高利贷也触动这些大佬的利益了?不应该啊,不管自己放不放贷款、有没有利息,他们的手好像都伸不进湟州和甘凉路。

“荒谬!陛下之新军乃仁义之师,国之重器怎么轻易言战,为了些许黄金枉杀无辜,有伤天和!”

司马光也有弱点,他非常不乐意打仗,能用其它办法的解决的事儿就不愿意发起战争,哪怕别人打上门了也是消极抵抗,目的就是把敌人耗烦,最终还得靠谈判解决。

这种思想如果做为一个普通人,那会是非常不错的邻居。大家和平相处、互为容忍,其乐融融。可惜他忘了身处的位置,也没过多考虑人民的意愿,只凭主观意愿处理国事有点偏颇了。

“攻打西夏城市与议和不符,夏人亦可以我朝失信为由再起战端,必将陷陛下于不义,断断不可为!”

如果换成两年前,王安石必须要和司马光唇枪舌剑的炒成一团。顶着巨大压力施行新政为何?不就是富国强军嘛。强军何用?最主要的还是和西夏打仗。

可是当他立场发生变化之后思想也就跟着变了,居然和司马光一唱一和的聊起了大义,典型的屁股决定脑袋。同时也说明没有私心的官员真的不存在,能把私利置于国家后面的都不多。

“夏人抢得我朝,我朝为何抢不得夏人!”王韶之所以会气得毒火攻心,并不是他脾气太暴,而是嘴太笨。

这些道理他其实都懂,可就是不能一条条的说明白,只会吹胡子瞪眼。表情真吓不住老辣的政客,也无法获得皇帝的支持。

“仅仅靠和谈是换不来长久和平的,狼行千里吃肉狗活一生吃屎,这就是天道!老天爷明明白白的告诉我们凡人,要想活的比别人好就得去欺负它国、掠夺外族。人与人之间可以靠科考、生意、金钱互相争夺盘剥,国与国之间只能靠战争,经济手段不过是辅助,讲道理根本就是笑话。”

“两位相公恐怕还没去过甘凉路,那里到了冬天奇寒无比,只需一场大雪,半数牧民就全要面临被活活饿死的局面。试问谁有本事用圣人教化说服这些牧民不南下打草谷?如果两位相公有不妨随王某去试试。”

“北人南下并不是缺圣人教化,而是肚子里缺食物。在忍饥挨饿的时候别说北人,就算我大宋子民也照样会揭竿而起。这个道理历朝历代的执宰都很清楚,想来二位相公也不比他们差分毫。不要揣着明白装糊涂,湟州和甘凉路铸钱之事下官也没打算利益独吞,大家可以去投资获利。”

“谁家金子多谁家到了湟州和甘凉路就可以多铸造金币,烧造琉璃、织造毛衣、收购马匹、砍伐树木、制造罐头之类的产业下官都将向所有人开放,只要金币在手,想干哪一样下官都不反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