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2 青塘兵(白银30/40)

大宋有毒 第十个名字 2712 字 9个月前

估计是个傻子都能看出车阵正在和凉州城作战,那些尸体、冒烟的城楼和损毁的城墙无一不在诉说着之前战斗的强烈程度。

于是吐蕃人很谨慎的在三里外停止了前进,他们的选择和夏人一模一样,很快就派出一小队人,也是举着旗帜前来询问情况,想搞清楚这个车阵到底是谁,友军还是敌军。

这次洪涛没让新军再去攻击对方的使节,既然知道是董毡的人,再这么搞就有点没麻烦故意找麻烦了。

但他也没让对方太过靠近新军的阵地,讹力命就是新军的使节,但他只有一个,手里也没旗帜,而是拿着湟州经略安抚使的官凭。

双方的使节凑在一起聊了不到一刻钟就各自返回了阵中,讹力命告诉洪涛来的确实是青塘兵马,带队将领为董毡和他的第一猛将青宜结鬼章。

董毡能在青塘一带称王称霸也不是没有理由的,打仗很有一套。他让养子阿骨朵带着主力攻占了仁多泉城,正在和凉州援兵鏖战。

但这并不是他的全部主力,还有一支不到万人的吐蕃骑兵绕道偷偷下了高原,趁着双方激战直插凉州城。

“都尼玛不傻,一个比一个贼!”

不用解释洪涛也明白,吐蕃人的目的就是突袭这座毫无准备的城池。成功了,他们就从背后包抄凉州援军。失败了则退回高原坐山观虎斗,大宋朝廷也说不出什么不是。里外都不太亏,一旦赚了就是大赚。

“本官就不去见他了,还是由你带个话,就说我们已经弄塌了凉州南门。现在不如合兵一处登城,青塘兵向西、新军向东,待把整座城打下来之后再在内城汇合。”

有了援军那就不能光看自己耍,你们不是也想要凉州城吗,那就得出点力。至于说这座城最后归谁现在聊为时过早,归谁也不能归西夏,所以一切都要等把城市拿下来再聊。

凉州城成了啥模样不用讹力命去讲大家都看得见,既然确认了是友军,此处又有便宜可占,董毡也不矫情,很痛快的收下了这份大礼。

对于骑兵而言十五里路转瞬即到,不到半个时辰用肉眼即可看到西边起了大片尘埃。这批骑兵的规模不会少于千人,小部队踏不起这么多灰尘。

“大人,来着不太像夏军,太远了看不清。”讹力命不知道什么时候也爬上了瞭望塔,举着望远镜充当起瞭望手了。

“老讹,你不会是怕了吧。不管来的是谁,把箱车里装的东西用完之前都别想靠近半分。下来吧,别再吓到孩子们。”

说实话,洪涛心里也有点打鼓。从数据上算自己这支新军的火力覆盖密度确实很高,敌人不管用什么方法也冲不进来。但有时候数据也是会骗人的,实际作战的时候往往和演习不太一样。

可是这种情绪不能露出丝毫,还得装作特别镇静。士兵们不了解这么多数据啥的,但他们会察言观色,主将一旦慌了下面的人心里会更没底。

“末将给大人丢脸了,也不知道为何,这次出来总是不太踏实。”讹力命被说得满脸通红,尤其是看到王大她们的眼神更是无地自容。和这些孩子、厢役比,自己好歹也是当过禁卫军军官的主儿,又不是没打过仗,怎么会如此不堪呢。

“本官这次不怪你,新事物总是要有熟悉习惯的过程。但不要有下一次,你应该比别人适应的更快才对。来,到车上来,帮本官看看那些人到底是什么来头。”

讹力命的表现洪涛能理解,人的勇敢不是与生俱来的,天生不怕死的只有傻子。他惊慌是因为对新军和自己这位看上去有些二把刀的主帅信心不足,经过几场胜仗之后自然就消除了。

不光洪涛这边在紧张的观望,凉州城的西门上也站着不少人,同样在观望远处的烟尘。他们没有望远镜,只能手搭凉棚凭肉眼分辨,努力辨识着西边那片烟尘下的骑手到底属于哪一支部队。

“刺史大人,末将有种不好的感觉,佛祖可能把我们抛弃了……”有时候吧,经验比设备还先进。凉州城的副镇守率先有了答案,带着一脸死灰看向了旁边的梁乙逋。

“此话怎讲?”梁乙逋真想把这个家伙一脚踢下城去,此时此地不说鼓舞士气,怎么还说这么不吉利的话呢。

“那是吐蕃的青塘兵,如果末将没眼花,敌将就是青宜结鬼章,青塘第一猛将!当年末将曾在甘州与其交过手。”副镇守还真不是瞎说,他看不清对方的衣着,但看到了比较熟悉的旗号。

吐蕃各族的战旗和宋朝、西夏都不一样,更像是出使用的节杖,上面还镶嵌着各种动物头骨。每位战将和每位战将在颜色、头骨种类上都有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