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没秘密了还怕突击检查吗?好歹也是镇守一方的中央特派员,街上有几滩牛粪、市场里有人争吵这种日常小事儿,肯定也不会有啥影响的。
想弹劾一位皇帝信任的高官,不是张张嘴就可以的,不管是御史还是谏官,都得多少拿出点证据,不管物证还是人证。
宋人所谓的风闻奏事,并不是说言官可以满嘴跑火车随便弹劾别人,那官场不就乱套了嘛。
在风闻奏事后面,还有一大套钳制言官自身行为的准则管着呢。以宋朝赵家的尿性,凡事儿就没有不制衡的,言官也一样。
“官人又在瞎说了,妾身何时惦记过别的男人!”莲儿自打成了驸马的女人,确实变化不小。
除了依旧喜欢往嘴里塞各种零食之外,追星和脑残粉之类的病症好像也痊愈了,即便知道苏轼这两天就到,也没什么特别的表情。
“还嘴硬,不惦记为何朱八斤来不见提及,偏偏姓苏的一来你就如此激动呢?”洪涛还是不依不饶,弄出一副很纠结的摸样追问。
“……不与你讲了,我和紫菊要去看望小童,免得他们又被儿童团带坏!”论胡搅蛮缠莲儿纵有三个脑袋也掰扯不过她这位官人,眼看说不过干脆掉头就走。
她和紫菊在湟州城很是无聊,除了每日应对一大堆公文往来之外,找不到什么事情做,连逛街都满足不了。
可是她们的年龄又无法心如止水,干脆也学着驸马弄了一群穷苦蕃人的孩子,没事就拿着吃穿去救济救济,号称要超过儿童团,将来都去考进士。
洪涛假装不太服气,更不看好这些孩子。其实他是在故意刺激莲儿和紫菊,这样一来她们俩的干劲儿就会更足。
实际上莲儿和紫菊的举动正好弥补了洪涛身上的煞气,欧美政客、富商的家人通常都会加入慈善事业,中国人还没这个习惯,但洪涛认为这样挺好。
自己整天在外面呲牙咧嘴的杀人、得罪人,家人多做点善事能互相弥补一下,至少没坏处。为此洪涛特意提高了莲儿和紫菊每月的例钱,说是处理公文的工钱,其实就是找个借口让她们有钱去搞慈善。
这几个小童是专门从儿童团里挑出来的,年龄全部在十二岁以上,天生对理科比较有感觉。这只是相对而言,至今洪涛也没在四十多个孩子里发现哪怕一个天才。
这个院子是做什么用的现在就揭开了面纱,它是洪涛的化学实验室外加火药作坊。不是大批量制造火药的地方,而是对火药进行分类研发的实验室。
在这里弄好了成分配比、实验完效果之后,才会拿到禁军的火药作坊里批量生产。负责最终配比工序的依旧是儿童团的孩子,别人只能打下手,无法获取配方,哪怕偷偷看看都要掉脑袋。
这群孩子可不是成年人,驸马说谁看谁没命,她们就真的会让你没命。
在没有石油的时候,洪涛只能带着孩子们拿天然碱消磨时间。做个肥皂啊,小规模的试制一下玻璃啥的。目的不在批量生产,而是看看他们谁在这方面有天赋。
这些新产品洪涛暂时不打算推出,一是没人手二是不缺钱。只要看看城西山坡上大片大片的米囊子花,洪涛就对钱这个字眼充满了鄙视。
而且新产品吧,不能一个接一个的玩命推,得让古人慢慢接受、慢慢习惯,充分发挥每件商品的附加值。
现在洪涛关心的不是推出新产品赚钱,而是怎么能把炸药搞出来。硝化棉那玩意太危险,钝化的手段又太复杂,不是短期内能量产的。
咋办呢?没辙,还得从燃烧弹着手,一步一步慢慢走,给这些孩子充分的学习、研究时间,未来才能得到更多化学人才,急不得。
想要弄燃烧弹就得有汽油,这玩意到相对容易,就算没有石油,等湟州的粮食储备充足一些,王冠不用大量运粮时,可以改运煤焦油,那玩意里面一样能提炼汽油。
不过朱八斤的到来让洪涛省了甚多麻烦,也给王冠省了不少事儿。煤焦油不光味道不好闻还有毒,无法和别的货物混装,运输成本不小。
“这叫做分馏塔,石油中的有用物质经过加热后会变成水蒸气一样的混合油气进入分馏塔,越往上塔内的温度就越低,不同密度的油气就会发生不同程度的凝结,然后顺着分馏塔旁边的冷却口流出。
我们需要做的就是确定塔内的温度冷却层次,弄明白这个事儿之后,就可以按照我们的需要把石油里对我们有用的东西一样一样分馏出来。
但这是一件很枯燥也很需要细心的工作,可能要做很多次试验,需要记录很多个数据,错一次、丢一个,前面的试验就会白费。来吧,今天先由官人我做,大家看着,去搬一罐石油过来,你们俩生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