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4 这把剑真没有(保底2)

大宋有毒 第十个名字 2722 字 9个月前

“此剑有何用?如需宝剑为何不让工匠用百炼钢锻造,朕已经试过三把御剑,皆不如驸马所献锋利。”

神宗皇帝同样迷惑,御赐宝剑也不是啥稀罕物,驸马府上不能说很多,拿出几把来也是寻常事。而驸马自己就会炼钢,还愁没有宝剑用?

“……边关皆是悍将,臣初到他们难免会有轻视之意。如不影响战事臣自会隐忍,就怕有人不知轻重,把私事放于国事之上,那样的话臣必须杀一儆百!”

如果说皇帝是装糊涂不想答应自己的要求,裴英不应该也配合的那么像,这时洪涛也有点心虚了,难道说宋朝还没出现尚方宝剑这个规矩?

想一想很可能啊,宋朝皇帝本人都没法想杀谁杀谁,怎么可能弄把破宝剑就能先斩后奏呢。如果有这种规矩,神宗皇帝与王安石的改革也不会如此艰难,什么欧阳修、司马光、苏轼啊,早就给砍没了。

“朕赐你侍卫司禁军一队,谁若不从命当即拿下送回京师交与大理寺严查,可否?”

这次皇帝听明白了,尚方宝剑他是真没有,但驸马提出的问题也确实需要解决。怎么办呢?杀肯定不能随便杀,但允许随便抓还是可以的。

“谢陛下……能不能着水虎翼王冠去京兆府督运所需物资,臣与他相交默契,后勤乃是臣取胜的重中之重,若要重新熟悉新人恐误了时机。”

看到皇帝这么好说话,洪涛的奸商本能也不由自主的冒了出来。利益最大化嘛,能提要求的时候必须玩命提,过了这村儿没这店儿。

“王诜,金明池已然毁于你手,难道连朕的龙船也要荒废不成!”神宗皇帝也不是新手,对驸马这种嘻嘻哈哈办大事的做派当即予以了反击。金明池这件事儿看来要跟着驸马一辈子了,什么时候看不顺眼就提出来抖抖,不难受也恶心。

“待臣击退蕃人,定要建造一艘真正的龙船献于陛下。届时由臣亲自掌舵,载陛下去北朝老家转上一转,再去日本把他们的天皇抓回来,学会了汉话才可回去。”

不提那艘破楼船还好,一提洪涛就更来劲儿了。那也叫船?顶多算是一个能漂浮的木楼。别的咱不敢瞎吹,造船必须手拿把攥。

说真的,洪涛还是喜欢大海的辽阔,想去哪儿就去哪儿,想揍谁就揍谁,天王老子下来也不顶用。

就在左右为难的时候,皇帝突然把疯驸马贬到了湟州任职经略安抚使,这仅仅是巧合吗?能信是巧合的就不配坐在高位上。

事实上还真不是巧合,神宗皇帝观看完演习之后,只隔了二天就把驸马又叫到崇政殿里去了。这次只有皇帝和裴中贵两个人,要谈的就是有关西夏人筑城之事。

皇帝想让驸马去解决这件事,但又不知道驸马能不能胜任,派人询问怕驸马说大话。到时候打了败仗还是其次,万一丢了小命,他没法和妹妹、老娘交待。

为什么非让驸马去呢,诺大的朝廷难道还找不出几个带兵打仗的将领?找是能找到,可皇帝不愿意找,因为他要对祖制开刀了。这还得拜驸马所赐,那个战时内阁和战时宪法的设计深深的打动了皇帝的小心肝。

大权独揽啊,想干啥都不用再满朝的征求意见,只需要搞定内阁里的几个人就能马上实施,而且御史言官也不能再弹劾。非常之时用非常之法,这个远景太尼玛过瘾了。

但是想建立战时内阁也非常非常难,谁都不是傻子,明知道这样一来皇帝就有大权独揽的可能性,士人们是绝对不会轻易妥协的,想靠常规运作基本没希望。

有没有变通之法呢?皇帝也是冥思苦想了好久,才终于找到了一个可能性,那就是驸马。

不是有祖制拦着嘛,成,就拿驸马当穿甲弹,先把这层硬壳给钻个洞。只要突破了这一层的限制,以后再往里钻就有例可循了。

先例这个玩意还是挺管用的,假如驸马能把这个差事干好,皇帝就能借东风再进一步。如果干不好……那就哥俩一起洗洗睡吧,你继续回去当你的废物驸马,我也继续当我的半废物皇帝。以前的事情权当没发生过,反正也没有太大损失。

至于说驸马领兵作战失败该如何处罚,都尼玛废物了还能咋处罚?总不能直接踩成平民吧。

待到长公主顺利生产,皇帝就会拿孩子说事儿,来个皇太后欣慰啥的,功过相抵,再措辞严厉的训斥几句,也就不了了之了。

不得不说神宗皇帝还是挺能设计的,这套连环计不可谓不精妙,很有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的风范。可惜在里面驸马和有可能牺牲的将士都没人去关注,全是弃子。

皇帝当然不会说得这么明白,但洪涛听明白了,然后心里就又凉了半截。

本来以为大舅哥还有点人性,看来自己还是太幼稚。古人都说过了,帝王无爱皇家无情,这句话很可能是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