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6 赶鸭子上架(保底1)

大宋有毒 第十个名字 2805 字 10个月前

吹牛嘛,谁还追究到底有没有实物,要是都有实物就不是吹牛了,那叫讲述。可问题是和某些人吹牛是得交税的,比如说皇帝……

那种射程远、射速快、覆盖面广、杀伤力大的弓弩是从后世纪录片里看到的,根本没实际动手制作过,更别提实际使用效果了。

这玩意据说是按照明朝《武备志》里的记载复原的,使用效果还凑合,在80米之外射击集群目标命中率可达70左右。

威力也很惊人,凡是正中目标的假人基本都会被来了个对穿,马匹也深入半箭,就算是擦伤的伤口也非常巨大。

由此推断,这种远程武器的有效抛射射程可达500米左右,而且射程和威力是可调的,想打多远完全靠箭杆上绑的火药筒装药量来决定。

说到这里大家可能就明白了,这是一种原始的火箭,使用黑火药推进。它的优点很多,比如射程远、射速快、威力大等等。缺点也不少,首先就是怕下雨,其次是怕风,最后就是无法瞄准射击,只能大面积覆盖。

因为这种火箭不是一支,而是在一具近两米长、直径三十厘米的木筒里装上几十支箭矢,同时点燃发射。大概对准方向就成,百米距离上散步范围大概在40米左右。用游戏里的术语讲,它是个群体攻击技能。

它有个很形象也很凶狠的名字叫一窝蜂,有记载燕王朱棣和建文帝作战时,建文帝一方就使用过这种在当时很先进的武器,具体战果史料中没有详细记载。

从最终的结果看好像也没啥大用,因为建文帝最终还是被燕王朱棣打败了。但决定战争胜负的除了武器之外还有更多原因,也不一定是这种武器没效果。

原本洪涛也没打算在这方面多费心思,有那个时间不如去琢磨琢磨火枪,可就是因为嘴碎又中了大舅哥的圈套,才把这玩意给讲了出来。

现在再和皇帝说我是说着玩的肯定不成,不管能不能有用都得仔细研究研究。这可是关系到自己今后生活质量的关键时刻,多费点心思真不亏。

一窝蜂到底能不能用呢?从理论上讲应该有用,它就是一种不可控火箭,原理和射箭一样,只是用化学能代替了机械能。如果能解决燃料和空气动力这两个方面的问题,原理上讲肯定比机械能强。

可理论是理论,往往因为材料和工艺问题无法实现,最终白费力气。这个道理洪涛懂,可现在被皇帝逼的没辙了,能不能实现也得先试试。

“封建余毒真害人,妇女同胞站起来!”

洪涛恨的不是莲儿鸠占鹊巢,恨的是自己拿这只鸠没辙,下不去手。再想想这位新女主人睡觉的德性,就对自己的睡眠质量更悲观了,这真是肉体精神的双重折磨。

可能是听到了男主人内心的呼喊,莲儿表现得很出乎意料,她这一宿也没怎么折腾。然后洪涛反倒更睡不着了,总琢磨着下一刻那条富有青春活力的腿会不会蹬过来。

想着想着窗外就亮了,随着莲儿起身去跑步锻炼,洪涛才算彻底放松闭上了双眼。

好景不长,很快莲儿又回来了,还带着紫菊,一句去前堂接旨,两个小丫头就忙不迭的往迷迷糊糊的驸马身上套衣服。

裤子还没穿上呢洗脸水又端了过来,等一切收拾停当,洪涛发现自己居然一直没睁眼,还处于半睡眠状态,真是神了。

“裴中贵说是大大的好事,能让裴大人亲自跑一趟的肯定也不会是小事。妾身觉得这一天早晚会来,我家官人乃天神下凡,凭什么就不能飞黄腾达!”

看到男主人的眼还没睁开,两个小丫头干脆一人一只手牵着往外拖,边走边汇报着她们打听来的消息,语气里满满都是兴奋。

“裴大人和府上有没有什么渊源?”一听是裴中贵来了,洪涛马上睁开了眼。昨天在崇政殿里的情景还历历在目,这个老太监多次暗示过自己,看样子像是有点倾向家不知……等嬷嬷从相国寺回来一问便知。”莲儿显然也不太了解这个老太监的过去,但她知道谁有可能知道。

此时的裴中贵又恢复了面无表情的德性,不管洪涛如何热情、暗示,愣是一丝反应都没有,一字一句的传完了皇帝的口谕,茶水都不喝一口就带着人匆匆回宫复命去了。

至于他为什么会有如此大的反差,洪涛也琢磨不出来,更没功夫琢磨。因为裴中贵带来的口谕内容太多,不抓紧干的话,完不成皇上的嘱托就真算欺君之罪了。

制造箭矢并不难,或者说已经造完了,皇帝并没要求马上量产,只是让驸马规划一下量产的可行性。

制造甲胄应该也不算难,水轮驱动的锻锤出铁水的第二天就装好了,马上被武家利用了起来。谁也不傻,有不费力就能上下翻飞的大铁锤干嘛还要自己抡呢。

根据武四的需要,又有两台重量更小的锻锤被架了起来,分别用于锻造不同尺寸的铁锭。本来还要再弄几台的,可惜水轮数量不足,彭大暂时没功夫去增建水轮,驸马给的一大堆图纸就够他忙活一阵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