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5 真有其人!(保底一)

大宋有毒 第十个名字 2733 字 9个月前

当时王安石还不是参知政事,但刚刚给皇帝上完《本朝百年无事扎子》,深得神宗皇帝器重,在朝堂中风头正劲。他也在寻找一位有军事才能的统兵之人,打算政事和兵事相辅相成,交相呼应,这才符合变法的目标。

看到平戎策之后王安石高兴了,得来全不费工夫,这个统兵之人自己送上门了,立刻就把平戎策推荐给了神宗皇帝。

然后王韶就成了新党里的一大力主,被授予秦凤路经略司机宜文字之职,谈不上统率重兵,也算可以接触到军事机密之人。吕惠卿、章惇、蔡确是王安石在朝中的左膀右臂,王韶则是他在军中的一杆旗帜。

王韶也确实有能力,他认为要想打败西夏就应该先收复河、湟二州,切断吐蕃与西夏的交往,并对吐蕃各部落加以分化利用。这样一来宋军可以从南、东两个方向对西夏形成夹攻态势,让西夏首尾不能顾。

如果让西夏先下手取了这块地方,不光白白获得几万吐蕃兵将,骑兵部队还可以一路南下,直接威胁陇蜀腹地,到时候就成了宋朝这边首尾不能兼顾了。

那能不能收复河湟二州呢?王韶很有把握,因为这些年西夏正和吐蕃各部落在青塘你来我往的厮杀,吐蕃的唃厮啰各族对西夏李氏非常反感,但他们的实力又不足以长期和西夏对抗。

假如宋朝能趁机采取分化招安的策略,只要玩的好,不仅能收复大片适合耕种的土地,还能获得不少蕃人归顺,彻底切断西夏南下的念想儿。

具体是怎么操作的王安石没讲,但王韶确实达到了预期目标。他只用了三年多时间就横扫熙、河、洮、岷、通远五州,还把当地最大的西羌部族首领给抓了回来,史称熙河开边。

到了熙宁七年,王韶已经官拜观文殿学士、礼部侍郎,后进枢密副使。他的兄弟和两个儿子也授官赐绢,一门风光。

“他往后的日子肯定不太好过吧?”听到这里洪涛首先觉得王韶是个军事人才,不仅仅会打仗,还会做思想共走,当地的吐蕃、西羌部落被他忽悠的没少包顺,然后就成了对付其它部落的先锋。

这种人绝对不会是老实人,更谈不上耿直,肯定满肚子都是坏水儿。而且这种人与大宋的主流士人阶层价值观不太符合,他只追求结果不看过程,算是非常典型的实用主义者。

那宋朝士人会容他吗?假如他没建立这么大功勋、没坐上这么高的位子应该没事儿。可恰恰相反,他是又立功又受奖、又得房子又拿地,还萌荫家族,这就有点太招摇了。

“王相不可吃着饭骂厨子,再着急也得等吃完再骂啊!”洪涛很清楚王安石要表达什么意思,虽然这些食物的配色、配器都不是自己原创,全是从后世记忆中抄来的,但也不能当面如此羞辱自己,太过分了吧。

“惭愧、惭愧……老夫多有失礼……”被驸马责怪之后,王安石立刻就感觉到了自己的错误。确实,如此问真的和骂人无异,眼看到嘴的美食又被驸马挡住了,为了一饱口舌之欲,赶紧赔礼道歉吧。

“嘶……此乃大头水!”光吃还不够,洪涛又拿来一个细口瓷瓶和两只极小的白瓷杯,倒满之后端给了王安石。

这位正往嘴里塞鲜虾天妇罗呢,也没仔细看一仰脖就灌了下去,红晕马上穿透了老脸上的厚皮返了出来。

“非也,这是府上独创头锅烧酒,不外卖,每季只做三坛,其一送给皇太后、其二进献陛下、其三嘛,当然是自己喝喽……”

看着王安石那个没出息样儿,洪涛愈发感觉良好,胸脯也挺起来了,嘴角也撇开了,端着小瓷杯轻轻一抿,再叉起一个寿司咬了半口。

没错,是叉,他用筷子不太利落,于是就让彭大特制了几把白铜叉勺,在府中吃饭叉勺和筷子并用,怎么方便怎么来。

“可惜、可惜!”王安石瞥了一眼驸马,慢慢把几个漆盒都划拉到自己这边用胳膊护住,才说出了真心话。

食物是真不错,色香味俱全,还带着鲜明的文化气息。可对面这个食客真不给力,吃个饭就和大螃蟹似的,举着个勺不勺、叉非叉的家伙满桌子划拉,非常掉价儿。

“切,嘴快有嘴慢无……哦对了,王相可识得一位开国侯,名曰王子纯。前几日我去他府上送请柬,丫鬟说他曾拓边千里,我朝真有此等人物?”

洪涛其实没啥正事要和王安石讲,闲聊呗,反正不能让他走的太快,怎么也得等聚会过半。闲聊就得找到双方都有话可讲的话题,说什么呢?突然想起了那位开国侯,这个话题挺合适。

“哦?都尉去请王韶王子纯了,他可来否?”一听到开国侯的名字,王安石终于把头从食盒中抬了起来。其实他的吃相也好不到哪儿去,还有脸嘲笑别人呢。

“想是没来吧,我去的时候管家说他卧病在床,想是不会好这么快。”洪涛趁机把两个食盒往自己这边拽了拽,这位吃白食速度太快、胃口太好,瞬间就下去了三分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