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3 脸丢了一缸

大宋有毒 第十个名字 2916 字 9个月前

“就依郎君……”尽管一想起下水就哆嗦,公主还是咬了咬牙准备豁出去了。现在只要驸马说跳崖能幸福她也肯跳,但前提是两人一起跳。

安抚好了公主,洪涛在驸马府里就谁也不怕了,他就是天。从第二天开始,繁花似锦的驸马府后苑就成了乡镇小企业作坊,东一摊人洗淀粉、西一摊人雕铜模、南一摊人弄木作、北一摊人拌明胶……

除了工匠和朱八斤找来的几个贴心徒弟之外,谁也不许进入。王嬷嬷别看嘴厉害,但只要是对驸马府有利的事儿保证第一个全力支持。此时她就坐在门外当拦路虎,谁来了也不能进,有任何事都只能由她或者莲儿进去通报。

“记!松烟二两、明胶五钱、麻油三钱,为1号罐……松烟二两、明胶四钱、麻油四钱为2号罐……”

洪涛则和公主单独在飞羽堂中进行最终的原料勾兑工作,具体南宋工匠是采用何种比例制作油墨,洪涛只知道个大概,具体早忘了。

而且鲸胶、矿物油的属性也和目前使用的猪皮胶、亚麻油不尽相同,即便知道准确的配比也是枉然,还得一点一点的试验。

原本洪涛想把这个工作也交给其他人来干,黏糊糊、黑黢黢的弄一手一身很脏。但公主说了,此乃驸马府的绝技,不可轻易示人,那样会让外人看轻。

这恐怕不是她的本意,又是王嬷嬷的教唆。但想一想也是,目前自己还没发财呢,创业初期还是小心为妙。

每勾兑完十罐油墨,他和公主两个人就会用不多的几个铅字在刷好浆晾干的纸上试一试效果。满意的记录下编号,也就找到配比了,然后在从这几种配比中逐一细化,继续试验……

这玩意是个很精细并考验耐心的活儿,别看配制二两油墨多一点少一点材料不显眼,可要是大量配制就不成了,必须能多准确就多准确。

此时洪涛又发现了公主的一个优点,她真是太有耐心了。本来就很细腻的松烟被她又用捣药的铜杵不断碾细,同样的动作重复了好几天,半点厌烦的情绪都没有。

连带着洪涛也不好意喊烦了,跟着公主在飞羽堂中一坐就是四天,直到找到了两种比较满意的配比为止。

可是公主说了,光有黑色还不成,街上卖果脯的店铺传单都有两色呢,驸马府的印刷作坊必不能比别人弱。

于是她又拉上莲儿钻进了飞羽堂,开始捣鼓红色、紫色和绿色的油墨。到底能不能研发成功洪涛真管不了,也好,让她们俩慢慢玩去吧,自己还有更重要的事情。

“我这脑子真该被驴踢啊,番薯番薯,要是中国有,还番个屁!”

但洪涛还不死心,他又想起一个制造淀粉的农作物,然后就带着两个跟班继续在汴梁城的粮行里乱窜,进门就问有没有白薯、红薯、地瓜,得到的回答统一都是摇头。直到把番薯这个称呼逼出来,洪涛才重重在脑门上拍了一下。

“官人,城内的番邦驿馆都在开封府衙西侧。”高翠峰听到番薯这个词儿也不明白是什么,但他有联想能力。

“驿馆……我不找驿馆,我要找大缸,大水缸!”

洪涛已经绝望了,不想再在淀粉成本高低的问题上耗费精力,面粉也是可以提炼淀粉的。

自己又陷入习惯思维的怪圈了,总觉得用玉米土豆提炼淀粉成本低,可仔细想一想,现在不是后世,玉米和土豆就算有,估计价格也不会比面粉低。

“水缸是何物还请官人明示……”

不光是洪涛有些绝望,高翠峰也快崩溃了。这位新主人脾气不错,为人也挺公正,问题是他总有事没事儿就脱口而出一些谁也听不懂的玩意。

像黄蜂那样只靠手艺吃饭的人无所谓,爱懂不懂,但像自己这样靠脑子吃饭的人打击就太大了,啥都听不懂,咋辅助啊,这不成废物了?

“水缸……水缸就是水缸!这么大,空的,里面装水……”

洪涛已经快让黄蜂动手给高翠峰来一针了,番薯不明白可以,明胶不知道也没关系,可尼玛连水缸都不知道是什么,你是来当大爷的吗!

“官人说的可是大瓮?”黄蜂显然也看不下去了,不是嫌高翠峰笨,而是觉得驸马有点欺负人。

“瓮……难道说我大宋没有水缸?上马,带我去找烧造大瓮的窑口,我就不信没有水缸!”洪涛的倔脾气又上来了,虽然自己府上也是用大瓮装水,可凭啥有瓮就没有缸呢,这不科学啊!

这个脸抽的啊,让洪涛好几天都没缓过来。大宋确实没有水缸,只有大瓮。

缸和瓮其实差不多,前者口大,后者口小。可就是这么一丁点区别,却让窑口的老工匠把头摇的和拨浪鼓一般,坚决不肯按照洪涛比划的摸样烧造大水缸。人家不是没试过,是根本烧不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