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皇帝的人情味儿也仅仅存于一瞬间,两位宰相都赞同了,光靠他自己也反对不了。更何况由驸马出面操办此事确实是有百利而无一害,背起黑锅来,谁能有一个外戚合格啊,就算直接砍了,朝中也不会有太多阻力。
更绝的是驸马还没法脱离皇帝的控制,不管是谁都不会和一位驸马结盟的。在这个朝代里,光一个外戚的名字就已经和废物差不多了,跟废物结盟,还会有人乐意追随吗?
大方向定好了,具体操办的人也有了,下面的事情就容易多了。驸马接着去完善具体实施计划,皇帝还专门给他配了两个太监当秘书负责抄抄写写。
回家是别想了,在这件事儿没有完全定下来之前,驸马只能住在皇宫里,但不是后宫,而是皇城的禁军宿舍,还给弄了个套间。
至于皇帝和两位宰相在干嘛,就算会议不让驸马参加洪涛也能猜出来,无非是三件事儿。首先就是划分收益,这么大的买卖总不能让一家独吞,大家背后还都有一群小弟嗷嗷待哺呢,哪个喂不饱都是麻烦。
其次就是找一个借口组织人手制定相关律法,提早避免让大宋也陷入和西夏、辽国相同的处境。这一点大家基本达成了共识,尤其是王安石,他现在的瘾头还没完全去除掉呢,隔上一天就会犯一次。
最后就是琢磨该如何控制驸马,总不能把这么大一件事儿真的完完全全托付给某个人然后就放心等着天上掉馅饼,别说只是个驸马,就算是皇帝亲自去办理大臣们也不放心啊。所以必须在驸马脖子上套上那么几道锁链,不怕一万就怕万一,有备无患。
转眼就到了秋天,入夜之后的风都带上了些许凉意。洪涛足足在皇城里住了十天才被允许回府,同时也就意味着高层已经达成了一致,纸上谈兵阶段过去了,整个计划就要转入具体实施阶段。
其实也不能说是碰巧,驸马拿出来的这个东西在任何一方眼里也没法视而不见,不用有什么太大的见识,稍微有点脑子想一想也知道会有多大利益。
这可是连拗相公都无法自控的大杀器,基本就等于谁沾上谁就得倾家荡产。啥盐铁茶啊,全得后面排队去。
而花膏的制作成本也很低,基本和茶叶等同,是从地里种出来的,还不是啥金贵玩意,居然是司空见惯的米囊子花。
最让大家心动还是驸马的计划,如果真能按部就班的执行下去,各方收获的还不仅仅是财富,也不单单是朝廷里的得失,还有个更深的诱惑让人无法抵御,那就是开疆拓土。
不管是神宗皇帝、王安石、司马光,还是他们身后的那些朝廷大员,一旦涉及到抵御外族、收回燕云十六州的问题,只要有切实可行的办法又不用以国运相拼,没一个敢说不支持的。这还不能说是捏着鼻子强忍,必须是发自内心。
这已经不是功劳不功劳的事儿了,一旦真能把故土拿回来,上到皇帝下到臣子都得名垂千古,被后人有事儿没事儿就念叨念叨,祖宗荣耀不荣耀先放一边,自己包括子孙脸上可不是一般光鲜。
“陛下不可,王相说过此物有伤天和,向西夏和辽国贩售之事也不是一年两年可以完结,期间如果被对方发现是朝廷所为,计划就失败了一半儿,万万不能将此物与官家和朝廷扯上关系。此事只可由民间发起,必要时朝廷还要发兵予以讨伐,做出深恶痛绝、深受其害状,让两国使臣信以为真。”
到底这三位大脑袋是怎么想的,洪涛也不能完全搞清楚,私心是谁都有的,包括自己,只要能先把公事办好,再把私心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就无可厚非。
倒是皇帝提出的这个策略有点太幼稚了,让军队去种植提炼花膏,再由朝廷通过榷场输入两国。方便是方便,可后遗症也大,一旦被西夏和辽国探查明白那就不是边患了,而是两国联手非灭了宋朝不可。这种行为和刨人家祖坟没差别,再昏庸的帝王也忍不了。
“那依晋卿之意……”王安石好像听懂了点什么,但又拿不太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