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三章 喧嚣结束

让大明在苏伊士驻军,不仅可以得到大明的保护,而且能成为大明贸易的第一站,这对增强他们的国力,是有很大帮助的,所以如今是他们求着大明去驻军,不带任何条件。

除了偶尔处理一些这方面的公务,朱瞻基每天最大的工作就是应酬,举办各式各样的宴会。

除了第一天他在梵蒂冈接受了教廷举行的欢迎晚宴,他从来不去任何家族赴约。

第一天的宴会,朱瞻基就让这群欧洲土包子见识到了什么才是文明的碾压。

他们的贵族浑身跳蚤,拉屎甚至不擦屁股,而朱瞻基吐痰都有人专门用一个痰盂接着。

教皇请他吃一顿饭,需要又上百个大明内侍,从头到尾监督每一道程序,每样菜都要找人试毒才能进朱瞻基的口。

而且大明内侍还看不中梵蒂冈的各种器具,认为一个大明小地主,用的碗碟都比他们的好。

这让请客的人觉得非常沮丧,他们不知道自己有哪一点能满足一个高贵人物的需要。

不过也别怪大明内侍挑剔,因为这个时代的欧洲,大部分人都不会烧瓷器,只有陶器。

就连梵蒂冈,精美的瓷器也是唐宋时期出口过来的普通瓷器,用的陶器跟普通人相比,无非是粗陶和细陶的差距。

然后,朱瞻基请了一次客。

这次请客,动用的是成套的官窑,吃的菜是御厨精心烧制。这种美味让所有人知道了相互之间的差距,所以再也没有人好意思再说请客了。

但是,所有人都以能获得朱瞻基的邀请为荣,罗马的大家族们,甚至为了能参加朱瞻基的宴会,送出了他们自认为最美的的女性族人。

刘承徽来者不拒,统统帮朱瞻基收了下来,然后进行统一的调教。

这种日子一直进行到了永乐十七年的二月,大明舰队来的时候,携带的两百多船货物,处理掉了大半,朱瞻基才准备离开。

如今休达已经完全稳定,克里特岛也在进行大规模的建设,各种人才的招聘也已经完成,他也到了该回家的时候了。

二月初九是朱瞻基的二十一周岁的生日,按照大明的习惯来说,是二十二岁生日。

这一天,大明上下让所有罗马人都看了一场大戏。

从生日的前几天,除了留守休达和克里特岛的将士,还有一万多在奥斯蒂亚留守舰队的海军,其他的近五万人全部抵达罗马,也给罗马带来了短暂的繁荣。

圣天使堡连续几天张灯结彩,准备要给朱瞻基过大寿,街道上,每天下午都还举行舞龙舞狮巡演。

在罗马最大的马西莫古赛马场,大明士兵也给罗马人带来了充满趣味的足球赛,让罗马人第一次接触到了这种充满了趣味性的游戏。

但是这一切,都比不上二月初九这一天,五万人云集圣天使堡附近的空地和街道,共同向朱瞻基跪拜更让人心潮澎湃的了。

无数罗马的大人物们,看到密密麻麻的人群,充满了崇拜与敬意,诚挚地磕头,惊讶地头皮发麻,一句话都说不出来。

这个最早的共和国,哪怕在凯撒时期,也没有这样一个领袖,像神一样被崇拜。

几乎所有人的世界观,在这一刻全部被颠覆。

而且,更恐惧!

他们不敢相信能有这样一个领袖,一声令下,就能有无数人愿意去赴死。

他们不敢想象,这样一个国家听从一个人的号令,能爆发出多么大的力量!

朱瞻基虽然不是神,但是他拥有比神还要强大的力量!

而朱瞻基也大肆封赏,将舰队携带的最后二十万枚银币拿了出来,最基层的士兵,每个人最少也能得到两枚银币的奖励。

这也带动了罗马最后的繁荣!

(接受读者们的建议,明天就回国。今天停电,用余电码的,快没有电了,先更四千字。要是来电再补回来,要是来电晚,明天八千字。)

(欧洲的情节的确有点不好写,特别是针对宗教这一块,不敢深写,这就导致了高超爆发不出来。但是老妖的书封了太多,所以只能选择老实一点。原本还想在罗马好好写一场大明掀起的风暴,有朋友作者提醒了我。所以我也接受大家的意见,尽快写完欧洲之行,然后回国。)

对罗马普通市民来说,大明军队的出现,只是增添了无数的谈资,以及难以忘记的惨剧。

大明带来了无数精美的瓷器,柔软的丝绸,香浓的茶叶,还有那各式各样的香料。

但是,他们一样也买不起。

大明给他们带来的唯一福利,就是那种几十个铜子一小块块的茶砖。这种茶砖欧洲也有售卖,不过价格高了三四倍。

他们买上一块,用来泡茶,煮汤,甚至是夹在黑面包里,为食物增加一些味道。

在梵蒂冈死去的市民与他们无关,因为那些人都不是普通的市民。普通的市民最多在遇到大明军队的时候看看热闹,他们都要不停地干活,一天不干活,他们第二天就没有饭吃。

那些人都是大家族的狗腿子,他们甚至比那些大家族的成员还要可恨。

因为大家族的成员,那些真正的贵族还会要一些脸面,不会随意欺压普通市民。

但是这些狗腿子却依靠大家族的权势,随意欺压普通百姓,抢夺他们的财产,欺辱他们的女人。

他们的大批死亡,只会让普通百姓觉得开心,甚至恨不得死去更多。

跟普通百姓的漠不关心不同,罗马的贵族们却将大明的到来,当做是一场盛宴。

不管是香料,丝绸,瓷器,茶叶,白糖,铁锅,这些都是每个贵族都必不可少的生活必需品。

为了一顶丝绸帽子,女人的丝绸衣裙,小贵族们甚至可以节省下一段时期的饭钱。

为了一套精美的瓷器,他们可以把自己的妻女送到大人物的床上。

至于香料,白糖,那是每个人从出生到死亡,都必不可少的祭祀用品,更是生活中的必需品。

当以往高昂的价格一下子跌落了一半,这会让每个人都变的疯狂,虽然大部分人买不起,但是除开地中海沿岸,还有许多内陆地区的贵族们都会需要这些东西。

无数人倾家荡产想要来进行投资,他们不担心买不到货,只担心自己的钱不够。

因为大明舰队抵达了几乎每一个沿海城市,没有任何一个国家能够垄断这些货物,他们甚至都形不成价格联盟。

罗马人想要讲价,他们会卖给佛罗伦萨,卖给阿拉贡,甚至是卖给奥斯曼,然后让那些异端来赚他们的钱。

这不是公平的交易,大明的实力太强了,强大到他们根本没有资格去谈判。

当然,这也是因为大明的货物价格已经非常“公道”的原因。

在罗马的出海口奥斯蒂亚的沿岸,每一天都有无数的贵族们拿着大明开出的凭证,然后提取各种各样的货物。

每一天,也总有一艘艘船,载着各种金银币顺流而下,将教皇国聚拢的财富变成了大明的资本。

除了这些金银币,最受大明人认可的货物不是骏马,也不是羊毛,而是一个个工匠和工程师。

一个出名的工程师,大明愿意开出相当于他身体重量三倍的香料当安家费。

一个普通的工匠,大明也愿意向拥有他们的贵族,开出与他身体同重的香料当做货款,同时还愿意让他成为自由民,开出足够他一家人生活的薪水。

虽然有一些贵族并不愿意把工匠当做货物交换,但是大部分贵族在“暴利”面前都投降了。

如果自己有几百个工匠,就是卖给大明一些,也不影响自己的实力。

大明实在太“大方”了,如今的香料价格虽然“暴跌”,但是一百多斤香料,依旧是一笔巨大的财富。而这些工匠,他们似乎并没有耗费太多成本来培养。

而这些工匠,除了少部分拖家带口的低级工匠会被安排在休达和克里特充当工事的建造者,大部分都将会随着大明的舰队返回大明。

从十一月底,朱瞻基来到罗马,原本他还准备前往威尼斯,但是威尼斯却遭遇了一场鼠疫,所以他就留在了罗马。

但是与威尼斯的谈判,与奥斯曼和马穆鲁克王朝的商品贸易,却没有中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