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佛罗伦萨可不是偏安一隅,他们位于神圣罗马帝国和教皇国的中间,南北都是比他们强大的势力。
只要成为了大明的傀儡,他们就没有了其他的选择,只能一条道走到黑。
否则的话,离开了大明的支持,他们绝对是两大势力首先报复的目标。
从比萨斜塔下来,其他人并不知道,他们最大的势力,美第奇家族已经投靠了大明。
如今的人们,更多地依旧想跟大明的商业代表们拉近关系,得到更多的货物。
朱瞻基在比萨待了五天,这五天内,佛罗伦萨和比萨的商人们,与大明达成了无数的合作,贸易额甚至超过了如今势力受损的法国。
这个里面,美第奇家族当然是最大的贸易方,他们与大明贸易的总额,超过了三吨黄金。但是这里面,有差不多三分之一,都是大明的扶持。
有了这些支持,他们就能利用这些财货,组建一直更大的军队,形成一个不容忽视的地方势力。
除了明面上的贸易,大明与美第奇家族的合作还有更多不为人知,其中就包括了他们为大明提供的如今教皇国的各大势力脉络。
作为一个地头蛇,教皇国的那些大型势力,哪些值得笼络,哪些仇视大明都一清二楚。
甚至包括有哪几方势力想要对朱瞻基下手,他们也给出了详细的情报。
除此之外,科西莫还会加入大明与威尼斯的谈判使团,与对方进行贸易谈判,参与克里特岛的购买谈判。
克里特岛在威尼斯人的控制下并不稳定,他们虽然还是势力大于奥斯曼人,但是国家太小,综合实力差了一大截。
在过去的时间里,他们一直艰难地面对奥斯曼人的威胁,数次想要放弃这个地中海的十字路口。
大明现在只是购买这个岛的一部分所有权,其实对威尼斯人更加有利,因为多了一支大明舰队的防卫,他们对这个岛的统治权更加稳定。
但是他们都是商人,哪怕这里他们维持的很艰难,但是他们也不愿白白地给大明,还想卖出一个高价来。
大明虽然有钱,加一点货物就能换到这个岛屿的一部分。但是既然是谈生意,就要有个标准,不能当一个冤大头。
在朱瞻基抵达威尼斯之前,谈判还在艰难进行,进展不大。
美第奇家参与进来,他们能直接到威尼斯打探到了威尼斯人的底线在哪里,所以作用比不同人种的大明人更加便利。
除了这些,大明还能利用他们到欧洲各国进行情报打探,都比大明人自己出动要事半功倍。
但是目前这个阶段,他们最主要的精力还是放在了对教皇国的情报打探上。既然他们有人想要对付朱瞻基,那么大明必然要给予最沉重的打击。
但是实际上,虽然大明众将都对教皇国的一些势力想对他下手义愤填膺,但是朱瞻基本人并不在乎。
因为现在教皇国的日子一点也不好过。
首先在教皇国内部,佩鲁贾和翁托利亚大主教布拉西奥野心勃勃,经常以武力威慑如今的教皇马丁五世,想要获得更大的权力。
不过马丁五世出身于罗马科隆纳家族,这个家族在马丁五世成为教皇之后,成为了罗马势力最大的家族,垄断了许多世俗特权。
科隆那家族的一家独大,引起了许多主教的不满,教皇国就这么大一点,科隆那家族太强势,侵占的自然是其他家族的势力。
以尤金大主教为首的众多家族联盟,就是科隆那家族的最大敌人。
朱瞻基对欧洲的历史不算太清楚,如果他知道的话,就知道这位尤金大主教未来会成为继任教皇。
整个教皇国乌烟瘴气,上层淫奢无比,每个人都是或明或暗的多个情妇,教廷还有无数的修女供这些大人物享用。
他们还利用自己的权力做无本生意,抢占良田,根本不顾忌百姓的生活。
而在他们手足相望的神圣罗马帝国,虽然现在已经选出了新的罗马皇帝,但是经历了几十年没有皇帝的时期,皇帝想要收拢权力,已经不可能实现。
新任的罗马皇帝西吉斯孟在康丝坦斯宗教大会中处死了神学家胡斯,引发了捷克持续十四年的胡斯战争。
如今战争已经爆发,西吉斯孟连他的大本营匈牙利都顾不上,一直在捷克领导战争。
没有神圣罗马帝国的帮助,一个小小的教皇国,如果还想跟大明来作对,那只是自寻死路。
朱瞻基可以不在乎,但是他的属下没有一个敢大意。
朱瞻基只要出一点意外,他们这些人只有死路一条。除非他们就此留在欧洲,不再回去大明。
连续几天,朱瞻基带着自己的妃子们到处游览,但是他们却在紧锣密鼓地了解教皇国的信息,做出应对之策。
当朱瞻基从比萨离开,准备前往罗马的时候,整个舰队的布置已经全部完成。不管是谁,想要伤到朱瞻基,简直是不可能的事情。
从比萨到罗马外海,差不多是四百公里。如今的欧洲刮起了西北风,想要前往罗马,顺风顺水,两天的时间就能抵达。
当朱瞻基的舰队抵达罗马外海的奥斯蒂亚的时候,整个意大利半岛下了今年冬天的第一场雪。
首先进入特韦雷河的是幼军和内侍的前军,他们与教皇国派来的外联人员进行了第二次接触,将朱瞻基的行程安排,精确到了每个时辰。
更重要的是朱瞻基的仪仗,军队的安营扎寨,许多问题并不是空口白话就能确定下来的。
但是当舰队抵达的时候,一切都已经明朗化,每一个步骤的安排也都依次确定。
朱瞻基的旗舰进入了特韦雷河,这看似水到渠成的进程,却经过了数百人的齐心协力的安排。
罗马距离海边只有二十公里,但是从特韦雷河进入,却需要航行三十多公里。
朱瞻基的仪仗众多,当然是从河道进入更加方便。
因为有人想要暗杀朱瞻基的情报,前军人员不敢马虎,在朱瞻基的舰船抵达之前,他们不仅中断了商船的航行,甚至还带着几张大型拖网,将河里面的各种漂浮物都打捞一空,并且每隔一段距离,都有专人防护。
罗马以下,特韦雷河的河道基本都超过了五十米宽,虽然现在是枯水期,但是水深也差不多是五米左右。
除了大型宝船,一级战舰,二级战舰,都能通过河道直接行使到罗马南部的城郊的圣保禄大殿。
朱瞻基的旗舰就换成了一条一级战舰,船上的各种国旗,龙旗,在西北风中迎风招展。
这支来自异域的大型舰队也受到了当地民众的关注,在河道边,可以看到许多的百姓在看热闹。
坐在船舱中的朱瞻基,从窗口看到这一幕,忍不住笑着问郑和:“如果敌人想要袭击,你认为他们会从哪里进行呢?”
郑和却没有朱瞻基这么轻松,绷紧着自己的脸说:“殿下登陆之后,前往罗马城内的这段旅程,恐怕需要重要防范。”
“希望他们不要让孤失望,场面最少要大一点啊……”
只要是稍微知道一点欧洲的历史,就能够知道,在欧洲的历史上,没有任何一个国家能够拥有教皇国一样的影响力。
从公元五世纪,西罗马帝国被东哥特人灭亡,教会的中心迁移到了君士坦丁堡。到六世纪东罗马帝国卷土重来,灭亡东哥特帝国,从此以后,教皇国就拥有了相当大的世俗权力。
八世纪的时候,伦巴第帝国消灭了东罗马帝国在意大利半岛的最后一丝势力,在伦巴第的帮助下,罗马教皇终于脱离了东罗马帝国,也就是拜占庭的统治,独立了出来。
虽然依靠伦巴第人独立,但是教皇国并不满足王权统治神权。
公元751年,拜占庭在意大利的领土最终全部沦丧于伦巴底人之手。罗马地区(此时已经发展为罗马公国)彻底切断了和拜占庭帝国的联系。教皇司提反二世通过向法兰克人领袖“矮子”丕平大献殷勤,从而解除了伦巴底人的威胁。
丕平两次率军进入意大利,迫使伦巴第国王爱斯图夫投降,把夺自拜占庭的原拉文那总督区的地方交给教皇及其继任者进行统治。于是出现了教皇国。
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教皇国依旧是法兰克王国的附庸。为了改变这一趋势,数代教皇都做出了巨大的努力。
为了提高教皇国的威望,以及打消丕平的继承人日后利用这一献土行为来控制教廷的可能。罗马教廷在750年至850年之间大胆伪造了一份被称为“君士坦丁献土”的文献。
该文献试图宣布教皇国所拥有的土地是在公元4世纪时由罗马皇帝君士坦丁一世奉献给罗马主教西尔维斯特二世的。
丕平的儿子查理曼大帝死后,法兰克帝国在9世纪分裂为三部分。
虽然在此后的几个世纪中,以法兰克国王直系继承人自居的历代法国国王往往宣布自己为教廷的世俗保护者,甚至将教廷和教皇由罗马搬迁至阿维尼翁,但是在欧洲却不再有哪位皇帝或国王可以以法兰克帝国唯一继承者的身份对教皇国提出宗主权要求。
罗马教会和法兰克人的合作在公元九世纪达到了顶峰。
在此之前,像东方的君士坦丁堡教会一样,罗马教皇和罗马教会的地位(至少在名义上)是从属于罗马帝国的唯一继承人,即东罗马皇帝的。
教皇和君士坦丁堡大主教被认为是上帝在人间的宗教事务代表,而罗马(东罗马)皇帝是上帝在人间的世俗事务代表。基督教会和人民都认为,世界上只有一个皇帝,即罗马皇帝。
797年君士坦丁六世被废,以及其母亲伊琳娜皇太后自立为罗马女皇(797年-802年在位),使得罗马教会有理由拒绝承认君士坦丁堡统治者的最高权威。
罗马教会宣称,罗马皇帝的名义在希腊人(即拜占庭人)中已经不存在了,因此罗马教皇、所有的主教、法兰克元老元和罗马城的所有长老经过商议,决定把法兰克国王加冕为皇帝,使罗马帝国永远传承下去。
800年,教皇利奥三世将查理曼大帝加冕为“受上帝委托统治罗马帝国的伟大皇帝奥古斯都陛下”,查理帝国诞生。
936年,奥托一世被加冕为德意志国王。962年,奥托第二次举行加冕礼。教皇约翰十二世在罗马城为他加冕,授予他“皇帝”称号,由此开创了神圣罗马帝国之始。
但是,因为东罗马帝国的皇统并未就此中断,所以此后基督教世界出现了两个并立的最高统治者,一个在君士坦丁堡,一个在罗马。
他们并不像过去的东西罗马帝国皇帝那样和平并立,而是彼此指责对方是僭越者,宣布自己是唯一真正而合法的基督教会和人民的领袖。
从这一点来说,利奥三世通过为查理曼大帝加冕,使罗马教会(及其领地)摆脱了臣服于东罗马皇帝的从属地位。从此之后,罗马教皇成为西方基督教世界的最高宗教领袖。
罗马教皇国就是通过这种与强者的联合,脱离了君士坦丁堡的控制,成为了一方豪强,同时成为了宗教领袖。
从思齐三世至若望十二世在位时期,罗马城贵族中的几个妇女通过成为教皇情妇而掌握了教廷大权,她们的儿子,以及儿子的儿子,都被立为教皇(比如教皇思齐三世与其情妇玛尔西亚所生的儿子若望十一世和孙子若望十二世)。
十世纪的这段时期因此被称为“政治”时期。在这段时期里,教皇的政令只能在罗马城周边地区施行。其次,教皇国延续了伦巴底王国的封建体系,在教皇的领地上有许多伯爵和侯爵的封建采邑,他们都是几近独立状态的领主。
神圣罗马帝国与罗马教皇国一个控制了欧洲大部分区域,一个控制了意大利半岛区域。
在此后的两个世纪中,教皇国和神圣罗马帝国仍然时不时地发生摩擦。
每当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想将其权力施展到意大利时,就要和教廷及教皇国发生冲突。
十三世纪的斗争在霍亨斯陶芬王朝绝嗣后,神圣罗马皇帝才不再随意插手教廷事务,教皇国与神圣罗马帝国进入相安无事的状态。到十四世纪初,教皇国像其他意大利邦国一样,已经成为完全独立的国家。
在十四世纪,特别是亚历山大三世和尤利乌斯二世这二位教皇统治时期,教皇国的领土再度获得大幅扩充,并成为意大利最重要的政治力量之一。
但是,教皇对其大多数领地的统治仍是有名无实的,教皇国各个城邦的真正主子仍是当地的王子、贵族。
也就是说教皇国只有名誉统治权,并没有实际统治权。
但是,历任教皇利用自己的情妇,私生子,开始大肆扩充自己的势力。
这种矛盾在一百年前达到了顶峰,教皇国不得人心,神圣罗马帝国也不能忍受教皇国的荒淫,腐化,将教廷从罗马迁移到了法国的阿维尼翁。
从1305年到1378年,教廷迁到了法国西南的阿维尼翁,教皇成为法国国王的政治附庸。
尽管如此,位于意大利的教皇国仍然是教皇名下的领地,而且阿维尼翁城及其周围地区也成了教皇国的一部分。
神圣罗马帝国一直不是一个国家,而是一个松散的联盟。他们控制的区域虽然大,但是并没有一个集权政府,只是依靠领导人的魅力在管制。
当皇帝英明的时候,他们的权力就大一些,皇帝昏庸的时候,命令甚至出不了城市。
这样一个国家,连个首都都没有,皇帝是七大帝选侯选举出来的,这也导致了政治局面的复杂性。
朱瞻基在研究了欧洲的历史之后,至今都不能清楚地看清这几百年的复杂的脉络,很有一点东方在周室衰落时期的混乱。
几十年前,神圣罗马帝国很长一段时间没有了皇帝,加上黑死病的蔓延神圣罗马帝国人人自危,教廷才借着这个机会又回到了罗马。
如今的意大利北部,包括伦巴第,热那亚都属于是神圣罗马帝国的疆域,一直到佛罗伦萨。
罗马教皇国只是占据了罗马到博洛尼亚,圣马力诺一块狭长区域,在他们的南方,如今的那不勒斯,西西里,被阿拉贡王国占据。
虽然他们掌握了神权,但是在世俗权力上,不值一提。
大明舰队的雄武,根本不是他们能挑衅的,他们也没有胆子来挑衅大明。
但是他们绝对不会容忍大明舰队将地中海当做自己家的后花园一样游荡。大明蔑视神权,甚至神权是由王权来册封,这就相当于来挖他们的根基,他们绝对不会容忍这一点。
在硬实力比不上的时候,那就耍阴谋诡计,这是他们的传统了。
朱瞻基怕吗?
他当然不会怕,他相信不依靠海军,仅仅只是他的羽林卫和幼军,就能平推整个罗马。
但是,他的心里非常矛盾。
一方面,他希望在欧洲建立属于大明的崇高地位。但是另一方面,他又希望欧洲继续愚昧下去,并不想打压教廷的权力。
不过大明的到来就已经惊醒了他们,这个时候,寄希望他们继续愚昧下去不现实。
他现在还没有决定好如何对付教皇国,但是他们如果真的敢来挑衅自己,自己不介意狠狠给他们一巴掌。
看着眼前有些惶恐的科西莫,他笑了笑说道:“既然你能知道有人在背后想要对付我,显然,你也应该知道会是什么人。现在,到了你该展现自己友谊的时候了……”
科西莫楞了一下,心里暗暗叫苦。
他想祸水东引,但是现在这个皇太孙却硬是要把他拉进来。如果自己现在做了内应,帮助了大明,也就站在了大部分本地势力的对立面,只能一条道走到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