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 文明地抢劫

现在唯一麻烦的是已经开战了那么想要派人绘制这里的地图就有些麻烦了。

当大明主力舰队抵达岸上原本还有一些反抗很快就被扑平了。

朱瞻基根本都没有下令薛禄和朱真就已经杀的人头滚滚震慑了所有人。

忽鲁谟斯人就不用提了那些帖木儿国的人原本还傲气无比自认也是大国子民现在也全部屈服了。

不过为了安全起见朱瞻基并没有登陆依旧住在船上。

不等城市被肃清朱瞻基就召集张凤山等羽林卫学人员决定派出他们和幼军联合出动利用一个月的时间快速绘制地图。

帖木儿人在本地留下了足有三千匹骏马朱瞻基又让人搜集了本地的各种地图并且不惜重金悬赏各地地图。

现在打了帖木儿人想要派人秘密绘制地图有些困难。伊朗高原现在虽然没有以后荒芜但是这里的民族大部分都是游牧制所以一看都是外民族的人很难在这里生存。

既然如此朱瞻基就干脆以打仗的名义派出了大军在本地只留下一万羽林卫和一半海军抽调了一个超过四万人的军队装作要攻打到帖木儿国都城去。

而实际上大军一直在交易点附近集结而近千羽林卫学和两千多幼军的精锐火枪手已经奉命沿三个方向向北驰奔。

一个队伍有一千火枪手他们就是面对几千敌人也不会害怕因为敌人的手里只有刀没有火枪。

有半个多月的时间并且全部骑马可以向北探索两千里地。

这里不是荒漠有大量的土著聚集到处都有道路也有饮水点。在得到了本地的一些地图后只要他们不被敌人围住安全还是可以放心的。

他们本地人绘制的地图虽然跟大明以前的地图一样有比例失调的毛病但是道路河流基本上还是绘制上来了。

按照这些地图再沿途测量准确的经纬点那么这么地图的比例就能调整好。

所以这次绘制地图不需要太细致只要掌握基本的路线就好了。

这也是无奈之举了谁让打了人家杀了对方超过三万人呢!

而在忽鲁谟斯內监一个个雀跃地清点着原本属于帖木儿国的财货那些羊毛地毯帐篷现在全部变成了大明的战利品。

更主要的是还有无数的黄金。

仅仅在交易点一地清点出来的黄金就超过了十万两这是足足三吨黄金有余。

他们原本是要跟大明来进行贸易的可是他们没有想到仅仅因为阻拦了大明的军队进入海湾军队就被打散黄金财货全部被抢走。

现在他们还没有得到大明的货物一个个商人如丧考妣。

不过能跟大明做生意的都不是普通商人这里已经被帖木儿国的大部落垄断小商人根本进不来只能选择跟大势力来合作。

所以即使抢了这些财货朱瞻基的心里也没有半点愧疚。

从柯枝出发的时候舰队的商船就空了几十艘印度那里大明需要的货物不多几十船的货物换回的是两船的金银但是现在这些空船全部被装满了。

那些码头的搬运工们在火枪口下死了十几个人之后一个个只能老老实实地搬货。

在羽林卫学的士兵回来之前朱瞻基也不急。用了足足半个月的时间才将如山的棉花丝麻羊毛等装上船。

这个时候舰队里面除了朱瞻基的一艘备用旗舰其他的船上全部装满了货。

朱瞻基让人留下了两艘船的棉花其他的船只则准备返回大明了。

除了装船朱瞻基也派出了少量的舰队对逃跑的埃米尔进行了追击但是沿着海湾转了一圈只发现了他们丢弃烧掉的船只人不知道跑到哪里去了。

但是大明舰队也没有跑空他们搜寻了一大圈只要发现超过八百石的大船全部点火烧毁。

他们不知道烧掉了多少船让整个波斯湾沿岸的部落一个个敢怒不敢言全部回到了原始社会。

大船的建造从来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光是制造大船的木材最傻都要阴干三年以上。

大明军队这把火一烧在两三年的时间内不怕他们又造出大量的战舰。

对于上岸追击敌人朱瞻基没有兴趣这件事还是留给朱棣以后来干吧!

更何况现在的帖木儿国虽然四分五裂但是他们的士兵战斗力非常强如果大明人的手里没有火枪一对一恐怕还不是对手。

朱瞻基要是在陆地上发起战争即便是能打胜仗过程也将是艰难的。

他现在身边人手不多有损失了心疼的也算他还不会让朱棣开心。

这种吃力不讨好的事还是让别人去做吧。

只要能绘制南方的地图回去给朱棣交差回去了就是大功。

当派出去的三千人陆续回来朱瞻基故意当着赛夫丁的面表示道途险阻发兵困难不准备去打帖木儿国了。

这个时候赛夫丁真要哭了。

他一直希望大明能够跟沙哈鲁打一场将对方打怕不敢南下。

但是现在大明不打等大明一走倒霉的就是他了。

朱瞻基当然懒得管他反正他们是一个民族沙哈鲁总不会杀了他无非是问他要点财货。

他们这次跟大明的交易又要大赚一笔就是全部交给沙哈鲁也不会伤筋动骨。

朱瞻基不是没有想过也劫掠他们一番但是想想还是不能这么做。

首先大明以后征伐帖木儿在南方需要这样一个据点。如果这里什么都没有了以后大批大明士兵来了后勤都是大问题。

其次还是一个国家形象问题大明这个天朝上国总不能摆出强盗做风这对以后的统治管理制定国际规则都非常不利。

何况抢一次就会引发百年仇恨还不如留着慢慢赚他们的钱。

郑和这段时间一直没有闲下不过他的精力并没有放在应对帖木儿人身上而是放在了海峡对岸的阿拉伯半岛上。

这块土地上大部分都是沙漠只有少数的山地和绿洲。所以不管是马穆鲁克王朝还是奥斯曼王国包括帖木儿国与现在占领巴格达的黑羊王朝他们都对这里没有任何兴趣。

在半岛的西北部如今还属于马穆鲁克王朝。但是西南部依旧是一个个小部落组成他们在沙漠中的绿洲上艰难生存。

郑和趁着大军驻守在忽鲁谟斯也到了对岸各个部落之间了解情况像曾经的陈诚和马欢一样写一本西域各国概况。

朱瞻基对他并没有约束反而很支持他的行动因为现在的大明就是缺乏对外界的了解。

在数千年来华夏因为富饶的土地一直偏安一隅从来没有向外界发展过。

而在世界上的影响力也小的可怜。

抛开自己的民族自尊心华人对世界的影响力实际上微乎其微。

在世界公认的对世界有影响力的大帝国里面从来都没有东方帝国的名字。在这方面不要说跟蒙元帝国相比就是跟小小的奥斯曼帝国波斯帝国相比也大有不如。

华人为什么在南洋站在最上层还一直被欺负后世为什么华人在全世界范围内都不受待见这都是因为文明的影响力从来没有被接受过。

儒家在东方是立国之本但是抛开少数几个东亚国家有谁知道什么是儒?

后世国家强盛以后一直不遗余力地推动东方文化融入世界但是举步维艰。相反因为经济发展起来了占便宜的人倒是不少。

朱瞻基想要推动全球殖民让华人占据世界的大部分地区光是打打杀杀是不够的更主要是推动东方文明对世界的影响力。

如果后世的不管白人黑人都能遵循东方的那一套行为准则这才是最大的成功。

四月的波斯湾已经炎热无比特别是船上更是闷热。

朱瞻基平日都不会待在船舱里特意在三层甲板上建了一个凉亭在这里面办公。

“今日从当地又招收了四百人工专门打磨炮弹。但是这里的石匠都是生手炮弹的生产至今还没有补足需要。微臣已经下令征召更多的人手加快打磨炮弹的速度。”

一场海战就把大明准备的炮弹打出去了三分之二。如今的炮弹打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没有专门的机械几乎全部靠人工。

在大明这件事并不难办有专门的石匠一个学徒用凿子凿出大致的形状一个老石匠打磨两个人一天就能生产四个合格炮弹。

但是到了这里一人一天连一个合格的都难以生产出来。

黄渊一开始根本没有想到这个问题导致了现在效率缓慢。

朱瞻基却并没有怪他开口说道:“这个问题我一开始也疏忽了当时只想到要备足火药只想着石头到处都是随便找一些人就能造出来。既然需要一段时间来打磨炮弹那么我就让郑和率领一支舰队去天方吧……”

“给他们半个月的时间就够了半个月内一定能够补足炮弹。”

朱瞻基最近也被一帮大食人烦的有些火大他们大多是想借用大明的力量灭了黑羊王朝把巴格达收复了还给阿拉伯人。

但是这件事朱瞻基当然不会同意黑羊王朝现在跟帖木儿国正在闹矛盾敌人的敌人暂时留着是最好的。

没有足够的好处大明才不会动刀兵。

至于说这里的石油现在连内燃机都没有石油有个屁用啊。朱瞻基到老都不知道能不能生产出合格的内燃机这些问题他大不了以后记在遗书里让子孙后代警醒一点就好了。

还有那个苏伊士运河的问题他也根本没有想要开通宁愿让大明舰队绕过整个非洲去欧洲。

如果开通了苏伊士运河那大明占领了南非一带不是就没有商人愿意走了嘛!

许多决定都会涉及到后世的发展在南非一带还没有开发出来之前苏伊士运河绝对不能开通。

至于以后他管不了那么多。

得到消息的郑和率领了两千大食人还有一支舰队前往天方这里也就是后世的麦加。

朱瞻基当然不会去他要是去除非是平了那里。

在郑和他们离开以后朱瞻基在当地发布通告招收精通西语的人才。

这些人在东方很难遇见但是在这里却不少特别是一些商人除了希腊语还精通意大利和西班牙语。想要找拉丁语系的人才还是比较多的。

想要招聘这些人根本费不了多大的耗费一人给他们一袋香料就能用他们半年时间。

所以朱瞻基一下子就招了一百多人安排在了舰队里面。

唯一麻烦的是他们中的人精通各国语言就是不通大明话所以还是需要有人从中翻译。

朱瞻基也试着跟一个精通西班牙语的商人用西班牙语交流了一番两个人经过了半日的对话才算是勉强能交流。

古西班牙语与后世的西班牙语虽然在结构上变化不大但是单词和发音有许多都不一样。

而他第一世最早是在智利学的西班牙语与古西班牙语同出一脉只是单词和发音的问题如果不追求语速和交流的速度勉强是能通话的。

而他说西夷话当然是背着其他人只有几个贴身的太监知道。

随后他就让人安排了几个精通意大利语和西班牙语的商人让他们每日来教自己学外语。

从这里到欧洲少说也要几个月的时间他又有底子等到了欧洲基本对话是没有问题的。

但是英语他不准备去“学”了现在英国上层人都还在说法语英语根本没有几个人说。

如今的欧洲拉丁语是通用语意大利语也可以最不济会法语也可以。

朱瞻基前世会西班牙语对同语系的意大利语会一点所以学起来不难。

至于法语他会的很少也根本没有兴趣去学了。

(又想细写又怕在外面情节太长最近几天有些掌握不住分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