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 文明地抢劫

忽鲁谟斯在这个时代不过是个不到十万人的大城然后在附近大约五千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有管理权辐射范围大约有三到五万平方公里。

在这片土地上生活着大约两百万百姓不过也只能算是一个大型势力。

他们为了躲避帖木儿国的威逼放弃了大陆的基地以忽鲁谟斯岛格什姆岛作为都城。

在后世这个国家早就烟消云散成为伊朗的一部分。

朱瞻基的舰队抵达忽鲁谟斯的时候原本这个与大明贸易最大的西部中心如今却是人心惶惶。

忽鲁谟斯人没有跑他们也无处可跑逃离了大明的舰队威胁不过是又落入了帖木儿人的控制。

而且以他们过去跟大明人打交道的经验他们既然没有触犯大明人也不怕大明人就把他们赶尽杀绝。

朱瞻基还没有下船忽鲁谟斯的国主赛夫丁就亲自摔着一个小型舰队进行了欢迎并且腾出了忽鲁谟斯岛和格什姆岛的港口。

在港口处他登上了朱瞻基的朱瞻基的旗舰以下臣之礼拜见了朱瞻基。

两人语言不通不过通过郑和等人的翻译朱瞻基也了解到了帖木儿人阻截大明舰队的原因。

大明的火枪威力已经传到了西域这让帖木儿人充满了担心。如今的帖木儿人还是以骑兵为主武器是弯刀和长矛。

因为缺少原料即使是弓箭他们的数量都不多。

按照他们的评估他们在陆地上也就掷弹兵能对大明形成一点威胁。

掷弹兵在西方是一个非常古老的兵种起源可以追溯到拜占庭帝国利奥三世时代士兵扔掷装有希腊之火的陶瓷容器以攻击敌人。

在大明也有专门的掷弹兵部队凡是用于防御的阵地比如守城和长城的防御者都会利用手掷火器来杀伤敌人。

不过他们跟真正意义上的现代掷弹兵还是有差别的在如今更像一个辅助军种。

因为害怕大明人的火枪所以他们才凑起了一支有三百艘军舰的海军想要在入海口处拦住明军只允许少数军队进入。

除了海军他们又派了一支五千多人的骑兵驻守在岛对岸的陆地上给大明施加压力。

但是他们根本没有想到大明的士兵根本不是过去那支讲究温谦恭让的礼仪之军。

更没有想到除了火枪大明还有威力更大的火炮还没有进行谈判就几乎将他们全灭了。

埃米尔率领剩下的几十艘船根本不敢在忽鲁谟斯再停留他们沿着波斯湾一路向北逃向了波斯湾的深处。

朱瞻基问道:“既然他们仓皇而逃那么显然也没有来得及带走要跟我大明交易的商品和黄金咯?”

通事将这句话翻译给了他听他的脸上显示出了一丝惶恐最后无奈地说道:“是!”

为了跟大明交易帖木儿国每次都是大量征收骏马活羊羊毛棉花但是这些物资除了骏马其他的价值都不高所以每次都会筹集大量的黄金。

既然双方开战朱瞻基当然不会再给他们商品而且要把他们筹集的物资和黄金抢过来。

昨天他们的大军虽然没有直接跟随溃军前来但是也让朱真直接率领精锐的士兵跟了过来控制住了忽鲁谟斯和海对面的交易点。

这个交易点是忽鲁谟斯的生存根基他们的国境内农田非常少大部分粮食都是依靠打渔和跟巴格达人购买。

在交易点里面有两万多人都是以做工为生这里的地毯毛毡帐篷大部分都会经过加工卖给大明他们也能从中间赚取一些差价和工钱。

当然这个交易点也不完全是被忽鲁谟斯控制不管是沙哈鲁还是巴格达的库马斯都不会放过这里的控制权所以是一个三方共管地带。

这个交易点也就是后世的伊朗阿巴斯港。

朱真已经来过这里三次了对这里周边的环境非常熟悉所以他这个海军主帅才会自降身份以前锋的名义来控制这里。

目的当然是为了这里数万骏马成山的羊毛还有不计其数的黄金。

只要没有人放火这些物资就没有人带的走当朱瞻基看到这里并没有被点火烧了他就放下了大半的心。

但是现在的问题是大明如果不给货就把这些东西抢走等大明人离开不管是沙哈鲁还是库马斯都不会放过赛夫丁。

所以赛夫丁听到朱瞻基的问话就惶恐无比。

但是肉在案上他也不得不从沙哈鲁与库马斯是以后但是今天他如果不配合朱瞻基恐怕连船都下不去。

大明士兵昨天就气势凶猛地登陆了忽鲁谟斯和交易点小镇封锁了各处道路据说那些逃跑的人大部分都没有逃掉因为大明人已经堵住了离开的道路。

五千骑兵跟大明的军队初一接触就仓皇而逃。

他们能够驰骋中亚靠的就是骑兵的机动能力和个人武力可是现在一切都不管用了。

大明军队带来的铁丝网只是铺了两排马匹就再也冲不过去。

当骑兵的机动和冲击消失面对大明的火枪他们一个个就变成了靶子。

五千骑兵在天亮后短短的半个时辰就损失了将近两千人他们再也顾不得跟大明作对仓皇而逃。

朱真也怕逼的太紧让自己人损失太大故意给对方留了一条退路让他们逃跑。

虽然有一些人能够通过沙漠和戈壁滩跑掉但是他们携带的财物几乎都留给了大明人。

这仅仅持续了不到一个时辰的战役让忽鲁谟斯人大惊失色再也不敢有二心等朱瞻基的旗舰一到就连忙拜见。

现在朱瞻基的条件如果他不配合他相信大明能轻易地收拾他然后让他们的兄弟或者是子女们继承他的王位。

朱瞻基见赛夫丁如此配合心里也畅快了许多安排了郑和与金阔去查收属于沙哈鲁与库马斯的财货。

郑和这个人比较良善但是金阔却是朱瞻基信赖的心腹。两个人一个白脸一个红脸他相信大笔的财货绝对逃不掉大明的控制。

原本需要交付大批的货物才能换取这些财货但是一下子省了几十条船的货物心情怎么能不高兴呢?

他原计划虽然不准备打草惊蛇继续跟对方正常贸易。但是他们既然敢拦路既然已经打了朱瞻基就不在乎他们了。

反正现在不打过两年朱棣过来了还是会开战。

现在唯一麻烦的是已经开战了那么想要派人绘制这里的地图就有些麻烦了。

当大明主力舰队抵达岸上原本还有一些反抗很快就被扑平了。

朱瞻基根本都没有下令薛禄和朱真就已经杀的人头滚滚震慑了所有人。

忽鲁谟斯人就不用提了那些帖木儿国的人原本还傲气无比自认也是大国子民现在也全部屈服了。

不过为了安全起见朱瞻基并没有登陆依旧住在船上。

不等城市被肃清朱瞻基就召集张凤山等羽林卫学人员决定派出他们和幼军联合出动利用一个月的时间快速绘制地图。

帖木儿人在本地留下了足有三千匹骏马朱瞻基又让人搜集了本地的各种地图并且不惜重金悬赏各地地图。

现在打了帖木儿人想要派人秘密绘制地图有些困难。伊朗高原现在虽然没有以后荒芜但是这里的民族大部分都是游牧制所以一看都是外民族的人很难在这里生存。

既然如此朱瞻基就干脆以打仗的名义派出了大军在本地只留下一万羽林卫和一半海军抽调了一个超过四万人的军队装作要攻打到帖木儿国都城去。

而实际上大军一直在交易点附近集结而近千羽林卫学和两千多幼军的精锐火枪手已经奉命沿三个方向向北驰奔。

一个队伍有一千火枪手他们就是面对几千敌人也不会害怕因为敌人的手里只有刀没有火枪。

有半个多月的时间并且全部骑马可以向北探索两千里地。

这里不是荒漠有大量的土著聚集到处都有道路也有饮水点。在得到了本地的一些地图后只要他们不被敌人围住安全还是可以放心的。

他们本地人绘制的地图虽然跟大明以前的地图一样有比例失调的毛病但是道路河流基本上还是绘制上来了。

按照这些地图再沿途测量准确的经纬点那么这么地图的比例就能调整好。

所以这次绘制地图不需要太细致只要掌握基本的路线就好了。

这也是无奈之举了谁让打了人家杀了对方超过三万人呢!

而在忽鲁谟斯內监一个个雀跃地清点着原本属于帖木儿国的财货那些羊毛地毯帐篷现在全部变成了大明的战利品。

更主要的是还有无数的黄金。

仅仅在交易点一地清点出来的黄金就超过了十万两这是足足三吨黄金有余。

他们原本是要跟大明来进行贸易的可是他们没有想到仅仅因为阻拦了大明的军队进入海湾军队就被打散黄金财货全部被抢走。

现在他们还没有得到大明的货物一个个商人如丧考妣。

不过能跟大明做生意的都不是普通商人这里已经被帖木儿国的大部落垄断小商人根本进不来只能选择跟大势力来合作。

所以即使抢了这些财货朱瞻基的心里也没有半点愧疚。

从柯枝出发的时候舰队的商船就空了几十艘印度那里大明需要的货物不多几十船的货物换回的是两船的金银但是现在这些空船全部被装满了。

那些码头的搬运工们在火枪口下死了十几个人之后一个个只能老老实实地搬货。

在羽林卫学的士兵回来之前朱瞻基也不急。用了足足半个月的时间才将如山的棉花丝麻羊毛等装上船。

这个时候舰队里面除了朱瞻基的一艘备用旗舰其他的船上全部装满了货。

朱瞻基让人留下了两艘船的棉花其他的船只则准备返回大明了。

除了装船朱瞻基也派出了少量的舰队对逃跑的埃米尔进行了追击但是沿着海湾转了一圈只发现了他们丢弃烧掉的船只人不知道跑到哪里去了。

但是大明舰队也没有跑空他们搜寻了一大圈只要发现超过八百石的大船全部点火烧毁。

他们不知道烧掉了多少船让整个波斯湾沿岸的部落一个个敢怒不敢言全部回到了原始社会。

大船的建造从来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光是制造大船的木材最傻都要阴干三年以上。

大明军队这把火一烧在两三年的时间内不怕他们又造出大量的战舰。

对于上岸追击敌人朱瞻基没有兴趣这件事还是留给朱棣以后来干吧!

更何况现在的帖木儿国虽然四分五裂但是他们的士兵战斗力非常强如果大明人的手里没有火枪一对一恐怕还不是对手。

朱瞻基要是在陆地上发起战争即便是能打胜仗过程也将是艰难的。

他现在身边人手不多有损失了心疼的也算他还不会让朱棣开心。

这种吃力不讨好的事还是让别人去做吧。

只要能绘制南方的地图回去给朱棣交差回去了就是大功。

当派出去的三千人陆续回来朱瞻基故意当着赛夫丁的面表示道途险阻发兵困难不准备去打帖木儿国了。

这个时候赛夫丁真要哭了。

他一直希望大明能够跟沙哈鲁打一场将对方打怕不敢南下。

但是现在大明不打等大明一走倒霉的就是他了。

朱瞻基当然懒得管他反正他们是一个民族沙哈鲁总不会杀了他无非是问他要点财货。

他们这次跟大明的交易又要大赚一笔就是全部交给沙哈鲁也不会伤筋动骨。

朱瞻基不是没有想过也劫掠他们一番但是想想还是不能这么做。

首先大明以后征伐帖木儿在南方需要这样一个据点。如果这里什么都没有了以后大批大明士兵来了后勤都是大问题。

其次还是一个国家形象问题大明这个天朝上国总不能摆出强盗做风这对以后的统治管理制定国际规则都非常不利。

何况抢一次就会引发百年仇恨还不如留着慢慢赚他们的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