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 矛盾

张凤山向着庄敬抱拳行礼,面色之间却多有不渝。“见过指挥佥事。”

虽然论级别庄敬更高,但是他不敢在朱瞻基重视的张凤山面前拿大,笑着说道:“庄某今日乃不速之客,并无急事,诸位继续,我也想借此机会与诸位学习一番。”

幼军卫学的人大部分都瞧不起庄敬这个爪牙,也就没有更多谦让,只是给他腾出来了一个位置,又继续进行战事总结起来。

每一场对敌。哪里做的不够好,哪里需要改进,哪里应对得当,哪里需要发扬,在他们的讨论中,都清清楚楚地展现在所有人的面前。

没有争吵,也没有谁居功自傲,所有的士兵都一视同仁,进行着平和的讨论。

庄敬还认出了彭城伯家的大公子,这可是太孙的亲表弟。跟一个孤儿出身的小旗,两个人勾肩搭背,坐在长桌边与定国公家大公子徐显忠进行争论,双方都没有仗势欺人,而是以事论事。

这里一点也不像个军营,更像一个学堂。张凤山一介寒民,那些勋贵子弟也不敢看不起他,一个个以师视之,言语之间多有恭敬。

听了一会儿,庄敬原本的不经意就逐渐变得沉重起来,甚至越听越是恐惧。

因为众人的讨论虽然是围绕着战事的功过,但是研究讨论的方向却深入到了背后的原因,而不仅仅是战场。

这种新颖的角度和更深层次的原因的探讨,是庄敬自己都从来没有想到过的。他突然发觉,自己在这方面,竟然还不如这里的一个小兵。

从对方的一场战事的应对反应,他们就能从整个国家和部落的生存环境,风情习俗,一直讲到人心离向。

从倭寇的残暴,他们又能分析出整个东瀛岛国的社会本质,他们这些人的性格养成。

庄敬在旁边听的大汗淋漓,他自己都从来没有考虑过倭寇为什么会如此残暴,这种性格是如何形成的。

难怪太孙如此重视这个羽林卫学,这个军营的士兵,一个个拎出去,当个守备或许还有些稚嫩,但是当个千总,绝对称职。

只要略加历练,他们就是去当个指挥使,恐怕都有资格。

待总结会议结束,众人将要离开的时候,庄敬站起身来,抱拳说道:“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今日敬也算是大开眼界……”

张凤山没有想到庄敬这个时候会说话,楞了一下,看向了庄敬。两个默默对视了一番,张凤山压了一下手,羽林卫学的士兵们一个个就又都坐了下来。

庄敬这才舒了一口气,继续说道:“我知道诸位对倭人之残暴行为反感,也都从倭人这个民族的生存环境,道出了倭人不残暴的原因。但是诸位有没有想过,殿下为何要用倭人?难道真是我大明无兵可用吗?虽然道不同不相为谋,但敬还是希望羽林卫学能与倭人完成这次的战事配合,就当敬今日求诸位了。”

张凤山淡然说道:“庄指挥,我羽林卫学乃是殿下为大明军队培养的战场种子,行军作战堂堂正正,乃正义之师。但是倭人残暴不仁,以虐杀,奸淫掳掠为乐,我可不愿因为一场战事,让羽林卫学受到影响。”

庄敬抱拳说道:“这些事敬自然心中有数,守备要我约束倭人,也是正理,但敬不愿如此,自然也有其中道理。今日恰逢其会,羽林卫学数十基层将士在此,敬自当开诚布公,与诸位共勉。”

张凤山点了点头说道:“愿闻其详。”

他现在对庄敬的意见很大,从这次出兵,开始几日,倭人的自控能力还算正常。但是自从进了明古鲁部落的范围,从第一场杀戮开始,这些倭人就如同魔鬼一般。

他们杀人不仅仅是为了胜利,更像是为了杀人而杀人。特别是他们根本没有军纪,在攻城掠寨的时候,倭人就能不守军纪,肆意抢劫,强暴,实在是玷污了大明正义之师的名号。

张凤山劝了几次,但是庄敬不理不睬,所以张凤山对庄敬已经完全失望。

他怕这样的事情会影响到羽林卫学这个大明军队的种子,所以才要执意领着羽林卫学离开这帮倭人。

而且还准备这次战事了结,一定要奏他一本。

庄敬眼睛在众人的面前扫了一圈,能看到许多鄙夷的眼神,但是这个时候他已经不在乎了。

他沉吟了一下才说道:“刚才诸位的讨论已经说了,这次的战事的目的,是大明为了威慑南洋各国。大明以往的怀柔政策,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是失败的。

如今的南洋诸国虽然以我大明为宗主国,却不肯以我大明儒家为学,不肯以我大明礼仪之邦之礼为举,偏要去学西洋之学。

那绿教不过是一蕞尔小国王子所设,其国早已被其他部落吞并,但是为何其教义却传遍南洋?

我大明威慑南洋诸国,就是要所有小国说我大明话,守我大明礼,这样才算是我大明属国。所谓名正言顺,不外如此。

但是对这些蛮夷之地,只有礼仪教化是不够的,必须要举起屠刀,才能让他们恐惧。

所以从前年开始,殿下就有意保留了一支倭寇军队,没有把所有的倭人都送去北明山开矿。

这支倭寇军队存在的目的,就是为了杀人,为了让人恐惧。所以即使是我,也不会在这方面限制他们,反而会鼓励他们,只要能牢牢控制他们,他们越残暴不仁,我越开心。

因为残暴,就是这支军队存在的目的,存在的意义。我大明需要有这样一支军队来威慑诸国,却不愿意我大明子弟变成这样的人。

诸位看不惯只是小节,张守备怕这支军队影响到羽林卫学的种子,我也能理解。但是请诸位深思这支军队存在的真正意义,不可因一时意气,坏了殿下的大计。”

张武一听,立即大怒道:“竟然敢说这些倭人为非作歹,是殿下指使,庄指挥好大的狗胆!”

他是彭城伯的世子,也是朱瞻基的亲表弟,听到庄敬这样说,当然会有些气愤。

不过张凤山却说道:“张把总,坐下。”

张武回头问道:“守备也以为这倭人倒行逆施,是殿下所为吗?”

“放肆!”张凤山一拍桌子,站起身来喝道:“这是你跟上官说话的态度?”

张武一愣,想到那大板子,自己的屁股似乎也抽疼了起来。他连忙抱拳道:“属下不敢,只是不忿庄指挥如此诬蔑殿下!”

张凤山这个时候却说道:“抽出你的唐刀看看……”

张武虽然不明白他的意思,却还是抽出了自己的刀,竖举在面前。

张凤山只是粗通文墨,这些年跟着朱瞻基,担任了幼军的副山长。专业学识学了不少,但是引据论典的能力并没有多大提升。

他说道:“刀有刃,也有背,衣有面,也有里,有光就有影子,有光明就有黑暗。虽然不知道这件事是不是殿下指使,但是庄指挥此言也有道理。我大明不仅需要你们这样的后起之秀,也需要肯为大明做黑活的打手。这件事是我想差了……”

他转过头跟庄敬说道:“庄指挥,我明白你的意思了,分兵之事不必再提,我幼军将会继续为倭寇营提供各方面的情报和辅助……”

庄敬没有想到这件事如此轻易就解决了,他抱拳笑道:“张守备英明!”

张凤山笑道:“英明谈不上,我只能兢兢业业,尽力而为。”

面对诸位羽林卫学的中层士兵们,他的笑容又收敛了起来。“从即日开始,羽林卫学所有将士不得再与倭寇营作对,更不得再打骂侮辱倭人。今后的事情就当我们看不见,若再有打骂倭寇营事件,军法处置!另,让你们装作看不见,并不是要让你们跟他们学,若让我发现羽林卫学有人虐杀俘虏,建银妇女,私藏缴获,皆军法处置!”

庄敬笑了起来,今天的目的圆满达成了。

那些倭寇对敌人残忍,但是却不敢跟羽林卫学的士兵对峙。这几天,不少人都被这些大明的后起之秀们欺凌。

解决了这个矛盾,军心也会稳定下来。

这个时候,听见外面传来了一阵喧闹声,一个兴奋地声音大呼:“报,我大明舰队如今抵达明古鲁都城外海,总攻时刻到了!”

听到这个消息,张凤山和庄敬的脸上却没有半丝笑容,因为他们知道,最严峻的时候也到了。

大明舰队从海上攻击,那里有一万海军和一万多幼军,根本没有人能正面对抗。

但是,他们因为从穆西河逆流而上,又穿过山区,只有两千五百兵力。

他们这点人手,打游击战没问题,可是如果想要狙击疯狂逃窜的明古鲁人,就有些艰难了。

因为只有羽林卫学的士兵手里有火枪,倭寇营的手里都还是倭刀。

而且如今的火枪防水性虽然有了大幅度提高,在下雨的时候,影响还是很大的。

靠他们这些人想要挡住那些明古鲁人,任务非常艰巨。

但是,他们不仅不能退缩,还要挑选明古鲁部落最大股的逃难人群狙击。

如果让大股的明古鲁人逃进了山区,那就是他们的失职和无能,也完成不了殿下交待的任务。

张凤山大声说道:“羽林卫学所有将士听令!”

数十个羽林卫学的中层将士纷纷单膝跪拜,右拳击胸。“属下听令。”

“所有羽林卫学士兵,按照分组,两伍一队,携带干粮,饮水,沿山区拉开三百里的防守线,密切监控敌人的逃窜方向。切记,不可正面迎敌,只可搜集情报与记录地形,保全力量。”

“是!”

庄敬一直等到张凤山安排好了所有军务,才抱拳说道:“这次倭寇营的任务艰巨,敬自当英勇杀敌,为大军争取时间。还望守备能尽快与大军联络上,兄弟的安危就拜托阁下了。”

张凤山正容说道:“我羽林卫学自当尽心尽力,绝不会堕了大明第一军的名声!”

“好,那我也去集合众人,打出我倭寇营的威风!”

明古鲁都城外海,郑和率领监督抵达的第一时间,也遇到了不小的麻烦。

这明古鲁都城虽然建在海边,但是此处海滩都是非常浅的沙滩,不利于大军登陆。

而这明古鲁都城南北都是沼泽丛生,河道纵横,若是从其他地区登陆,光是进攻到都城,就要耗费大量的精力。

所以为了登陆,舰队就必须要找到一种可靠的方法。

明古鲁部落似乎也知道了自己处于生死存亡之际,他们在沿海一带设置了大量的防守战线。

虽然他们没有经历过火枪的威力,但是去年大明轻易就征服了东瀛,各国已经把火枪传的神乎其神,没有任何人敢轻视火枪的威力。

但是,虽然他们积极准备防御,但是大批的老幼妇孺已经开始被有目的性地向内陆转移。

虽然大雨之后的山区很容易滋生瘴气,但是他们对本地情况了解,这些瘴气反而会成为他们的防御屏障。

舰队的平底沙船全部被调集了过来,想要在舰队和陆地之间组成一道栈道。

虽然这样大宗的物资不好转运,但是总比偏了几十里登陆要好的多。

战斗在当天下午就打响,幼军的两千士兵乘坐沙船,向岸上进攻。

当沙船搁浅的时候,距离岸边的距离也就只剩下膝盖高的水域,直接踏水就能登陆,还不会打湿他们腰间的火药包。

他们的登陆也遭到了明古鲁部落的疯狂狙击,在海岸边,他们用短弓,吹箭疯狂地射向了登陆的士兵。

但是,他们低估了火枪的威力,虽然大雨如注,有三分之一的火枪都不能点火,但是仅仅是三分之二的火枪,就直接打的所有人狼狈逃溃。

他们这些人的抵抗意志跟倭人完全不能比,人员伤亡才十之一二,人们就没有抵抗意志。

隔着上百米,大明的火枪就能伤害到他们,而他们的短弓在风雨里,根本射不到百步远。

这种一面倒的挨打,让土人们开始了崩溃。

当第一支大明士兵占据了海滩,形成了一个前沿阵地,大明士兵的伤亡才不到十个人。

而第二只登陆的盾牌军阵登陆,在前沿阵地的前面形成了一个防护阵地。

明古鲁人根本拿大明士兵毫无办法了,让出了海滩。

而更多的人开始了逃窜,连他们手上的士兵也不管不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