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又是一个新名词,郑和有些听不懂了。“什么是纵向管理制度?”
“简单来说就是上下级的管理模式,朝廷下令,然后从六部到地方,再层层传达下去。”
郑和疑惑地问道:“不这样管理,还怎样管理?”
朱瞻基笑了笑,不再跟他解释,而是又回到原来的问题说道:“因为条件的不成熟,所以大明的管理基本上还是要依靠各地的自我管理。但是,大明必须要在外交,贸易,还有文化方面占据主导作用。这也是我在南洋开始推行汉化政策的主要原因,首先,我们要让所有人都开始说大明话,写大明字,只有这样,他们才能听懂我们的命令。”
郑和的思路终于正常了,叹道:“臣明白了,欲速则不达。大明首先要做的是建立一套举世皆行的制度。”
“滇国公所言正是!”朱瞻基哈哈笑了起来,他的心情的确开心。
原本他以为郑和这人不堪重用,但是现在发觉,其实他比自己还要激进。
虽然两个人的想法不同,朱瞻基味道是让汉人成为世界的主宰者,郑和却是想让强盛的大明来控制世界,继而减少战争。
但是目的却是一样的。那就是都要让大明成为最强的国家,要让全世界各国都以大明为尊。
因为有了同样的目的,所以郑和这个人还是可以用的。
郑和的态度,也彻底让拜里米苏拉没有了依靠。只能强忍着按照朱瞻基的吩咐,开始在麻喇迦境内推广汉语,并将大明官话作为官方语言。
就在朱瞻基度过了忙碌了的几日,安排好了各项事务,然后准备到麻喇迦外海的那个无名岛度假的时候,差旺也跟几十个学徒一起来到了港口的总督所,开始了新的学习。
他们这些学徒有近千人,大部分都是周边各村的年轻人。有许多原本都不是麻喇迦人,只是因为暹罗人不管,所以如今变成了麻喇迦人。
二十年前的麻喇迦只有三个村子,但是现在,有了一县治地这么大,周边那些村子,也都被麻喇迦吸纳了进来。
在港口,那些苦力负责装运货物,修船,炼铜。虽然辛苦,也有相对不少的收入,所以吸引了不少本地人来做工
但是像差旺这样的学徒,他们自小就半工半读。虽然工作轻松,只用负责统计,但是除了包吃包住,是没有工钱的。
现在大明招收会大明话的学徒,然后安排到各村担任官员。这个官员虽然不入等级,但是作为大明的代理人,会有更高的地位和收入。
所以吸引了不少学徒报名,经过精挑细选,大明第一次招收了五十人。
整个麻喇迦只有二十七个村子,还有一座小城。按照每个村子派驻一人,需要二十七人。然后还需要在城里设立一个联络机构,一个管理机构。
五十个人,已经够满足基本要求了,毕竟整个麻喇迦,加上一万多汉人,也才不到五万人。
差旺比较聪明,大明书写,念读都没有问题,所以被选上。
像他的二哥亚叻,就被淘汰了下去,只能继续当学徒。
当他们五十人被集中起来的时候,几个太监和几个大明来的文官就成为了他们新的老师。
那几个文官每天教他们如何丈量土地,如何堆肥,如何耕田,修整田埂。
他们非常严厉,有谁不认真听,学的跟不上进度,就会被拉出去打板子,所以每个人都认真地学着,不敢有半点马虎。
在学完了农田的种植之后,那些人又开始教他们如何收税,怎么计税。最后还教他们如何书写统一制式的公文,包括一些专用的名词。
这些文官们虽然严厉,但是因为教的东西有用,所以这些学员们每天学的还非常起劲,也不会真的怕他们。
但是跟他们相比,这几个太监就太可怕了。他们每天从早上开始带着所有人跑步,把每个人都累的死去活来。
然后就是没完没了的让他们对着大明皇帝陛下跪拜,每天还要写一篇赞美大明皇帝的制文。
而且,他们比那些文官要狠辣多了。
其中一个叫乌都的学徒,只因为在跪拜画像的时候打了一个喷嚏,就被带出去足足打了十嘴巴。
而另一个叫吭力旦的学徒,因为在一个太监给他们讲皇帝的故事的时候笑了,就被活活打死。
那个太监还狂暴地说着:“这是我大明帝国的皇上,是天底下最尊贵的人。他的话就是金口玉言,他的命令要比你们苏丹的话更重要,所有人都不能有亵渎之心,否则只会比他死的更惨!”
这不是差旺第一次见到有人被活活打死,但是第一次是因为这样一个看起来很可笑的原因就被打死。
所有人的心里都感到了由衷的恐惧,却又有一种好奇。即便是礼拜的时候,面对神也没有这么严厉,难道大明的皇帝比神还要尊贵?
然后,他们得到了答案,在那太监讲起各国的信仰的时候,就自豪地说道:“我们的皇帝陛下比任何神都更加尊贵,就是神也要听我们皇帝陛下的命令。”
才学了半个月,但是差旺的心里已经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大明皇帝比神还要尊贵!
朱瞻基知道自己的计划会遭到不少人的反对,但是他并没有放在心上。
如今的麻喇迦,只占据了后世马六甲周边的一些区域,大小跟大明的一个县差不多大小,人口只有几万人,实力根本不值一提。
在绝对的实力面前,任何阴谋诡计都是无用的。
就像后世那些凶神恶煞的匪徒,哪怕再狠辣,再聪明,面对开动的国家机器,也只能束手就擒。
这种实力的差距,并不是阴谋诡计能够抵消差距的。
他的手下就已经能够让这个计划顺利实施,所以他的精力并没有放在汉化麻喇迦上面,而是放在了即将举行的舰队大比。
相比一个小小的麻喇迦,他更重视舰队将士们的心态和军风整纪。
因为整个军队,才是他的力量之源。
从离开泉州,舰队各项竞技的比赛就开始展开,从初赛,到预赛,如今已经进入了决赛阶段。
“殿下,旧港外海有一小岛,地势平整,无毒虫,毒蛇之侵害,可做决赛场地。”
朱瞻基摇了摇头说道说道:“举行个人竞技,团体比赛,实为激发将士向前之心。故此决赛场地不仅要大,更要让更多的将士能看到。决赛场地应寻一山林稀少之山丘,比赛在山下,众将士可在山坡上观看完整的过程。还应距离海面不远,同时能进行舰队的炮击比赛。”
王景弘明白了过来,说道:“那我就按照这个条件,在麻喇迦与巨港之间,寻一合适场地。”
朱瞻基点了点头,叮嘱说道:“任何安排,都应有其目的性,意义性。孤并不是银子多的想要往外散,个人竞技,主要目的就是激发将士尚武之心。另以团队比赛,增强将士们的凝聚力,让将士们知道团队配合的重要性。
所以我们制定的每个比试项目,都是展现个人武力,个人魅力,表现出更高,更快,更强的原则来安排项目。而团队项目,以展现我大明海军风采,加强战士在比赛中的团队配合为目的。”
王景弘虽然一手策划了大明海军这次竞技比赛,但是他却从来没有考虑过比赛背后的因素,听到这里,忍不住有些汗颜。
而其他人也是一样,就连从小看着朱瞻基长大的金阔他们,听到朱瞻基这样说,也感觉这位殿下实在是多智近乎妖。
而跟朱瞻基接触比较少的张勇,刘进,杜聪,更是对这个年轻的殿下钦佩不已。一场为了怕士兵在旅途烦闷的比赛,竟然还被他赋予了这么多的精神意义。
他们再也没有一丁点的轻视,不再把这位太孙殿下当做一个好奇的年轻人,而是一个真正的帝国继承人。
安排好了比赛决赛期间的日程以及行程,人员安排。担任会议秘书的孙林这才又说道:“下面进入下一个议题,如何积极推进麻喇迦的汉化过程。”
朱瞻基首先进行了会议展望说道:“麻喇迦是汉化具有优势的一个地区,如今的麻喇迦,人口总计不到五万人,还有一万多都是汉人,占了三分之一还多。麻喇迦势弱,在推进汉化的过程中遭遇的阻力会很小。
而且本地人之中,凡是依托汉人生存的本地人,在这十几年中,多多少少都会说一些汉话,所以推进过程不会很艰难。但是我们也要看到,麻喇迦因为复杂的国际环境,他们的上层人物对于完全汉话,是不支持的。如何化解这中间的矛盾和阻力,请诸位畅所欲言。”
郑和作为舰队的副帅,率先说道:“麻喇迦的汉化过程可以像旧港一样,当华人占据了社会的主流,人们就会自然地开始学习大明话。以前的驻军主要维持港口的安全,还有官厂的生产,并没有积极参与整个麻喇迦的社会发展。我个人认为,应该放松对军队的管制,放松对将士家属的管制,让他们在麻喇迦各个阶层,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朱瞻基说道:“滇国公说的不错,但是如何解决放松管制中的腐败问题,如何解决华人与本地人的矛盾问题,如何解决麻喇迦上层故意施加的阻力,这需要有更详细的规划。”
其他人也纷纷出谋划策起来,在座的都是这个时代的精英,哪怕他们本身具有时代的局限性,但是在面临具体事务的时候,都有比朱瞻基更符合现实的策略。
在众人的共同参谋下,针对麻喇迦汉化的过程,拿出了更详实的计划方案。而这件事的主要负责人,就安排了第四舰队参将安乡伯张勇担任。
而他以后的主要办公地,也被安排到了现在还是一片废墟的新加坡。
这就又涉及到了另一个议题,那就是将大明的转运港,将会慢慢从麻喇迦转移到新加坡去。
新加坡在这个时候,还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原来有个小镇,最开始归三佛齐管辖,后来被满者伯夷抢光了以后,还一把火烧了。
暹罗虽然现在名义上统治着这里的土地,但是他们主要的疆域在北方几千里之外,这里并不重视,所以大明占据这里,没有任何人反对。
朱瞻基也将这里命名为星城,安排张勇在这里建设一个海军港,可以直接辐射旧港和麻喇迦两个区域。
至于官厂和仓库,暂时还不会迁移过来,最少要等到星城这里建设起来了,然后才会慢慢转移产业。
其实麻喇迦的官厂并没有担负多少生产任务,只有一座炼铜厂,一座修船厂,然后就是装粮食和热带水果,鱼干的仓库。
这样的举动也是给麻喇迦施加压力,你如果不汉化,我就不理你了。
为了维持与其他国家之间的关系,大明并不能简单地举起屠刀。一个麻喇迦是小事,整个南洋才是大事。
所以大明不需要用屠刀,只需要用经济,就能让麻喇迦跟着大明走。
当然,他们如果敢不听话,大明不介意让暹罗出手,灭了麻喇迦。
现在的暹罗只是大明的称呼,他们现在实际上自称的大城王朝。这是根据他们现在的首都大城来的,至于曼谷,现在还不存在这个地方。
将这些琐事都安排好了,众人纷纷起身,这一场会议开了两个时辰,大家都有些头昏脑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