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零八章 家祚(二合一大章节)

现在才初十,许多偏远地区的暗探还没有来到,纪纲内心焦急地等待着他们,生怕误了大军的进攻。

但是表面上,他依旧一片平静,与这些许久都没有见过的下属们拉拢关系。

这些人以后可能大部分都会回大明,再也不会再有上下级关系。但是他们都是对东瀛非常熟悉之人,以后就是回了大明,可能也会从事与东瀛有关的工作。

留下这段香火情,对他以后在东瀛的发展是有好处的。

如今庄敬和庞瑛都不在身边,但是将近十几年的权倾朝野,纪纲的身边还是有一大批得力的助手。

到了五月十一这一天,虽然还有下属依旧没有赶到,但是纪纲已经不能再等下去了。

他将统计好的东瀛各大名反应登记了两个册子,召集了一百个下属,分成两队,将情报分别交给了他们,让他们送到一百里外的大阪。

这些人分成了两队,一队的领队是原本就在京都平原负责搜集信息的郭林,他率近二十人从陆路前往大阪。

而另一队的领队则是东来寺的和尚悟名,他带领八十人从水路沿着淀川河一路向下,硬闯水路关卡。

郭林在东瀛的身份是一个倭人武士,他保护的倭人小商人,就是锦衣卫收拢的日奸。

两人对京都平原的局势非常了解,一路上避开关卡,遇到小型势力直接灭口,在十二这天中午,终于抵达了大阪外围。

他们一路还算顺利,只是损失了一个人,另有一位同僚因为大腿受伤,被他们安置在了八番镇一个相熟的小商人家中。

到了八番镇,他们才知道,因为火烧大阪,彻底震慑住了倭人,如今这里的大型家族,几乎有一大半都有意向大明投诚。

至于那些冥顽不灵的家族,则大部分都是与大明之间有各种恩怨,只能收拾细软,向内陆逃去。

短短几日之间,局势就有有了如此变化,也让郭林他们对自己的国家如此强盛感叹不已。

至于那些投靠过来的倭人,更是觉得自己走了一条正确的道路。

但是,他们却还是后来到的一帮人,因为悟名带着八十人,乘坐一艘两百石河船,一路顺水而下。

虽然经历了几场拦截,损失了将近一半人,但是他们却在十一日的晚间,就顺利抵达了大阪南港岛。

两份情报都顺利送达,经过比对,核实无误,郑和也在十二日晚间下令,十三日一早,出动两万神机营大军,两千羽林卫火枪手,两千海军士兵,进军京都。

神机营的大军负责进攻,海军负责操舟,而羽林卫则负责保护船只安全。

但是,所有人接到的命令却不是要跟东瀛人硬碰,而是执行斩首行动,目标就是东瀛皇室以及将军府。

除此之外,还有一支数百內监组成的抄家队,他们这点人当然不是去抄家,只是帮皇室盯着那些富户的财富。

而在他们的后方,还有数千人组成的辅助队伍,负责保护航道安全,按照纪纲他们送上来的情报负责招抚当地倭人。

如今的神机营早就已经超过了一般大军的规制,但是由于火枪手的训练是统一规划,所以还没有分散成军。

这次东瀛之战之后,神机营肯定会被划分成不同的编队,要不然,柳升手里的兵力就太大了。

足利义岗闻听大明终于要出兵,激动的眼泪都差点掉下来了。在他看来,大明的大军一到京都,足利义持恐怕就要望风而逃了。

巨型旗舰之中,虽然天色已晚,但是会议室内却依旧灯火通明。

关于第二天的出兵会议,朱瞻基并没有参加,他并不想影响郑和和柳升他们的决定。

郑和具有开阔的眼界和协调能力,柳升一生戎马,如今占据了绝对的武器优势,后勤通畅,将士一心,想打败仗也难。

他反倒更关注庄敬与庞瑛他们准备进行的勒索大计,这可是关系到钱袋子的问题。

咨情司与锦衣卫的人员足足有数百人,分成了不同的小组,将最后搜集的各大名反应与以前的情报对应,制定不同的针对方案。

庄敬和庞瑛统管全局,准备敲骨吸髓,狠狠地吸一番血。

朱瞻基也对这样的计划格外有兴趣,看到他们制定出来的方案,内心就有一种无法形容的满足感。

能让这个国家衰落,能破坏这个国家的发展,他的内心就开心无比。

只是这种愉悦,在这个时代没有人能够理解。

没有人知道他为什么会对幕府,会对天皇有如此大的怨念。

对大部分大明人来说,只要肃清了倭寇,就足够了。

但是对朱瞻基来说,如果能将东瀛的神道教踩在脚下,将天皇和幕府踩在脚下,破坏他们的统治架构,才是最重要的。

“对待敌人要冷酷无情,但是却不能将所有的倭人变成大明的敌人。消灭一批,打压一批,扶持一批。恶事要让那些倭寇来做,更要在各处张贴公文,控诉天皇和贵族的罪行,并且对平民分田减税。要让所有的东瀛老百姓都知道,我大明是天朝上国,对待百姓怜悯,政策优容。”

纪纲和庞瑛都点了点头,端坐聆听。朱瞻基又说道:“你们二人这次是要来当恶人的,但是光是凶恶远远不够,你们不仅要让人怕你们,更要让一部分人喜欢你,那么你们就也要注意手段,不要弄得天怒人怨,到时候我也不好为你们收场。待此事了结,我也会好好补偿你们二人。南洋地广人稀,特别是南洲,上面现在只有些野人部落,我大明既然要开疆拓土,此地当然不会放过。我计划以后将你二人安排到南洲,虽然一开始会苦一点,但是那里土地肥沃,资源丰富,以后会有好日子过的。”

警告一番,再给他们一些甜头和希望。两人都是见过地球仪的人,知道南洲有大明一半大小,特别是南方,有无数肥沃土地。两人纷纷拜伏道:“敢不为殿下效命!”

朱瞻基哈哈笑道:“效命就不必了,跟着我,只会让你们享受荣华富贵,家祚绵延不绝。”

东瀛由于其特殊的封建制,可以说是由一个个小型的令制国组成的。

所以除了首都京都和自由港大阪,整个国内几乎没有大城市。

有些大名的封地不过一个镇子大小,但是在东瀛,就是一个小国家。

大阪已经被明军烧毁,这也让大阪周边的自认以前没有得罪过大明的家族,屁颠屁颠地来投效。

他们大多都送上金银,美女,换来大明不对他们动手。

在朱瞻基的授意下,锦衣卫与內监联合起来,接受这些金银和美女,在甄别了其身份以后,给他们登记造册。

凡是家族内没有出过倭寇,并且不曾对大明出兵过的家族,都有条件地保护了起来,并不去骚扰他们。

由于锦衣卫的暗探在这里已经活动了一年有余,所以对大部分家族的底细,都是大致有个估计。

只要拿出来的礼物能有家底的十之二三,大明就承诺保护其平安,并且愿意与对方贸易。

这种收拢大明并不主动,但是在看到这些家族平安无事后,越来越多的的家族纷纷加入了其中,到了后面不仅仅是大阪周围,包括有京都和奈良等地的家族都主动投靠了过来。

来的时候,內监装了足有十余艘船的丝绸和茶叶,还有各种布料,这个时候都成了倭人最喜欢的商品。

也是在这个时候,日野康子的求援团抵达了大阪。

当然,虽然日野康子掌控着大权,她还是慎重地以自己儿子足利义嗣的名义求援。

无论她有再大的野心,在东方文化状态下,女人总是要受一些歧视。像武则天那样的女人,数千年来也就只出了一个。

使团不仅带来了大批的金银,同样也送过来了一批经过培训的舞姬。

但是他们并没有能直接面见太孙殿下,只是登上了太孙的旗舰,远远地跪拜了一番。

使团的领队是足利义满最小的庶弟足利义岗,对只能远远地跪拜朱瞻基的安排,他也没有半点不满,因为他早已被大阪湾这密密麻麻的海上城市给吓的失魂落魄。

像太孙旗舰这样巨大的舰船,他从来没有见到过,更没有想过一艘船可以建造的如此巨大,可以容纳数千人。

这样的船,即使倾尽东瀛之力,恐怕也建不起来一艘,而大明据说有数十艘了。

天朝上国的气派,让他在看到这些船的时候,已经领略到了。

这个时候他只会庆幸,他选择了日野康子一方,也就是选择了大明一方。至于那个侄子义持,他只能替他祈祷了。

有这样一个不可战胜的对手,哪怕他现在再猖狂,也会一败涂地。

望着上层甲板那个高大的身影,他的心中只有敬畏。

朱瞻基看完了李亮转交上来的求援信,递给了身边的郑和笑道:“郑总监也看看,何时出兵,就由你安排了。不过,我建议你最好在收到纪纲来信以后,再出兵。”

求援信中,足利义嗣将京都的局势说的危急无比,但是朱瞻基并没有半点同情,他更关注的是,东瀛目前各大名的态度如何,还有就是那被俘的俘虏,能换来多大利益。

如今的大明军队,还没有被腐化,整个军制,军纪,也没有遭到破坏。

火枪的发展,更是让大明的战斗力成为了世界最强。

所以,大明如果想要打破东瀛的管理体系,根本只是时间的问题。

如何捞取更大的战争利益,才是朱瞻基需要考虑的问题,至于战争方式,还是让专业的人来处理。

郑和看完了信,又把信递给了旁边的易信和朱真,以及柳升。

进军京都,当然是以神机营为主,海军只是辅助了。海军目前还没有换装,配备的火器少的可怜,让全员配备了火器的神机营出战,才更符合大明的利益。

但是物资的输送,运输渠道的维护,这些都需要海军的配合。

郑和等他们都看完了信,才说道:“根据巡逻船从镰仓发来的消息,上杉禅秀在前几日得知我大军占领大阪的消息后,率领亲交的豪族一百余人攻击公方足利持氏。得胜的禅秀随后又攻击了新管领上杉宪基。持氏和宪基随成功逃脱,但镰仓的支配权落入了前管领上杉禅秀的手中。”

虽然郑和将话题转移到了其他地方,但是没有人会觉得他无的放矢,安静地听他继续往下说。

郑和又说道:“同时,在东瀛的关东,关西等地,也有不少足利义嗣的支持者们掀起了规模不大的战争。虽然这些战争不能摧毁足利义持的统治,但是却让无数的中立派偏向了他们。我大明舰队从去年年底开始封锁东瀛,这将近半年来,贸易几乎中断,每一个大名都损失惨重,也动摇了足利义持的统治。所以这个时候我大明军队直接进攻京都,并不会遭遇全民袭击,所以,只要等到纪指挥使的情报整理完毕,就可以有目的性地进军京都。”

见他思路清晰,朱瞻基也就不再操心这件事了,跟李亮说道:“庄敬筑了京观,也休息了几日了,把他召来,该让他出去为大军筹措军费了。”

一帮将领听的脸直抽。这个殿下哪里都好,就是有些太贪财了。在大阪如今劫掠的物资,足有两百万两白银的了,如今各大名还在源源不断地送金银和美女过来。

而跟这些大名的直接贸易,也让大明赚了足有数十万两银子。

但是这个殿下还不满足,依旧还想着用抓获的那些俘虏来换银子。

现在大军压境,失去了足利义持的支持和逼迫,那些大名恐怕不会再像过年时那般强硬了。

他们能够想象,这将又会给大明收获无数的金银和物资。

不过这样也好,最起码这场战争,大明赚的盆满钵满,回去带了这么多财货,那些文官们也不会指责开战耗费银钱无数了。

郑和看了一眼下层甲板上面跪着的特使,问道:“殿下,那这些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