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条件有限,但是几女也仔细筹备了一番,准备来给蓝烟过一个难忘的生日。
朱瞻基也记住了这件事,还专门交代黄渊,让他搬运战利品的时候,给自己留几件具有纪念意义的礼物。
如今大明占据了大阪的外围,这里不仅有倭人的仓库,也有不少富家宅院,以如今大军刮地三尺的能力,想找几件特别的礼物不是一件难事。
黄渊身为总调度,他的名下就有一个超过五十人的统计人员组成的团队。
大军打仗跟他们没关系,但是他们不仅要负责大军的粮草,在缴获战利品的时候,更是一个个忙的不可开交。
黄渊也不是没有想过领军出战,总比这样当一个大管家要惬意的多。当一个大管家,看起来风光,不弱于一军统帅,但是每天忙着鸡毛蒜皮的小事,把人的耐心都磨光了。
可是他也知道,如今的朱瞻基看重他的,就是他擅于统筹的能力。
如今的大明军队,能领军出征的将领不少,他黄渊还远远排不上号。想要出头,就只能尽量扩大自己的优势,让自己成为大军军队不可缺少的一环。
他有时候感到自己在走自己父亲的老路,但是就是不知道,自己能不能达到父亲的高度。
当初黄福由工部尚书发配军中,就是负责南征安南大军的后勤,依靠统筹安排的能力,他才最终又得到重用,成为了交趾的民政官。
也是因为在交趾期间的功劳,他父亲的所作所为被太孙看在眼里,如今才能得以回京,并且任了兵部尚书。
他如今身为武籍,想要成为尚书是不可能了,但是成为一军统帅的机会还是很大的。
如今的太孙一直在筹谋攻略海外,若是未来能像英国公一样,成为一地诸侯,那么这辈子才算是真正的不负此生了。
赵永亮乘坐小舟来到南港岛的时候,黄渊已经把大部分任务都分配了下去。他谨记着太孙的嘱咐,吩咐各军,若是遇到奇珍异宝,都要上缴上来,会被给予大功。
赵永亮作为朱瞻基的身边人,自然也知道黄渊此人在朱瞻基心里的份量。但凭一个黄渊,自然无法跟他这个近卫军的指挥使相比,但是再加上他的父亲黄福,如果把自己跟黄渊摆在天平的两端,恐怕太孙还会偏向于黄渊父子。
所以他对黄渊也没有摆起架子,先拱手抱拳道:“黄守备,我羽林卫三千五百人已经集结完毕,只等守备安排。”
黄渊连声不敢,自谦了一番才说道:“渊位卑低下,自不敢对指挥使发号施令,不过殿下将转运战利品之任务交于渊,渊也只能鞠躬尽瘁。”
赵永亮笑道:“我自然明白,这三千五百人,就听从守备安排了。”
黄渊也不再谦让,点了点头说道:“安治川位于大阪港北侧对岸,那里原本是东瀛倭皇与将军府的私人仓库,虽然这里的大部分物资都已经被转运走,但是还有几个仓库的货物,其中不乏贵重木材与布料。此乃肥差,但是也更怕军士起了私心,所以才交给羽林卫来负责此地货物的清点与转运。”
赵永亮毫不自惭的说道:“羽林卫是殿下的亲军,所有将士自然以殿下利益为重,绝不会做出有损殿下和大军利益之事。”
黄渊笑道:“渊自然是相信羽林卫的,上岸之后,还请指挥使能派五十人于我,根据锦衣卫的暗探汇报,在外城还有一处仓库比较重要,我准备亲自去看看。”
赵永亮也有了一些兴趣,低声问道:“是什么仓库?”
黄渊看了看四周才说道:“有可能是倭皇准备从奈良运到关东江户的白银和黄金,在我大军封锁了海湾之后,这些银子转运不便,他们更怕露馅,所以就地掩埋了起来。”
赵永亮精神一振,如果能找到这些黄金和白银,那可是大功一件啊。他看了看黄渊和煦的笑容,明白了过来,这是黄渊在分功给他。
黄渊只是一个守备,凭借的都是外部力量,自身的实力远远不够。他如果独占这个功劳,也吃不下去。
但是拉上了跟太孙关系最密切的羽林卫,虽然要分出一半功劳,但是有了羽林卫的支持,也没人能抢他的功劳了。
哨声一响,蓝旗预备,红旗射击,绿旗进军。
大明的登陆部队虽然分成了不同的阵营,但是基本都以这种进攻方式不紧不慢地向前推进。
在这种热兵器刚刚大规模应用的年代,军队的指挥系统如果不想出现混乱,就必须以这种有些僵硬的的方式来进行进攻。
虽然这会减弱灵活费一部分进攻的威力,但是这种方式能够保证基本的威力下线。
而即使处于下线的威力,也不是任何冷兵器阵营能够抵挡的。
东瀛人的抵抗更像是在送死,他们几乎威胁不到大明士兵的生命。
甫一交锋,大批的东瀛武士就像被收割的庄稼,被收割了一大片。他们都是最为英勇的武士,但越是英勇,倒下的越快。
他们的倒下又影响到了其他人,让所有的人的士气消失无踪,开始了溃逃。
而大明士兵这边,只有零散的士兵被敌人的暗箭所伤,他们被随队的军医快速地转移到了阵营的后方。
倒下的东瀛人却没有人照应,那些受伤惨叫的武士们,在历经痛苦之后,被跟在攻击阵营后面的辅助士兵用短刀割开了喉咙。
他们的人头也被一个个割下,作为登记军功的凭据。
在德岛市,五百个火龙军的士兵几乎就能遍布那个小城,但是在岛屿众多,水系众多的大阪,他们根本不够分配了。
如今的大阪,虽然与后世的规模根本无法相比,但是也聚集了超过十万民众。他们以大阪城和天王寺为中心,发展起来了一个面积超过五十平方里的巨大城池。
在城墙之外,是数万平民的棚户区,这些棚户区分布在数十个临岸的小岛和河道边,组成了一个迷宫一样的复杂区域。
眼见不能力敌,东瀛人主动用火焚烧了各岛屿与河道之间的木桥,拆掉了石桥,期望以这种方式来阻挡大明士兵的脚步。
登陆的大明士兵越来越多,从最南侧的住之江区,到大正区,再到港口区,浪速区,西成区。
这数万的士兵进入这些区域,就像浪花溅到了池塘里,再也看不到任何涟漪。
但是风暴不仅仅来源于人数,更来自于大明士兵能够掀起的武力风暴。
站在距离港口区大约三里的海面上,朱瞻基能够清楚地看到城市各处升起的阵阵白烟,那些都是大明士兵的火枪,射击造成的烟雾。
根据这些烟雾的移动,就能判断出大明士兵如今的进攻态势。
缺少小船穿行的大明士兵在桥梁被破坏之后,进攻的确受到了阻碍,不过,这些困难只是战斗过程中的过程,并不能改变整个战场的趋势。
面对这种情况,并不善于指挥作战的朱瞻基并没有插手,让郑和全权处理战场调动。
郑和当仁不让,连续下发了一系列命令,首先升起了土黄旗,让大明士兵暂停攻势,固守阵地,然后汇报所处位置。
当大阪地图上面被大明士兵占据的区域被涂成了黄色,整个城市的对战局势就清晰地呈现在所有人的面前。
火器营是柳升的心肝宝贝,他首先建议道:“殿下,如今道路阻断,进攻受阻,分散攻击只会造成我大明将士的伤亡增加。火枪手若是遇到敌人攻到身前,火枪的威力远不如长刀。殿下,不如火攻。”
“我明白……”朱瞻基看着水流众多的大阪城皱着眉头说道:“攻打大阪的目的是为了震慑倭人,若是在我们的战场没有占据巨大优势之前,只是火攻,不能让倭人恐惧,反而会激发他们的同仇敌忾,破釜沉舟之心。更重要的是,如今的大阪城我们就是烧,也烧不到中心城区。我们要打,就要从精神和身体两方面都让他们恐惧。所以现在火攻也不是良策。”
郑和建言道:“殿下,大阪是东瀛的物资集散中心,如今在我大明占领的区域,有多所仓库,里面装满了粮食和各种物资,这些物资对我大明也是有用的……”
朱瞻基点了点头说道:“让后备军清理物资,装运上船,另,将占领区域的倭人当做苦力,三十岁以下女子,全部运回大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