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证明了丘长青的背后有一股势力在帮他掩护,虽然没有抓住他,但是朱瞻基也并不沮丧,因为这已经证实了他的猜测。
其实不仅是他,朱棣比他更清楚这里面发生了什么事。
虽然没有抓住丘长青,但是根据对户籍的清查,基本已经确定他入城的时候,就是借用的凤阳学子余宝的身份。
而这位余宝如今还在凤阳,并没有决定考这一科。
当锦衣卫的人员追查到了凤阳县,凤阳教谕吴思久,县令苏宏,还没有等到锦衣卫上门,就畏罪自杀。
这也让朱棣万分恼火,下令抓了两人的亲眷,全部充军三千里。
论玩起权谋,朱瞻基跟朱棣根本无法比。他毕竟是一个成熟的灵魂穿越,受到了前世的影响,对这个时代的人物的心理了解,还是隔了一层。
如果不是因为他是太孙,他可能还要适应环境,适应这个时代。
但因为生为太孙,他完全不必迁就谁,只需要别人来迁就他。所以他的改变并不大,这也让他与这个时代显得有些格格不入。
而朱棣是玩权谋出身的,他对所有的事情的发生,都一种敏锐的触觉,能详细地分解出前因后果并且做出合理的处理。
一个县令,一个教谕,又凭什么为一个钦犯开具路引?这后面当然是有人主使!
而这件事的获利者是谁,根本不需要任何证据,就能让朱棣和朱瞻基肯定。
他们不是判官,不需要讲证据。他们是至高无上的领导者,只需要确定了整件事的几个基础发展点,就能断罪。
当然,朱瞻基不会行动,他毕竟是晚辈。上一次对付朱高煦,他就已经被警告了,这次,再大的冤屈也不能发泄。
朱棣当然也不会动,因为那毕竟是他的儿子,曾为他立下汗马功劳的儿子。
但是,既然朱高煦不能动,不代表一个县令,一个教谕就能平息他们的怒火。
朱棣亲自下令,让广东水师就出动了两首福船,前往琼州府将丘家三百一十六口亲眷,全部押往应天府。
这道圣旨他是故意通过水师来传达,经了朱瞻基的手。这也是在告诉朱瞻基,你爷爷我已经替你出气了,你就不要再动手了。
其实朱瞻基根本就没有想对付朱高煦,虽然他对这个时代的人的心理了解还不够。但是知道历史的他也知道,这样的“长辈”,要么一棍子打死,要么就不管他。
否则今天打压一下,明天打压一下,对他的名声总是有影响。
朱瞻基根本就不担心这个志大才疏的二叔,任由他蹦跶,总有一天,逮着个机会,新账老账一起算。
至于没有抓住的丘长青,其实根本不放在他的眼里,他不过是汉王的一条狗,哪怕他再狠,再能干,在整个国家机器面前,也根本不够看。
现在不是乱世,不是一个邮卒就能掀翻一个王朝的时代,他丘长青不可能掀起大的波浪。
朱瞻基很想知道,当他一家三百一十六口,全部被抓到了京城,并且因为他的原因,要全部砍头的时候,他会是什么表情!
他想跟自己来斗,也根本不想想,他有这个资格吗?
你想玩阴谋,自以为抓不住证据。却不知道,皇帝根本不需要证据,只凭喜恶就能给一个人治罪。
虽然丘家好歹也是淇国公府,不可能全家杀头,因为这会让其他勋贵唇亡齿寒,朱棣和朱瞻基不可能因为一家人得罪一个阶层。
但是想要把他们从海南岛改判到北部的草原上吃沙子,没有任何一家会替他们说话。
这个时代,跟皇权作对,就是最大的罪!
从温暖的琼州判到苦寒的漠北,也是他们自讨苦吃,不会引发任何勋贵的怜悯。
(本月的最后一天,这个月完成了206000字,有些愧对广大书友。主要是下半个月生活状态一下子大变,影响了创作。下个月有其他事,我尽量多更新到十五万以上,八月一定要超过六月更新。
另外,目前还欠摇摇摇头兄弟两章,欠呼延晟兄弟三章,月票加更两章,只更了一章,现在一共欠六章,我慢慢还……)
重病的盛国让宗贞盛的心也变的急躁了起来,傍晚时分,他们终于从御岳山去来到这个叫做椎现山的山谷之外。
四周的环境依旧是那么的平静,红色的夕阳给远处的大海,近处的山林,都撒上了一层明亮的颜色。
只是,这里已经没有了以往的炊烟缕缕,本来就不多的渔民,已经大部分被大明军队抓了起来,这里已经变成了一个个无人区。
涩川义俊做了一个手势,大部分人就安静地坐了下来,近三十里的跋涉,让所有人都精疲力尽。
这不是平路的转移,他们要在山林里面穿过,还要注意不留下痕迹,每个人都累的精疲力尽。
盛国这会儿依旧在昏沉沉地睡着,脸上还呈现着一种不健康的红色。
“宗主,你看派哪两个人先去打探一下情况?”
宗贞盛看了看四周忠诚的武士们,无奈地摇了摇头。当初为了保密,这个基地并没有多少人知道。就是每年更换储存的物资,也都是家族最值得信赖的老人。
而那些人,大部分都留在了尾崎浦,并且在倭寇的反水一击中丧生。
现在这些都是家族的后备力量,而他们基本都不知道这个基地的存在。
他已经忘记了,今日逃走的满贞,其实来过这个基地一次。
只有他自己知道地方,加上孩子病重,他只能说道:“派出斥候查看一下周围情况,没有异常,我们就直接进入山谷吧。”
涩川义俊也才知道除了他没有人知道这个基地,只能吩咐下去,让众人保护好这个主公。
他虽然是幕府派来的郡守,其实也是宗氏家族的外围成员。要不然,宗氏家族绝不可能让一个外人来充当郡守,掌控岛上原本就不多的武士。
作为高级官员,他的命运与宗氏家族休戚相关,根本没有投降的机会。要不然,他是绝对不会以年近半百的年纪,还到处躲藏,过着这种朝不保夕的生活。
虽然连续派出去了三队斥候,但是奔波了几十里山地,他们的体力也早已消耗一空,探查的范围并不大。
而守株待兔的大明军队大队人马,虚惊了一场,看着他们在半山腰晃晃悠悠地探查了一番,就下去复命。
为了一举消灭所有敌人,虽然这些人进了包围圈,但是程旭也没有下令攻击,他在等这些敌人进入包围圈更深。
当他们抵达山洞的那一刻,就将是发起总攻的那一刻。
这个时候的程旭激动无比,虽然现在宗贞盛与图像大不一样,但是看到他带着一个孩子,就知道自己这次是真的抓住大鱼了。
为了抓住宗贞盛,关于他的资料已经详细地传达给了所有追击者。这个宗氏家族最后的继承人,包括他那七岁的孩子,早已经被所有人记在了心里。
随着所有的人进入了山谷,程旭招了一下手,斥候营的马标就飞快地来到了他的身边。“把总……”
“将左侧那棵树放倒,按照第一方案攻击。”
因为是将人员分成了三组,人员分散了,所以作战计划是在一开始就确定好的。第一方案就是将一百火枪手分成攻击和歼击两组,五十人进攻,另外则有五十人分散开来,将整个山谷封锁住。
剩下的人手则同时出击,放倒左边的大树就是进攻的信号。
这个作战计划其实很粗陋,一点也不周详。但是,长期的追逐和逃避,双方其实都有些麻木了。
更主要的是,因为盛国的生病,只有宗贞盛知道这个山洞,导致了他们没有派人先来查探情况。
所以,当山顶的一棵大树被放倒,外面的羽林卫从两个方向将宗贞盛他们包围起来的时候。
……这个粗陋的计划就变成了一场完美的伏击。
一方只有疲惫的八十三人,还包括了一个孩子,而另一方却有三百身强力壮的士兵,还有一百支火铳。
交战变成了一场屠杀,没有宽恕,没有怜悯,有的只是一声声震耳的枪响,还有那染红的长刀。
气喘吁吁地拄着有些崩口的绣春刀,杨章德的手里还提着宗贞盛的人头,忍不住哈哈大笑了起来。
这一下,他在这个孤岛上辛苦了一个多月,完全值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