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时候,他也顾不上面子了,跟见多识广的金阔交代。“去太医院帮我要一副固本的方子,以后给我按方抓药,人参汤就不喝了。”
等他到了海军总部,龙凤银楼的东家之一,也是宁波有名富商仇和,就登门拜访了。
昨日宁波市舶司镇守使余先就已经回到了宫里,汇报了隶属于朱瞻基的商业渠道去年的收成。
龙凤银楼一年的收入虽然不如海贸的利益大,但是胜在稳定。有了来自东瀛的源源不断的白银,黄金,龙凤银楼的生意根本不愁没有原料供应。
原本银楼的利益不足两成,主要是赚取一些手工费和损耗费。但是现在,朱瞻基从日本弄来了大量的廉价白银和黄金,让利益超过了四成。
所以,仇家虽然是龙凤银楼的大东主,但是大部分利益实际上进了朱瞻基的口袋。
因为从东瀛进来的金银,朱瞻基花费的成本小,却是按照市价来结算,这一部分利益是全部属于朱瞻基的。
不过朱瞻基也没有亏待他,如今他们的银楼,虽然分给了朱瞻基大半利益,其他几家的盈利,也比往日要多了许多。
更主要的是,巴结上了朱瞻基这棵大树,他们再不用担心其他官员卡要勒索。
永乐十三年,龙凤银楼给朱瞻基贡献了大约十五万两白银的收入。这一部分钱,朱瞻基准备又投入到下马桥的研究院。
如今的夹江工业区,因为要有着巨大的利益推动,所以进展的比朱瞻基预想的还要快速。
通过水力的驱动,如今不仅磨面舂米,生产枪管和锻压银元,更带动了水力纺织机的蓬勃发展。
不仅是这些,工部有工匠就自己研发除了水力电锯,有着这种水力带动的圆片锯,再大的木头也能锯成想要形状。
而且依靠这种连动装置,安装了砂轮片,这个电锯就变成了一个磨床。
工业加工环节,许多环节其实都是一门通,门门通。因为许多工具无非就是形状大小的不同,其实工作原理是一样的。
所以如今的夹江工业区成为了京城经济最活跃的地区,根本不需要朱瞻基再去推动,那里的经济发展就已经形成了自己的动力源。
去年的这个时候,大部分人还不知道什么是工业,工业有什么用。
但是今年这个时候,几乎所有的应天府的人都知道了,原来取代了人力,甚至是人力都做不到的事情,利用工具来完成,就是工业。
工业区形成的虹吸效应,吸引了最少数万人在这里工作,并且将以此为生。
他们这些人虽然现在还很弱小,但是未来肯定能形成一个庞大的利益团体。
而除了这些普通人,还有不少富商,高门贵族,也都看到了工业取代人力后形成的经济效益,他们都在积极购买专利,投资,甚至想要抢占长江沿岸的便利地方,建立自己家族的工业区。
对此,朱棣出台了全国河流水利律。要求所有建设工业区的富商贵族,不仅要承担巨额的建设占用费,还要负责用水泥和砂石稳固河道。
这不仅可以节约朝廷大笔的治理河道费用,也给朝廷开创了一个巨大财源。
短短几个月的时间,光是在应天府下游的河道两边,朝廷收到的占用费就数十万两,另外还卖出了大量的水泥和砂石,获利超十万两。
朱棣收钱收的眉开眼笑,户部尚书夏元吉更是收钱收的手软。
虽然整个大明的工业开发还缺少一种统一的规划,但是这个时候却生机勃勃。
这也是工业发展一开始必须要经历的阶段,朱瞻基并无意插手。
真要治理,也是以后的事情。
因为这样一种态势,如今他的钱和精力根本不需要往那里投了,现在,他更需要将研究院这里的研究方向都确定下来。
工业的发展是有垄断性和惰性的,但是科学技术的研发,却没有止境。
虽然他现在还没有完全把产学研整个联合起来,但是抓住发展的重点,在未来的不久,就能让产学研一体化真正出现在大明的时代。
(终于稳定下来了,今天开始要弥补大家,晚上晚一点应该还有一更)
人与人之间是讲究缘分的,孙娴自小被张氏培养,一心想要把他培养成为一个合格的太孙妃,以后合格的国母。
但是孙娴的性格天生缺少那种雍容大气,有点小儿女的作态。她天生就是那种小鸟依人类型的女人,能讨男人的喜欢,却没有那种撑得起大场面的风度。
以前没有比较,张氏对她倒也还认可,可是现在有了比较,胡善祥忠厚善良、天性贞一,虽然在姿色上与孙娴不相伯仲,难分上下,但是在为人处世方面,却比孙娴要大气成熟许多。
如今后宫中以昭懿贵妃为主,但是实际上,太子妃张氏的势力并不低于昭懿贵妃。
昭懿贵妃是明日黄花,太子妃却是如日中天。朱瞻基的势力越大,地位越稳固,太子妃张氏的势力也就越稳定。
所有的太监和宫女都是趋炎附势之辈,在这样的情形下,哪怕昭懿贵妃挂着长辈的名义,也要让张氏三分。
张氏的喜好,同样影响了一大批人的态度。朱瞻基这些妻妾,不管以后的地位再尊贵,在张氏面前,都要逢迎顺从。
不要说她们,哪怕就是朱瞻基当了皇帝,在张氏面前同样也要百依百顺。
这个时代的以孝治国,可不是说说而已。
后世的婆婆为了儿子,可能会儿媳妇曲意奉承。但是这个时代,哪家的儿媳妇也不敢在婆婆面前高声说话。
张氏平日里还是秉持一碗水端平的,但是胡善祥的性格就入了她的眼,虽然进宫刚两个月出头,但是张氏却感觉跟胡善祥相处的比相处了六年的孙娴还要投契。
如果是孙娴先怀孕,这种征兆还不会表现出来,但是现在只有胡善祥先怀孕,张氏自然表现的就对胡善祥更加亲近一些。
不管吃的,用的,虽然不至于超出孙娴这个正牌太孙妃,但是也不遑多让。
这些都让孙娴感受到了巨大的压力。
朱瞻基也没有想到,自己有些弄巧成拙了。
在原本的历史中,朱瞻基的确是偏爱孙娴,所以会废了胡善祥后位,扶起了孙娴。
但是他来到这个时代,历史就已经改变了,他不会对任何女人有偏爱,自然也不会废胡善祥。
现在说服了朱棣和张氏,立了孙娴为正妃,反而把局势弄的复杂起来了。
朱瞻基不喜欢这种后宫中的勾心斗角,但是偏偏是他导致了这一切。
现在想要让局势平和下来,那么最好的办法当然就是尽快让孙娴也怀孕。
所以他回宫的这段时间,白天忙着跟海军将领进行军事总结,还要与內监进行新年筹备,然后还要清算今年自己的收入。
到了晚上,他还要忙着维系后宫各女之间的关系,尽量让整个后宫有些诡异的气氛正常起来。
他现在只能祈祷,胡善祥这次不要生下儿子,否则的话,这件事可真的难以解决了。
虽然他不怕出现任何困难和挑战,但是少一事总是好过多一事。
胡善祥既然已经怀孕,那就不能伺候朱瞻基了。不管是怀孕的女人,还是来了月事的女人,都失去了侍寝的权力。
像后世那种怀孕了的女人还想躺在男人的怀里撒撒娇,在宫中是不可能的。
每天,他都要去胡善祥的小院去坐坐,陪她说上一会儿话。
他从来都不是一个正经的男人,擅长的是调情和调戏。跟这个女人在一起,不知怎么回事总有一种自惭形秽的感觉。
只能说,这个女人天生就带着强大的气场。
孙娴的美貌不下于她,却是另一种风格。这种小鸟依人的性格其实是符合大部分男人的乐趣,朱瞻基也不例外。
但是具体到婚姻方面,她的妻子必须要具有统帅整个后宫的能力,所以孙娴要做的还要更多。
虽然她从十一岁开始就被教育成为一个合格的太孙妃,但是自身的性格限制她在这方面的能力。
从选妃开始,她就努力地培养自己的势力。但是胡善祥的先怀孕,一下子将她努力打造的权力基础变的摇摇欲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