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六六章 矛盾

本来答应了郑和,朱瞻基以为自己能做到,现在却是这样一个结果,朱瞻基也有些愧疚。

所以他还是说服了朱棣,为了表彰郑和的功绩,允许他择一子侄继嗣,以郑为姓,传宗接代。

虽然他不能直接挂海军都督之职,但是朱瞻基也以海军司令和大都督的名义,调郑和为海军总监,只在自己之下,与海军都督刘江不分上下。

经过一番衡量,朱瞻基不得不承认,这是如今最好的结果了。

真要把郑和一下子就变换身份,不仅武将们难以接受,整个內监也不稳了。

不过,这是他欠郑和的,等到时机成熟,他还是要完成整个內监的改革。

以后的大明,绝不需要这么多的太监。

十二月十九,朱瞻基接到了庄敬从东瀛长崎发回来的情报。他们抵达东瀛的第一时间,就遭到当地驻军的炮击。

庄敬本来就是为了立威来的,他们人数虽然少,舰炮却比东瀛人更强大。

所以第一时间,庄敬和率军的游击钟豪就进行了坚决的反击。在长崎港,他们击沉了东瀛商船数十艘。

随后在晚间,他们利用夜色,用小舟载数百人,每人携带一坛火油,全部倾泻在长崎港,然后点燃了火油。

这一场大火不仅烧毁了长崎港的数百艘货船,大火更是烧毁了港口的码头,甚至将港口的民宅也烧了一大片。

点燃了大火之后,他们并没有原地停留,而是驱船直奔室町幕府所在地的京都。

虽然他们的船队人数太少,不足以攻击京都,但是他们还有一船火油,准备以同样的手段袭击大阪府。

大阪府是东瀛目前最大的港口之一,目前的经济远超还没有发展起来的江户,也就是后世的东京。

这里也是京都的门户,只有这里受到袭击,损失惨重,才能真正让整个东瀛恐慌。

对于庄敬和钟豪的“疯狂”,朱瞻基当然是乐见其成,只要他们的舰队不受到大的损失,他们给东瀛的破坏越大越好。

不过,在给庄敬的命令中,朱瞻基当然不能说的这么直白。他要求庄敬便宜行事,保存自身力量。

如果势头不对,就立刻撤回对马岛,当地还有郑和率领三万大军驻守,凭东瀛的海上力量,很难形成真正的威胁。

不过,他们要是撤回到了对马岛,当然也就要受郑和的节制,那个时候,就不能为所欲为了。

郑和算是一个和平主义者,是不会赞同如此的大规模屠杀行为的。

过了这半年,等出海的时候,还是让郑和继续去西洋宣扬大明国威,这才是真正符和他能力的工作。

朱瞻基一直没有下定决心,自己究竟去不去西洋。

现在他的上面还有皇帝和太子,所以他还相对自由。这也可能是他唯一出海的机会了。

真的等他登上皇位,以如今的交通条件,他也就最多只能在国内到处浪浪,再也没有机会出海。

出海的风浪暂且不说,这种长途航行,大部分时间都是沿着海岸线行驶,危险并不大。

但是这个时代的传染病,实在太吓人了。

不管是瘟疫,天花,还是痢疾,这个时代都是要人命的疾病。

欧洲黑死病的阴影还没有完全消散,整个欧洲死去了两千五百万人,差不多是整个欧洲的二分之一人口,想想都有些让人恐惧。

但是在这个时代,如果不去一次欧洲,朱瞻基总是心有不甘。

就在这种矛盾的心理中,朱瞻基迎来了永乐十四年的新年。

自十一月初十出征,十二月十五日入京。朱瞻基这次出征只耗费了一个月又五天,但是取得的成绩确实非常喜人的。

如今的大明很少计较自己出动大军的规模,形成了一种恃强凌弱的习惯,只在乎取得的效果如何。

这次大明的大军出动的嫁对规模虽然大,却并没有扰民。甚至大部分人根本不知道这场战事,就已经结束了。

海军的出动虽然需要强大的基础能力,但是因为不需要征集民夫,不需要额外征收粮草,所以这种战争模式一时之间还受到了文武大臣的赞誉。

这些海军士兵不管出不出征,都需要吃饭,都需要发粮饷。出征杀敌,无非就是耗费一些嘉赏,消耗一些船帆。

以这样的方式来计算,出动海军的耗费,反而是最低的。

而如果是出动陆军,一匹马的耗费,就相当于是十个士兵不止。光是粮草的运输,就需要耗费无数的人力物力。

这笔账,任谁都能算的出来。

十二月十七,朱棣召开了大朝会,在朝会上,朱瞻基第一次正式登上了奉天殿的大殿。

以前的他最多只是作为太孙,旁听朝议,并没有发言权。

但是这一次,他作为朝廷的海军司令,大都督,向朱棣和朝廷各部宣读了海军这次军事行动前后始末。

这篇汇报是由黄渊主笔,详细介绍了海军出动的耗费,取得的成绩,杀死了哪些敌人,又缴获了多少物资。

在济州岛之前,大军的出动是白白消耗的,缴获与付出不符。

但是在对马岛,大军缴获了不少朝日之间贸易货物,虽然不能完全填补大军出动的亏空,但是也填补了大半。

这次出征,算上奖赏,总共亏空不到十万两白银。

当然,在这种工作汇报的时候,朱瞻基当然不会将在对马岛的屠杀也汇报出来。

这些事情,只能做,不能说。

杀光宗氏家族的人,在对马岛获得管理权,这是整个大计划里面的重要一环。有了济州岛,对马岛,再加上以后的出云国,佐度岛和北海道,大明在东线的布局才是完整的一条线。

有了这条线,不仅可以将东瀛死死遏制住,更重要的是建立了一条前往奴儿干都司的安全航线。

在如今大明的船队还不敢随意穿越大洋的时候,沿着阿留申群岛的岛链,前往美洲大陆,这里也是最佳航线。

因为整个北太平洋的洋流,就是沿着顺时针的方向,从北纬五度左右向西流动,到了亚洲东岸,又向北流动,沿着阿留申群岛开始向东流动,一直抵达美洲的西海岸,向南到墨西哥地域,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流动圈。

这个太平洋洋流的流动范围,可以说是这个时代最大的秘密。有了这幅图,仅仅依靠太平洋洋流的流动,就能轻易抵达美洲。

西班牙在两百年后,只是掌握了中间的那条北纬五度的洋流路线,就将美洲的白银源源不断地送到亚洲,换回了无数的奢侈品。

他们在几百年里一直控制着这条路线,也等于了掌握了无数的财富。

一直到真正的蒸汽时代的来临,船舶可以不受风力和洋流的限制了,这个路线才失去了原本的垄断意义。

朱瞻基现在已经有心发展蒸汽机,但是蒸汽机容易做,压力表却难以做。

蒸汽机实际上就是一个锅炉,利用蒸汽产生动力。

相比水力,蒸汽机在动力上并没有太大的优势,但是只有一点就是水力比不上的。

那就是蒸汽机不受地理位置的限制,不仅可以随地建设,还能安装在车上,船上。

所以发展蒸汽机其实没有技术困难,只需要捅破这层窗户纸。因为现在水力水车的传动系统,其实与蒸汽机没有太大区别,关键就是压力表的制造

但是压力表的制造,朱瞻基就完全没有一点概念了。而没有压力表,锅炉的燃烧没有一个标准刻度,就容易爆炸。

在朱瞻基汇报完毕之后,立功的易信,朱真,黄渊等一众海军将领,都受到了朝廷的表彰。

朱真率领第三舰队,完成了对东瀛和朝鲜的封锁,截获东瀛向济州岛输送的物资两船,在封锁对马岛期间,又截获物资七艘船,并且在两次会战期间,杀敌三千有余,抓获四千有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