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书递给了解缙,朱瞻基歉意地跟胡广笑了一下说道:“此书现只抄录了一本,却是对不住胡师了。”
胡广哪怕心里有点小疙瘩,朱瞻基这样解释了一下,他也不会在意了。连忙笑道:“殿下客气了,广今日是不速之客,哪能喧宾夺主。只是心中有些好奇,殿下对典籍可没有什么偏好,为何会注意一本海外流传回来的书。蛮夷之地,真能比得上我中华之璀璨之书籍?”
朱瞻基笑道:“天下之大,无奇不有。我中华固然人杰地灵,但是蛮夷之地也不是没有出众之人。例如几何一书的作者,就是与孔子同时代的算学大家,整个西域,都以此书为宝书,细心研究。再往前两千年,还在我中华三皇五帝时期,西方就已经有了几何一书的原型,出现了这门学问,比我中华典籍历史更久。”
两人听的目瞪口呆,要不是朱瞻基是太孙,他们只差要跳起来说朱瞻基荒谬了。
中华文化的成型,基本都是在周代和春秋战国时期,而那个时期距今也不过两千年。
再向前推,虽然三皇五帝叫的响亮,但是所有人不得不承认那还是蛮荒时代,连文字的发明都还处于初级阶段,哪里又会有什么经典典籍。
可是在那个时代西洋就有了几何?这不是说,中华文化的历史,还不如西洋那个蛮夷之地了吗?
解缙问道:“殿下可有凭据?”
朱瞻基笑着摇了摇头说道:“孤又没有去过西洋,如何能有凭据,不过也只是从书中推算所得。据西洋图书记载,四千年前,在一个叫埃及西洋国家,有一条比我长江还要长的大河,名曰尼罗河。次河每年洪水泛滥,总是把两岸的土地淹没,水退后,使土地的界线不分明。
当时埃及的人民为了重新测出被洪水淹没的土地的地界,每年总要进行土地测量。因此,积累了许多测量土地方面的知识。从而产生了几何学的初步知识。几何一词,在西洋的原意,就是测量土地之技。”
两人有些不敢置信,却因没有证据,也不能直说朱瞻基胡说八道。想要反驳,也无可辩驳,随即翻开了此书。
知识体系的传播,其实是一代一代的流传下来,算学在这个时代也是学子们必须要掌握的技术之一。
否则你不懂测量,不懂算学,如何能当官?不学无术的官员固然有,但是大部分官员,基本的数学知识都是必须要掌握的。
但是他们打开了书籍,却傻眼了,因为他们除了文字,根本看不懂公式。
朱瞻基这才又说道:“此书是用源自于西洋的数字列举公式,较之我中华数字,更为简洁易算。所以我今日前来,也是想要借用两位老师之力,将此书与我中华算学做一番校对,让更多的人掌握这门技艺。”
朱瞻基现在不能跟文臣过多接触,这一块首先是朱棣的权利范围,只漏了一点给朱高炽。朱瞻基要是再想往这方面发展势力,那就等于是直接从自己的爷爷和父亲手里抢权了。
所以,他想要早日传播阿拉伯数字和标点符号,利用现在四五不靠的解缙是最合适的。
他现在是被朱瞻基立起来的标杆,在大明又是以文采出名。现在在官场上的边缘化,也能让朱瞻基无所顾虑地利用,而不怕朱棣和朱高炽不满。
在百姓的欢呼声中,朱瞻基带着自己的护卫奔驰而去,城门口的百姓依旧在津津有味地评价着刚才发生的一切。
在秦淮河的一艘平底沙船上,两个中年文士相对而坐,隔窗看着桥上发生的一切。
待得朱瞻基的身影消失不见,城门口的秩序已经恢复正常,其中一位青衣文士才说道:“长青初抵京师,就见到这一幕,可有所思?”
另一人身着白衣,虽作文士打扮,却身材魁梧,留有武将的短髭。“人心所向,王不及也。”
这是明着说汉王不如太孙啊!虽然觉得对方说话有些不中听,但是青衣文士并没有表现出来。
在他的心里,其实对对面的男子也鄙夷不已,但是为了汉王的大计,他现在只能捧着对方。
“长青应该很久没有来过京师了吧,如今这京师变化甚多,你也可以多看看,了解了情况再去寻贵族故旧,不可仓促行事。”
短髭男子笑道:“王典薄无需顾虑,我丘家在京师还是有一些凭仗的,绝不至于误了汉王大计。”
话不投机半句多,王典薄很是有些鄙夷对方的傲骨。丘家,你丘家早在永乐七年就衰败了,要不是汉王斡旋,你还在海南吃沙子呢!
不过汉王已经吩咐了要配合对方行事,所以王典薄还是顺着对方的意思,又提醒了一遍。“长青方才也看到了,太孙年纪虽幼,却深得民心。想要对付他,比对付太子还要难。”
丘长青笑道:“虽然我这些年不在京城,却也知道,太孙一心想要为大明开疆拓土,筹划着攻略海外。只有他离开京城,那才是我们行动的好时机。”
王典薄心中一凛,虽然他没有明说要做什么事,但是显然这件事比他想象的还要更震撼。
他指了指自己上船时候带来的一个箱子说道:“在下遵从殿下的安排,送来了一千两纹银,另有钱钞三千贯,虽然现在钱钞价低,却也能当用一些时日。”
丘长青暗地撇了撇嘴,却也没有说什么,点了点头说道:“吾今日进城,也不便与你联络,此人名叫丘贵,还算可靠,今后你我之间便由他联络。”
解缙早些年进京,受到胡广的影响,当初就在集庆门内置办了一处宅院。
两家不仅住的近,更是通家之好,胡广就把自己的女儿,许配给了解缙的儿子解桢亮。
解氏一门,家学渊源。解缙一代,洪武二十一年,中戊辰科进士三甲第十名,廷试与兄解纶、妹夫黄金华同登进士第,一门三进士。
到了他的下一代,两个儿子解桢亮,解桢应,还有他大兄解伦的儿子解桢期,也都是名扬京城。
特别是解桢期,其父解伦乃著名才子,其母欧阳晚来头更大,乃是欧阳修的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