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二三章 郑和要回来了

而出云国这边,相当于的日本的一个诸侯,关起门来自己充老大,谁也不想搭理,谁也不愿意搭理。

京极家族内部也是争权夺利,而石见银山的山主三岛清右卫门不过是个乡下小地主阶级的武士。

只要找到合适的借口,大明占据那里,甚至不会引起太大的轰动。

当然,如今的东瀛还从来没有被占领过,说不定也会引起轩然大波,让他们都联合起来对付大明。

不过真要到了那个时候,朱瞻基反而会更高兴,也让他好好出出这六百年的怨气。

孙林孙少监是金阔在担任镇守使的时候,提起来的一个助手,他擅长分析,对商业也比较感兴趣,所以朱瞻基将所有的情报分析人物交给了他,也让他在兴庆宫坐镇。

金阔是大太监,自己本身有职司,还要替朱瞻基统管全局。

李亮是贴身太监,他用的也顺手。

孙林填补了他们两个人之间的空白,三个人并没有太直接的竞争关系。

刚把所有整理好的情报都搬过来,随着太监的通报,朱棣来到了大殿内。

朱瞻基让出了自己的位置,帮他倒了一杯凉茶才问道:“皇爷爷今日下午没有看杂戏?”

朱棣看着案几上的资料,又看了看孙林笑道:“找好借口了?”

“纪纲本来就准备下个月去东瀛,在今年年底之前,我们会做好一切准备的。皇爷爷就权当什么也不知道就好。”

朱棣点了点头说道:“如今榜葛刺等二十余国的使臣都在应天府,如果引得东瀛使臣到朕面前哭鼻子,朕可饶不了你。”

朱瞻基正容抱拳道:“孙儿愿立下军令状。”

朱棣却摆了摆手说道:“你心中有数就好,其他我也不多说了。今日携美同游,虽然使得你更亲民,你也没有考虑太孙妃和胡良娣的感受?”

朱瞻基这一下真的有点懵逼了,这一国皇帝,要对东瀛动手,图谋一个巨型银山不关注,却来关心孙子的房中事!

这也太滑稽了吧!

见朱瞻基依旧没有想明白,朱棣摇了摇头说道:“你啊,精明的时候精明的厉害,愚鲁的时候也愚鲁的可笑。于公你是一国太孙,于私你即将是一家之主。身为中枢,自然要做到不偏不倚,平衡有度。这不仅是持家之道,更是谋国之道。此事在我看来,比你所谋大事更为重要。”

朱瞻基这才明白过来了朱棣的意思,借着今天下午的事,在提醒他要懂得平衡几个女人之间的关系,更要在以后的日子里平衡好各方关系。

一个进退有度,手腕高明的君主,自然比一次必然能赢的战争要重要的多。

朱瞻基心悦诚服地拜道:“孙儿受教,定当引以为鉴。”

朱棣这才满意地哈哈一笑。“好了,你继续忙吧,我去喝几杯美酒,看一场大戏。”

(下一章还没有写好,一个小时后发出来,)

朱瞻基是个不懂感情的人,第一世的老婆跟他离婚。第二世的三个老婆,第一个是倒追他,后面两个都是一开始胁迫,后面阴差阳错,加上利益关系,成为了他的老婆

再然后,第一世经历了那么多的女人都是金钱关系,第二世就是高雅了一点,也主要是因为利益关系。

这样一个人,如不是因为有钱,根本不可能征服女人的芳心。

但是,这样一个人,在来到这个时代之后,却因为尊贵的身份,加上他对女性的平等看重,却有点感觉是变成了一个情圣。

不管是随口一句热不热,还是递上一块擦汗的手帕,就连上下船的时候,伸手扶蓝烟一把,都让人惊讶无比。

不要说蓝烟了,就连那身材还是一个豆芽的梧桐,望向朱瞻基的眼神里,都充满了崇拜和遐想。

觉得朱瞻基这么高的身份,还是这么一个体贴的男人,真的太难得了,太让女人喜欢了。

原本的担忧变成了惊喜,她还偷偷问蓝烟:“小姐,我是要陪你一起入宫的,那以后,会不会也伺候殿下啊?”

蓝烟大羞,捏了一下她的小屁股。“瞎说什么?忘记宫女姑姑的交代了?敢勾引太孙,违反宫例,有点是让你痛不欲生的惩罚。”

“可是太孙真的好好啊!这么高,这么壮,这么体贴,真是良配啊!”

朱瞻基长期练气,耳目聪敏,将她们的话听的一清二楚。回头露齿一笑:“小丫头,今年才多大,就知道什么是良配了!”

蓝烟和梧桐见悄悄话被朱瞻基听见,都羞不可抑,蓝烟捂住了脸,不敢让朱瞻基看见她羞红的脸,却忍不住从指缝里面偷瞄朱瞻基。

而那个看起来还是个幼女的梧桐,自然被朱瞻基给忽略了。

荒寂的江心岛其实并没有什么好玩的,太阳毒辣,江边农夫大都光着身子在干活,两女自然也不能靠近。

水师指挥使吴闯给他们准备了一个茅草亭,放置了几份水果和一个冰冻的大西瓜,但是两女生怕在外方便,所以一直忍着不去吃。

朱瞻基也觉得有些无聊,这样的约会不能亲,不能摸,连轻薄的话都不能说,实在有些无趣啊!

他们就只能坐在凉亭下,看着江面上来来往往的商船,不咸不淡地聊着天。

两女还是觉得很开心,因为这样可以自由自在出来游玩的机会,实在太少了。

远处传来了一阵喧闹声,杨章德手里举着一封信飞快地跑了过来。“殿下,郑总兵回来了,现在已经过了泉州,最多五日就能抵达京城。”

朱瞻基一时之间有些懵逼,哪位郑总兵让杨章德如此高兴。“郑总兵,哪位郑总兵?”

杨章德也傻眼了,说道:“郑和郑太监啊!”

靠,朱瞻基一下子站起身来,瞪着杨章德说道:“你不会说清楚一些啊,快把信给我看看!”

郑和作为大太监出使西洋,每次出使都要四个或者五个军卫,人数大约在两万五左右。

另外加上两三千使者,再加上因为受朱瞻基影响,扩大的內监商业代表团两三千人。

后面三次出使,人数几乎每次都保持在三万人以上,各式船只两百多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