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零三章 幼军扩招

喧闹的一天结束,幼军又将增加四百多人的丁字连,这四百多人基本保证了每个勋贵家族都有人被挑上,有些家族还不止一人。

而这些人被朱瞻基控制在手中,就能保证勋贵阶层的利益跟他捆绑,不敢充当墙头草。

朱瞻基能做的就是,给所有人一个公平竞争的机会,然后尽量不要让他们脱离了自己的控制。

虽然挑选结束了,但是他们暂时还不能入学,因为农庄的宿舍还没有建好。他们都是养尊处优的富家字,跟流离失所的孤儿不同,自然不能一个房间睡十几个人。

即便不会允许服侍他们的小厮来侍候。也不能太苛待了他们,所以,最多会安排四个人一个房间,相应的建筑量也要多了不少。

而这个时候,海军司令部的衙门也终于建好,刘江他们,也终于有个可以办公的场所了。

不过按照大明的习惯,这个海军司令部的招牌挂的还是海军都督府,刘江担任了海军第一任大都督。

但是,这个海军都督府的招牌并不是挂在大门上方,而只是挂在大门右侧,在左侧,还挂了一个海军司令部的招牌。

这个招牌可以说是专门为朱瞻基所挂,因为他这个太孙只担任了海军司令的职称。这个职称虽然比海军都督还要高一级,但是并不是大明的编制内官职,也没有等级。

等于是为朱瞻基这个太孙特设了一个职位。

朱瞻基有些想法还是有些超前了,因为如果只是海军设司令,那么五军都督府是不是也要设司令一职呢?

如果连五军都督府的官职都改名了,岂不是相当于整个大明的武官系统也要重组?

所以朱棣在深思熟虑以后,还是没有给海军标新立异,只是把海军司令这个超品的官职,当做是给朱瞻基特设的,以后也不会是常设职位。

到了二月底,海军的改制经过了初期的混乱,终于慢慢走上了正轨,瘦了足有十斤的刘江也终于能喘口气了。

这个时候,朱瞻基除了监督一下程序,把自己的主要精力放在了工业区的筹建方面。

海军的改制他只需要监督,但是工业区的建设却需要他的完全引导。要不然,这样的投资就会出现投资方向的错误,或者是重复投资现象。

不过,因为马致才带领着一个攻关小组,一直在测试长江水流可以带动水车的最大功率,所以他才能不管不顾,将海军的事情整顿的差不多。

这一个多月来,夹江上那一架架测试的水车,吸引了不少看热闹的民众。

现在,各项测试数据都已经获得的差不多了,而工部这边,也要开始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进行初步的安装测试了。

不过这个时候,却没人在成群结队到夹江那里看热闹了。因为有一个比这更大的新闻爆发,那就是大明军中第一人,国之柱石,英国公张辅要回京了。

而且,他还抓住了后陈国的国主陈季扩,以及后陈国的大部分大臣。虽然陈季扩在被押送回京的途中跳水自尽,但是这也不能阻挡人们看热闹的激情。

从来到京师,刘江没有一点时间来领略京师的繁华,就投入了繁忙的工作之中。

他唯一抽出来的时间,就是在被朱棣接见以后,匆忙在太平坊挑中了一套朱瞻基帮他留意下来的一套四进大院。

这处大院虽然面积不算很大,但是位置很好,位于九华山下,毗邻富昌伯房宽,清远候王友的宅邸。

他只有一妻两妾,长子刘湍早亡,次子刘安如今也在军中服役,这次并没有随他返回京师。另有两嫡女,一庶女也以嫁人,只有两个庶子还在跟前,所以一套四进大院也足够家用。

确定了宅邸,他就全心投入了跟朱瞻基的磋商之中。

朱瞻基懂得的是后世的先进管理系统,但是将这套管理方案套用在六百年前的大明,就需要因地适宜。

比如简单的的舰队编制,朱瞻基就只是简单地知道各种不同船只的性能和名字,各种舰船的具体功能和作用,只是略懂。

如何把这些不同性能的战舰组合成一支具有战斗力,又合理的舰队,并且能担负不同的战斗职能,就需要刘江这样的老帅才能确定。

这还是最简单的,其他比如各部不同的战争训练和组合,不同卫所之间的协同作战,统一指挥系统的组建,都离不开刘江这个老将。

他们必须要拿出一套比较合理的方案,才能得到兵部的支持,也才能得到朱棣的支持。

而只有得到他们的认同,这套方案也才能在军中实施,并且通过现在聚集在京师的水师将领,将这套方案传达下去,执行下去。

一个国家的水师,最北到奴儿干都司,也就是库页岛北部地区。而最南到交趾,也就是后世的越南。绵延上万里,军队数十万,战舰数千艘。

在最南部的苏门答腊岛,原三佛齐地区的国王梁明道哭着喊着要加入大明,并且来到大明之后再也不肯离开。

他的副手施进卿带领众军民内附大明,永乐五年,朱棣诏命施进卿为旧港宣慰使,至此,远在赤道线上,还有一块土地属于大明,并且驻扎了一支水军。

想要将这些军队都组合在一套管理系统之内,还要让各部形成战斗力,绝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各部,各军卫都不想削弱自己的现在实力,又想增强自己的实力。所以,如何协调这中间的关系,也非常考验刘江的能力。

朱瞻基不可能事事亲自去做,他只需要把握全局,然后验证效果。

所以刘江在跟朱瞻基确定下来基本方略之后,首先就是要组建自己的执行机构,以便他的命令可以得到有效执行。

聚集在京师的上千水师将领几乎全部被刘江给召集了起来,强行编进自己的筹委会里。

在经过朱瞻基设计的层层考验之后,一些具有优秀执行能力和领导能力的将领被挑选了出来,解除他们的现职,直接编进了海军司令部。

而这些人也是从北到南,各地的将领都有,他们对地方上的情况都非常了解,有了他们的加入,这种改制的动作才慢慢快了起来。

朱瞻基很有耐心,他预计用四个月的时间,能理清所有的关系就足够神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