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除了彭城伯夫人,蜀王妃等人,孙娴也得了一份点心。
这也是朱棣在安她的心,一个皇帝,不管什么时候,方方面面都要考虑周全。
今日他相当于是给蓝烟撑腰,若不对孙娴有所表示,恐怕其他人就会认为孙娴已经失宠了。
这对朱瞻基以后平衡后宫,可不是一件好事。
皇帝也在,吃饭的时候不能说话,所以宴会显得很无趣,朱棣也知道自己在这里,众人都不习惯,所以很快就填饱了肚子,起驾离开。
众人纷纷起身相送,他大手一挥:“诸卿不必多礼,让基儿送我一程即可。”
这样一说,其他人才不再多礼,回到了自己的位置上。
朱瞻基搀着他的左臂,一直将他送到了文华门,他才开口说道:“蜀王妃今日求到朕的面前,朕也不好拒绝。蓝玉已死,功过不需再评,以后对蓝氏好一些,留下血脉,也算对蓝家有所弥补。”
朱瞻基点了点头说道:“孙儿省的,只是她的这个身份……”
朱棣笑道:“蜀王妃不至于蠢到让蓝氏认祖归宗,此蓝氏与蜀王妃并无瓜葛。”
朱瞻基这才立即点头说道:“孙儿明白了?”
朱棣又问:“海军事务操持的如何了?”
“到五月间才会有所成效,若想完全改变,尚需一些时日。以孙儿预计,待明年兴兵东瀛,可堪一用。”
朱棣瞪了朱瞻基一眼说道:“慎言,有些事可以做,却不能说。东瀛乃是不征之国,此不可忘。”
朱瞻基连忙笑道:“是,大明只是前往东瀛缉盗而已。”
朱棣点了点头说道:“此事不可张扬。可惜去冬的倭寇并不曾敢骚扰我沿海,只是到琉球劫掠了一番,否则我大明也是师出有名。”
朱瞻基安慰道:“我大明海军还未整顿好,此时也不急,总之最次明夏之前,孙儿定当能拿到铁证。”
朱棣本来就是用这件事来考验朱瞻基,所以在海军的组建上也不多指点,就准备离开。
这个时候,朱瞻基又想了起来说道:“皇爷爷,方才定国公跟孙儿请将世子收录幼军,孙儿答应了下来。并且想多收录一些勋贵子弟,放在幼军锤炼一番。”
朱棣站定了身子,沉吟了一下说道:“此事甚好,那些勋贵子弟可没有了先辈的锐气,又在京城浪荡不堪,败坏风气。不过,幼军所学甚杂,一些技艺不可大规模相传,今后要择人而教。”
“孙儿记下了。”
朱棣一走,文华殿里面的气氛登时就热闹了许多,朱瞻基回来的时候,已经是杯觥交错了。
他这个寿星公回来,自然被一些长辈关注了住。平日他们跟太孙亲近的机会也少,今日刚好在酒场上拉拉关系。
面子工作,朱瞻基还是很拿手的。他也不以自己的身份为傲,只以晚辈的身份,与他们畅饮起来。
午时二刻,也就是后世的十一点半,朱棣带着朱椿,还有蜀王妃以及一帮子孙来到了文华殿。
虽然朱瞻基是主角,但是这个时候也是卧病在床的朱高炽强撑着起来迎驾。
只要人没死,礼不可废。
今日文华殿的客人虽然不多,但是也有数十个家族,数百人来给朱瞻基祝寿。
朱瞻基这个最被重视的皇孙,未来的皇位继承人,只要是有点关系,谁不想凑上来?
不过,即使想要凑上来,也要有那个资格,今日才能进了文华殿的门。
朱瞻基已经得到了消息,今日随朱椿入宫的,除了随他来京的几个子孙,还有一个特别的人物。
之所以说特别,是因为此人姓蓝,与蜀王妃同是一个姓,还是她的侄孙女,一个称得上是绝色美人的青春少女。
蜀王朱椿,是朱家第二代中有名的喜好读书和做学问的人,朝廷内外都知他博综典籍,容止都雅,在朝中有“蜀秀才”之称。
这一点,朱高炽倒是跟他一脉相承。
不过,当一个闲散王爷可以有立场,当一个太子过早地选择立场,那就太傻了。
所以朱椿在王爷里面风评不错,但是朱高炽只在文人里面才有一些人气。
朱椿的王妃也不是普通人,蓝姓与沐姓本来都有可能成为朱家王朝被封异姓王的大家族。但是这一切,在蓝玉被以谋反罪治死之后,一个封狼居胥,勒石燕然的名将,一个庞大的家族,从此烟消云散。
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封狼居胥,勒石燕然”被认为是汉族最高的军功,同时也是汉族军人的最高荣誉。
从古至今,也只有四个人能做到这一点。其第一位就是人人熟知的霍去病,第二位是东汉名将窦宪,第三位也是东汉时期的名将班固。
此后的一千多年,再无汉人能策马草原,驱逐鞑虏。
直到朱元璋时期,蓝玉才又成为了第四个封狼居胥,勒石燕然的汉将,在捕鱼儿海,也就是后世的贝加尔湖大破北元。
此战捕获吴王朵儿只、代王达里麻及平章以下官属三千人、男女七万七千余人,以及宝玺、符敕、金银印信等物品,马、驼、牛、羊十五万余头,并焚毁其甲仗蓄积无数。
朱元璋因此将蓝玉比作卫青、李靖。蓝玉又攻占哈剌章营,获人、畜六万,基本摧毁其职官体系而名震天下。
等他班师回朝,晋升为凉国公。
蓝玉相貌英俊,常遇春妻弟,有胆有谋,勇敢善战,屡立战功。
但是战功显赫的蓝玉是个粗人,没有文化,性情暴躁,刚愎自用,得到朱元璋的赏识宠信,愈加骄横恣意,做出种种目无法纪的事情。
更主要的是,蓝玉也是一个贪得无厌的人,因为他屡次立下战功,所以朱元璋就特别大方的奖赏他,但是他却没有感谢朱元璋,反而认为这些是他应得的,是他打天下应得的。
甚至有的时候,他认为皇帝给他的太少了。
在这样一个封建时代,皇帝就是天,如果有人敢反驳他,甚至质疑他,那么这个人离死也不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