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九章 种子

这也是因为,这次北征,幼军斥候营的表现,实在有些太显眼了。

从朱元璋起兵造反,如今也不过只过了五十多年。这几十年来,大明也一直在对四海用兵,如今的大明军队,除了在速度上比不过北元骑兵,战斗力丝毫不差。

但是,大明的军队依旧是老式军队,更注重整体力量而非个人能力。

军队里不要说士兵了,就是大将们,还有许多大字不识一个。

但是朱瞻基培养的幼军,文化课,算数课,天文课,包括野外生存技能,都要超出这个时代的士兵一大截。

他们或许没有太高深的文采,但是能识文断字。他们或许不会九章算术,但是却个个都会根据日光,通过固定的方程式来计算定位,绘制地图。

这些士兵所学习的每一项技能,都是非常实用的,能让他们在战场上的能力发挥出一大半。相比之下,他们所具有的个人武力值,都变的不重要了。

这样一批士兵,这次北征爆发出来的潜力所有人都有目共睹。他们远赴北海,调查清楚了瓦剌人的所有动态,也绘制出来了大明以前从来没有涉足过的地区的地图。

这在以前,是根本不敢想的。

两百幼军,加上两百羽林左卫,他们这次虽然没有在战场上正面对敌,却割了超过六百只左耳,自身仅有六人死亡。他们立下如此大功,就连朱棣都不知道该如何奖励他们。

奖励太大,等于就把幼军直接分开,但是不奖励,又说不过去。

其他将军都把这两百幼军当做了宝贝,不少将军甚至愿意给他们官升七八级,直接授予守备,甚至指挥佥事一职来拉拢他们。

哪怕朱瞻基是太孙,也不可能直接跟所有人作对,所以这支幼军,恐怕是真的留不住了。

但是这样其实也符合朱瞻基对他们的期望,因为他就想他们变成一个个种子,改变目前大明落后的战术方式。

这些人分配出去,他的手里也还有乙字连和丙子连可用,他想要攻略海外,也不至于无人可用。

但是话说回来,既然所有人都求到了他的头上,朱棣现在也只是和稀泥。所以他要是不给自己争取一点好处,不狠狠宰所有人一刀,也不符合根本利益。

花费的代价越大,这些将军们也就越会重视这些人,真要让这些将军一点代价都不花,他们今天把人要了过去,恐怕随后又忘在脑后了。

想要种子发芽,就要让所有将军给他们所有人创造出来一个更好的环境。

(在医院待了七天,没有存稿了。不过妈妈已经出院,今天开始要加油来写,下一章更新我尽快写出来。)

庄敬虽然不懂朱瞻基的意思,但是仍然抱拳说道:“夫之见为规,矢之距为矩。”

朱瞻基点了点头说道:“以我的理解,夫之见,乃古往今来之学说之见,矢之距,乃大明兵锋控制之距。我大明的规矩,变成天下的规矩,那天下皆为我大明所有。若人人遵从我大明之规矩,天下既为我所有,我何苦与民争利?”

庄敬硬着头皮低声劝道:“殿下,天下是大明之天下,大明却非殿下之大明。”

虽然明知道对方是历史上有名之奸臣,但是这一刻,朱瞻基还是对他有了欣赏之心。不管他的人品如何,最起码这个时候,他是全心全意为自己着想。

他的身边绝对有朱棣布置下的棋子,将自己的一言一行都汇报给朱棣。庄敬这句话,冒的风险可不是一般的大。

身为锦衣卫指挥佥事,这是朝廷四品官员,却不站在朝廷的立场,而是以朱瞻基家臣的立场说出这样的话,朱棣要是一不高兴,就能砍了他的脑袋。

虽然这是他已经知道自己如今处境危险,所以搏一把,但是他能冒这个风险,朱瞻基也就不介意给他一条活路。

何况,在朱瞻基看来,酷吏远比那些只会吟诗作对的文人们更好用。

“吾知尔意,此言以后不必再说。吾胸怀天下,岂会畏惧眼前的些许阻碍,在历史的车轮下,所有的阻碍都会如同螳臂当车,被碾碎。”

如果朱瞻基穿越成为这个时代的一个普通人,那么他必须要学会圆滑和世故,因为这是一个成熟男人的标志,也更有利于他与这个世界的融合。

但是他不是,他穿越成为了一个太孙,一个世界唯一超级大国的合法继承人,还是如今这个强权皇帝最宠爱的孙子。

那么,圆滑和世故就不符合他的身份。

身为一个领导者,一个未来的国家统帅,他必须要有鲜明的个性和明确的方向。

只有这样,才能让下面的人明确地理解他的想法,来贯彻他的思想和意志。

一个世故和圆滑的人,或许会是一个很好的团队成员,但是绝对不会是优秀的领导者。

如果想要让下面的人认真贯彻自己的思想和意志,他必须要让下属知道他想要让他们做什么,而不是让他们自由发挥,甚至是来猜测他的想法。

因为前世的经验,所以朱瞻基已经习惯了作为一个领导者的身份,也知道如何当好一个领导者。

所以,他要给庄敬强烈的信心,明确的方向,然后庄敬他们这些人才能知道如何做来迎合他。

看了看庄敬有些兴奋的表情,朱瞻基又说道:“锦衣卫的权力不会受到制约,反而会随着大明势力在疆域之外的拓展,需要承担更重要的责任。草原,大漠,西域,南海诸岛,蕞尔小国,这些地方都需要遵从大明之法律,大明之习俗,大明之文化。在大明的军队还没有发展到那些地方的时候,锦衣卫应该更早地走出去,让大明的光辉照耀天下每一寸土地,每一个民众。”

庄敬有些不明白朱瞻基为什么要跟他说这些,但是依旧激动不已,躬身道:“微臣愿为殿下效犬马之劳。”

朱瞻基点了点头说道:“我知道如今的锦衣卫不论在民间,还是在文武大臣之中都不受欢迎,纪指挥使,包括你这个指挥佥事,都乃众矢之的,饱受指责。我已经跟纪指挥使谈过这些事,以后的锦衣卫不仅不能松开套在文武大臣脖子上的枷锁,反而应该勒的更紧。但是,如果不想激化矛盾,锦衣卫必须要找到一条安全的后路。你只需知道,锦衣卫的未来在外而不在内就够了,只要你们忠心做事,我保你有一个大好前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