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他不会知道,十几年后,这个家族又会死灰复燃,而北元终其大明一朝,都是大明最大的威胁。
在两军相聚还有三里地的时候,在喀老台湖支流的河汊口,是鞑靼人专门为大明军队准备好的驻扎地。
这里靠近喀老台湖,两面环水,地势平整开阔。除了平整了土地,鞑靼人还为大军准备了充足的干草,作为马粮。
当大军逐渐行近,阿鲁台也率领三百部族亲自迎接了柳升。
大军稍定,随军的太监梁博恺就率先支起了香案,宣读了朱棣的圣旨。
圣旨中,朱棣对鞑靼一族愿意充当讨伐瓦剌的先锋军表示了赞赏,并且任命阿鲁台为东路军副都督,率军听从柳升的指挥。
当然,既然要用鞑靼人充当先锋,自然也要给他们一些好处。
大军随军带来了两百石海盐,一千口铁锅,当即就赏给了鞑靼族,并且允许鞑靼族派一支不超过五千人的商队与大明朝交易。
除此之外,还将赏赐给鞑靼族两千把马刀,一千支长矛,不过这些,只能等到大军汇合以后,才会赏赐给他们。
这也意味着,鞑靼人要先做出一点贡献来。
阿鲁台的内心一阵苦涩,他最想要的短弓,这一次却不在赏赐之列,而这才是如今的鞑靼人最缺的武器。
大明朝皇帝不见兔子不撒鹰,他们想要出工不出力,恐怕就难了。
大帐升起,柳升不顾阿鲁台就坐在旁边,开始了点兵点将。这也是向鞑靼人宣示武力的一个方式,所以在座的阿鲁台和他的一帮手下,脸色都有点不好看。
论个人武力,他们自认要比汉人更强,但是汉人实在太多了啊!
一直到傍晚时分,全军大帐都支起,柳升故意装作才腾出了时间,设宴款待阿鲁台一行。
阿鲁台最关注就是大明皇帝对鞑靼的态度,柳升也按照事先已经商量好的计策,大力盛赞了鞑靼与大明之间的友好关系。并且将大明这次的出兵,当做是大明对鞑靼最有力的支持。
同时,他也强调了大明与鞑靼之间的合作与发展,并且愿意在现有的基础上,扩大商业贸易。
北元虽然武力强盛,但是却穷的一塌糊涂。
他们除了皮毛和牛羊贸易,几乎没有任何生产发展能力。现在就连铁匠和火药制造,都后继无人。
底层的牧民没有菜刀,没有铁锅,连杀牛宰羊都需要共用铁刀,没有铁锅,也只能靠陶罐来煮饭,炖肉。
这几年大明实行经济封锁,断绝贸易,没有茶叶,没有盐巴,北元就因此死亡了最少十万人以上。
可是他们现在根本无力去大明抢劫。
若不是活不下去,瓦剌人也不至于刚恢复一点元气,就迫不及待地想要跟大明作对。
光是为了能跟大明贸易,阿鲁台就不得不答应了柳升的条件,派出一万人的骑兵,两万只骏马,参与这次的战争。
这不仅仅是帮大明,也是为了给鞑靼族现在这三十万人,找一条活路。
三月五日,柳升率领十五万大军,六万民壮从张北出发,沿着水草丰盛的东部大草原,一路向东北方向行进。
除了神机营以外,各军卫都是由东北边卫的老兵组成,他们也大部分参与了第一次北征,对草原各地的情况了如指掌。
这些老兵也是这次北征的主力,现在却为了防范鞑靼人们全部被派到了东线。
不过只要能够把鞑靼人赶上战场,消耗他们的力量,这一切都是值得的。
阿鲁台老奸巨猾,他这次嘴上叫嚣着要帮大明打瓦剌,现在大明就将计就计,看他这次如何应对。
不过,柳升深知阿鲁台的狡诈。他现在虽然臣服大明,接受大明册封的和宁王,但是这四年来不仅没有帮着大明牵制瓦剌,反而坐视瓦剌将鞑靼的战散部落收拢麾下。
这一次,他也算是自食其果,崛起的瓦剌人将他们从土刺河的丰茂草场驱赶了出来,他才迫不得已向大明求援。
但是不管他们内斗的再厉害,他们都还有一个共同的名字,那就是北元。
他们有着一样的生活习俗,一样的生活方式,跟大明,他们永远不会是一路人。
自初五发兵,柳升一直以最高警戒行军,这次想要利用阿鲁台,同样也要防备着阿鲁台这只恶狼反咬一口。
五日后,大军抵达元上都,这里原本是蒙元的陪都,但是现在却已经在大明的统治之下,并且被设置了开平前屯卫。
抵达这里之后,大军就沿着甘诺河西侧,一路向北。
沿着河岸行军,不仅不愁水源,更能防备东侧被大军偷袭。
此次东路行军,安全第一,不求有功,但求无过。
只要能把鞑靼人赶到战场前面与瓦剌人作战,他就是大功一件。
四月十六,柳升终于在饮马河与翰难河的三河口,与率领一万骑兵的阿鲁台相遇。
跟柳升一样,阿鲁台此时也怕大明军队对他张开獠牙。在他的身后,瓦剌更是咄咄逼人。
处在夹缝中的鞑靼是弱者了。看到二十万大军的浩瀚气势,再看看自己身后的一万骑兵,阿鲁台忍不住有些忧心忡忡。
虽然大明的军队行动缓慢,但是势不可挡,仅仅指望他现在麾下的不到三十万牧民,根本抵挡不住二十万精兵强将的平推。
只要这些大军在草原滞留一个夏天,他的族民无处放牧,到了秋季,人数就会最少减少一半。
一部分是因为没有牲口饿死了,大部分人都会直接投靠其他部族。
“国师,我们真的要去跟瓦剌人打吗?打来打去,岂不是便宜了汉人?”
虽然阿鲁台被明朝皇帝封为和宁王,但是在鞑靼,所有人还是习惯喊他国师,他们内心里,也根本不会认同一个汉人皇帝册封的王爷。
阿鲁台的眼睛看着远处那无边无际的扬尘,那都是大军行进带起的灰。
他长叹了一口气说道:“不打不行啊,只有帮助汉人打败了瓦剌,我们才能活下来。这个草原,终究是属于我们的,汉人即使胜利了,他们也不会留在草原上。”
论仇恨汉人,他不比瓦剌的瓦哈木弱,要不然,四年之前他也不会蛊惑本雅失里反对大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