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想要练功,可不是他想练就能练的。
他的身边时时刻刻都有无数的目光盯着,不管做什么事,都要有一个由头。
所以,他首先缠着张氏要习武,张氏不敢做主,又告知了朱高炽和徐皇后,最后这件事被朱棣知道。
朱高炽是体弱多病,对习武没有兴趣,他更想自己的孩子跟他一样学儒。
但是在这件事情上,他没有决定权。
朱棣获知朱瞻基想要习武,乐的抱着他连说了几声“吾孙肖吾。”然后说他:“你年岁还小,骨头还没长成,现在习武尚早,不过你也到了该识字的年纪,我会给你找一个好老师。”
朱瞻基反驳说道:“孙儿闻听道家有炼气术,能增进体质,孙儿想学。”
最近一段时间,他在宫中逮着人就让对方给他讲故事,其中不少是神话故事和战争故事,所以他说道家炼气术,并没有让朱棣疑心。
朱棣尚武,一身功夫都是从小打杀出来的,虽然知道道家有炼气术,却也没有练习过。
不过想想炼气术只是呼吸法门,不像外家功夫需要磨练身体,所以朱瞻基虽然才五周岁,想学倒也不算早。
而且据说炼气术都是越早修炼越好,所以朱棣也就应允了。“回头我就安排纪纲为你请回道家高人,教你练功。不过,你也要先学会认字……”
“孙儿已经习得数千字,能帮皇爷爷看公文了。”
朱棣却是不信。“你才六岁,如何识得数千字?”
朱瞻基立即反驳说道:“孙儿已经学了三百千,岂能没有数千字?”
“此言当真?”这句话朱棣却不是问的朱瞻基,而是望向了一直跟在朱瞻基身边的付典衣。
付典衣立即跪下俯首答道:“世子殿下聪慧,三百千除少数生僻字,基本都能识得。只是还没有开始练字,所以目前还不能写。”
即便是这样,朱棣也是大喜,立即让人拿来的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让朱瞻基读。
朱瞻基不要说中文了,就是英文,西班牙文也能读会写。不过他现在才六岁,不能表现的太妖孽了,所以故意认错了几个字。
朱棣乐的哈哈大笑:“吾孙真乃神童也,明天我就给你安排老师,以后不仅要识字,更要明白书中大义。”
朱瞻基倒不反对学习,他在现代能写一手漂亮的硬笔字,但是毛笔字却一直差劲。而且现在许多公文都是文言文,对他这个半文盲来说,给他一篇文章,他也只能连蒙带猜才能知道大概意思。
所以,学习文言文,练习毛笔字,是这个时代必须要掌握的技能。
他点了点头说道:“孙儿以后只上午学儒可好?”
朱棣对这个孙子喜欢到了极点,并没有认为他是畏难。闻言问道:“为何只是上午学儒?”
“因为早上孙儿要习武,下午要陪皇祖母,母妃,还要出去玩,不能变成书呆子。”
“书呆子。说的好。”朱棣大手在他头顶摩挲着说道:“基儿以后是当皇帝的人,岂能为一家之言所迷惑。你以后可不要像你父王一样,变成一个书呆子。”
(新的一周到来了,老妖求一下推荐,收藏,新书期间,这些很重要啊)
穿越一个月来,朱瞻基彻底熟悉了此时的明皇宫。
他从一个三十六岁的大汉,伪装成一个五岁的孩子,总体来说是不算成功的。
不过这种不成功并没有损害他的形象,反而让他的聪慧大名远扬宫廷内外。
在皇宫里,可以说他就是一个无人敢惹的小霸王。
皇帝,皇后对他宠爱有加,予取予求。只要是合理要求,从来没有打过折扣。
皇宫里面当然皇帝,皇后最大,但是因为他的受宠,他的重要性还要超过皇后。
因为不管是皇后,还是他的便宜父母,都把他的重要性列在自己之上。
单以紫禁城而论,金陵皇宫的面积还要大于以后的北平,但是房子却要少了许多。
皇宫的城墙也不像北平一样被粉刷了一层外墙,而是原始的青砖。
风和日丽的时候,他就会让人抬着他的凉轿,沿着城墙溜达,用了两天的时间逛完了整个皇宫的范围。
朱棣闻听此事,向他询问:“基儿为何上城墙?”
他回答:“孙儿要看看这大明江山。”
朱棣闻言大喜,吩咐众人:“只要世子不出宫门,可自由出入宫闱。”
因为年纪还小,皇宫对他来说没有禁地。有了朱棣的金口玉言,他也趁着这个机会把整个明皇宫有目的性地参观了一遍。
东宫目前来说是朱棣的孩子们住的地方,后宫是他住的地方。
因为是抢夺侄儿的江山,西宫目前没有太后级别的后妃。中宫大殿被焚烧,他目前办公主要就是在西宫的武英殿。
朱瞻基现在可不是什么事也不懂的小孩子,敏感区域他从来不乱闯,也让人对他有一种行事有度的评价。
他到处逛,首先目的是熟悉皇宫,熟悉他生存的环境,其次就是要认识宫中各个方面的人。
至于宫中那些秘密,他没有任何兴趣知道。
朝廷是朱瞻基现在接触不到的层次,他的天地就在皇宫之内。
而这个时代的皇宫里,分为两大系统,太监的系统是内宫十二监,再加上四个司,八个局,组成了内宫二十四衙门。
这二十四衙门,虽然说起来有二十四个首领太监,不过真正的大权却掌握在七大首领太监的手中。
这七大首领太监的年龄都在三十岁左右,自小跟随在朱棣身边,在靖难之役中也都立下大功。
目前最受宠的就是狗儿王彦,他八岁就进入燕王府当差,深得朱棣信任,并且英勇善战。
在白沟河战役中,他在北岸拼死护卫,由此抵挡住了南军的进攻。随后跟朱荣一起率精锐骑兵三千夜袭驻扎在滑口的孙霖,大胜南军,让南军首领孙霖仓皇而逃。
除了王彦之外,王安、孟骥、马和、李谦、云祥、田嘉禾这六大太监也都深得朱棣信赖,他们这些人形成的利益集团也成为了拱卫皇权的最核心阶层。
这其中,朱瞻基对马和的印象最好,因为这一位,可是前世的周游也非常钦佩的郑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