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阅出了苗家的门后,躺在远处的常富立刻跑了过来,好奇的看着俞阅拿着东西,搓手跺脚的,问他:“你拿的什么?”
“衣服呀。”俞阅回答着,笑问:“冻着你了?一会儿给你好吃的东西。”
“什么东西?”常富睁大眼问,哈着双手捂了耳朵,往着俞阅背后看。
“回去再说。”俞阅手里拿着两个袋子不好背包袱,想把东西让常富拿着,又担心他拿了东西跑掉不还。这个念头一起,就失笑了起来,真是人穷胆子穷,他几时舍不得这点东西了?
想完又叹了口气,梦里那些事怕真是上一辈子,他现在深受影响,不但没有忘记,却是记得更加的清了。
“小娃娃叹什么气?”常富奇怪的望着俞阅,学着大人的样子对俞阅说话,接过他递到手里的东西,好奇想打开,俞阅不让,他就没打开。
天气冷,常富缩着遍及,俞阅连忙将头上的厚帽子和常富换了过来,又把通袖给他。
一换了薄帽没了通袖,开始还不觉得,一会儿后手耳就冷的不行,冻得俞阅直想搓手,可是手上拿着东西不方便,他心下想着一定要好好念书,不让自己的儿孙将来受这样的苦。
两人快速的向俞阅家里走去,都想避避风。
到了家里后,门合着没关,俞阅喊了他奶奶一声说自己回来了,就把包袱带到了自己的屋子里。
打开大包袱,里边有很很多衣服,他在里边翻找着衣服,找出了一身合适的,想要换上,又看了看,把这身很新的衣服放下,又拿了一身旧的快速换上。
他把借的衣服还给常富,让他检查了后换上,然后从袋子里摸出四个核桃给他:“给你吃的,这是你借我衣服得到的好处。”
常富喜极了,马上接过来。他家虽然不穷,但是他娘也不是每年都舍得买核桃,今年只是买了一点点,不经吃的,没想到还有四个核桃!他快速接过来,极为大方的道:“那你以后要是还想借衣服,就找我来借。”
俞阅觉得这孩子还真是可爱,忙点着头道:“知道了,快走吧,一会儿你家里吃饭,你娘该找不到你了。”
常富这才想起了要回家,跟着俞阅出了屋子,对他道:“你不知道我在外边等你的时候可担心了!既怕你把我衣服弄坏了回去挨我娘骂,又怕你不还我我娘找人来你家来闹一顿,要是打起来可不好了。”
两人说着话出了屋子,等听着关门的声音响起,坐在炕上的齐氏揭开打着很多补丁的被子下了床,回身把被子盖好,出了屋子去到了俞阅的屋门前,回头看了大门的方向,推开了门进去。
一进去,就看到了床上一堆的衣服,旁边还放了两个袋子,大的里边装着一袋子花生瓜子儿,另一个小的里边装着核桃龙眼等一些东西,还有不认识的,想来都是好的。
齐氏脸一沉,自家穷成什么样了,铁豆从哪里弄来的这些东西?莫不是偷的?
“那是要歇一歇,人也不是铁打的,你可要爱护自己的身体。”俞父还是第一次听儿子说累,连忙关心他。
嘤,这章求一毛钱订,爱看科举文收藏我专栏啊,还有一本在更的。
俞阅笑了:“我爹又没读过书,再起也与俞铁豆差不多了,还不如我起的这个呢。”
这孩子真是不怕生啊。苗夫人感叹着,又问了俞阅家里的事,对他家的情况比较了解后,叹道:“世道慢慢会好的。”
这一点俞阅倒是相信。
国家初建,百废待兴,穷的可不是一县一府,而是全国。
苗老爷夹起了核桃来:“你家里这么穷,待会儿带点些东西回去,好让家里人尝尝。”
俞阅一下子高兴了,说着:“那真是太谢谢你们了,家里人一定很高兴。”说完后,又害羞的道:“你们家里有没有压箱底不穿的旧衣服,能不能送我一点?”
这话可是得寸进尺了。不过俞阅看出来了,苗家夫妇两人脾气好性子好,都不是那等看不起人的,不然他也不会自己上来找辱受说这话。
苗夫人果然没有鄙夷,而是有些怜惜,说家里正好有些旧衣服占地方,刚好让俞阅拿走,就进去收拾去了。
屋子里,俞阅不好意思的问苗老爷:“我都需要准备什么?不知道上学一年多少钱?”
苗老爷斜俞阅一眼:“你还准备什么,钱都我掏了,你光准备一个人就行了。”倒是没有说多少钱。
俞阅于是询问了一些学堂的事,以及读书的方法,苗老爷都说给了俞阅听,也没有隐藏什么。
好一会儿苗夫人收拾好了,使劲儿的提了一个大包袱出来,笑着放到堂屋的桌子上,打开让俞阅看:“这些都是不用的,拿去用吧,用不了的帮我扔了,反正我是不要了。”
这话说的真是温柔,要是早不要了早就扔了,还能放到现在?
俞阅过去一一看过了,全都能用上,没有用不上的,点着头:“伯母真是个心善的人,谢谢你了,菩萨会保佑你家平安康泰。”
东西不重要,好话却爱听,苗夫人的东西这下给的比刚才更自在了。她又进去屋里了,一会儿拿了一大一小的两个布袋出来,递给了俞阅:“这是零嘴,给你吃。”
大大的两袋子,一个怕是有四五斤,一个怕是有两三斤,俞阅突然心生感慨,对着苗老爷和苗夫人深深鞠了一躬:“谢谢伯父伯母,你们的好我记下了。”
来得时候还想着公平交易,你帮我我帮你,互不相欠,现在想着这想法却是有些自私。
他虽是能赚钱,可年龄太小家里人不支持,只能自己干,或者叫上铁蛋。刚开始肯定很难,时间他等不起,也不想再走从商一路怕又走歪了路。也不是没有好的捷径,只是文人身上向来不能有污点,迅速得到钱了会有人认为你聪明,却也会有人拿此攻讦你。
不管他书念的怎么样,能不能做官,总要先留有后路,万一呢?万一他做官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