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俞阅这样认真,韦琢一想,觉得俞阅说的也对,就点头:“那好,以后换种说法。”
“换什么?”苗盛奇怪的问。
韦琢想了想,开玩笑道:“将他儿子定给咱家闺女,好享受他家将来的荣华富贵。”
苗盛一怔,怪叫一声,拉着韦琢就问:“什么儿子闺女的,说,怎么想到了这一点,是不是你家里人给你说亲了?”
韦琢被说中了,一下子红了脸,苗盛就拉着他闹,笑话他。
俞阅叫止了两人:“什么说亲,肯定要等下过场以后再说,现在不会的,快点看书。”
“你怎么知道?”苗盛奇怪的问道。
俞阅拿起书,一副过来人的样子:“当然是看他考的好不好再做准定了,一下子考中了秀才,娶的妻子当然比没考中的身份要高了。”
苗盛一怔,没想到还能这样,怀疑的望着俞阅,声音含笑:“你该不会想着以后娶个好妻子才这样努力吧?老实交待。”
俞阅转过头,正经道:“是的,我就是这样想的,所以,你们也一起努力吧。”
他这大实话一出来,两个都是无语,不过想着也觉得很对,苗盛笑着拿起书开玩笑道:“好好好,我们陪你一起赚媳妇。”
三人一起看书,苗盛回家以后,说起了俞阅要下场的事,对父母报怨:“夫子都不问我,是觉得我还不行吗?夫子眼瞎,我哪里不行了?我再没有俞阅有天份,可比他多学了七年呢!”
苗夫了想了下,笑道:“那不是因为俞阅学的时间短,夫子才先问他么。要是下场的话,就要叫他努力了,学习也分主次,你们不是都比他学的多,才不用提前问。”
苗盛一想,好像就是这样,抱住苗夫从的一条胳膊笑道:“还是娘聪明。吃饭吃饭,我要好好吃饭,吃完了就学习,可不能被俞阅给比下去了。”
他努力,苗夫人也高兴。
韦琢回家,也同样将这事给他爹说了,说苗盛俞阅他们明年下场,他也想下场,韦父正忙着自己的乡试,没多问就点头同意了。
俞阅一回到了家里,齐氏正在门口的通堂中纺线,看他脸上的笑藏不住,就问:“怎么这么高兴?有啥好事?”
“我夫子说,我明年可以下场考试了。”俞阅想着喜悦藏不住,那就说出来好。
齐氏刚看到俞阅回来,觉得她有些点地方,想给他让点地方,两手拉着纺车往旁边挪,一听到他的话,手上劲儿一松,纺车晃动一下,轮子碰了一下齐氏的头。
齐氏“哎呦”了一声,反应过来没有听错,猛然转过头去,整个人因为兴奋而浑身发抖,瞪大眼睛尖声问俞阅:“你说啥子?”
赵夫子点着头:“只要你在开考前还能像现在这样用功,确实可以下场试试,就算不能过,也是积累了考试的经验。”熟背经书,很容易过,难得是,就算很多人苦读十年,背过的很多都忘记了,记得的也不过大半。
俞阅原本想着,他要五书全背熟了学会了才能考,没想到还能先考一次。
经过夫子这一说道,他想对啊,他没考过,还不知道考场规矩,万一真正考试去了,犯了什么不知道的规矩,被赶了出来,或者考试要准备注意的东西都没弄好,弄砸了岂不是糟糕?
想他以前做买卖,也都是要先熟悉买卖的物品,了解对方的人品等各方面,考试当然也可以先熟悉一下啊。
以前只是想着一次过,省钱省力,却忽略了他很可能一次考不过啊,那岂不是白白浪费了时间?
考试要交一百文钱,给保人要一两银子,这对于以前的家里人来说是很高的一笔费用了,可对于现在的俞家来说,虽依然贵到拿出来会让家里人肉疼,却是能拿出来的。
这两年,他爹至少赚了二十两银子了,拿出一两来试一试肯定愿意,不愿意他找大伯借点。大伯这两年做事比爹爹还要卖力,积攒的银子也不少,加上爹还的那几两,手里的钱只会比他爹多不会比他爹少了。
想通了这点,俞阅才反应过来,赵夫子问他保人找到了没有呢!
他急忙道:“保人还没有找到,这不太好找。”说着,眼含期待的望着赵夫子。
这两年里,他也知道了很多科举的事,保人虽然有银子可拿,可不是谁都愿意给人当保的,万王当保的学生出了事,保人有时候也会受牵连,严重的会被革除功名。
一些家境富裕又行事小心的人,不会去给人作保。
刚刚夫子的话人意思,是想给他指条路?还是想自己帮他?
注意到俞阅殷殷的眼神,赵夫子矜持的点着头:“我可以给你做保。”
“真的?”俞阅双眼发亮,惊喜的问,高兴溢于言表。
虽说跟苗家熟,但是这两年他也从一些小问题上看出来了,苗盛他爹好像在试探他家还是怎么的,反正从与他爹的谈话里和自己的一些感觉里,感觉对方把他家祖宗八代都弄得清楚明白了。
能为了儿子报仇做出那种□□的事的人,他也不会跟人接触后觉得人不错就放下心来,这两年他当然也观察过苗盛一家。
苗杵真的是一个好相处的人,说话风趣,心胸开朗,不是那种执拗爱钻牛角尖的人,一点也看不出来是个会做出狠辣之事的人,当年的事,可能真的是比较疼爱苗盛,恨极了才做出那种事来。
他不了解实情,不做评价,不过苗伯父会给他掏钱上学,却不见得会愿意给他找保人,这事还得他自己来。
现在有了赵夫子做保,那真太好不过了。
赵夫子感觉到了俞阅的感谢,觉得自己这事做的挺好。本来就听大家说俞阅这个学生多好多好,他觉得再聪明的学生也就那样了,没想到入了他的班,才发现这孩子真勤奋啊,带着班上的同窗都勤奋了起来,心下就喜欢他。
他很乐意跟好学并学的好的学生接触,这孩子看着这样下去应该能考一个秀才,也乐意帮他一把做个人情。
两人心下都满意,俞阅就问了考试的事,赵夫子都一一跟他说了,让他接下来学习以背书为主,争取把《礼记》《春秋左氏传》都背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