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尔衮提防豪格,豪格又何尝不是在提防多尔衮呢?
其实对范文程来说谁坐那把椅子并不重要,只要是爱新觉罗家的人就行。
问题的关键是多尔衮不这么看。
豪格一日不除多尔衮一日就不能安心。大清内部就永远处于内耗之中。
被幽禁的这段时间,范文程也把问题想明白了。
要想助大清鼎定天下,则必须坚决拥护一人。
最终范文程选择了多尔衮。
一来多尔衮是当权派,手中有兵有话语权。
二来多尔衮也比豪格更适合这个位置。
毕竟多尔衮还是有些城府的,虽然比皇太极差了不少,但比豪格还是要高出一筹的。
为了大清千秋万世的基业,为了爱新觉罗家族的荣耀,也只能牺牲豪格了。
想到这里范文程心下一狠道:“王爷不必忧心。豪格有勇无谋,难成大事。他此番不出头则已,若是出头奴才准保让他吃不了兜着走。”
多尔衮听得一怔。
范文程竟然直接说出了豪格的名字。
这是不是意味着他已经公开站在自己这一边了。
一想到这里多尔衮心头升起了一股暖意,欣然笑道:“范先生能这么想,本王甚是欣慰。”
“王爷,奴才有一计可以引蛇出洞。”
范文程幽幽说道。
“哦?范先生不妨说说看。”
多尔衮也是来了兴致,和声问道。
“王爷,如此”
他低声细语了一阵,多尔衮听得眼前一亮。
“这个法子真的不错。还是范先生主意多。”
他长长吐出一口浊气,觉得心情好了不少。
“若能一举铲除豪格,本王定会整合八旗精锐,助大清鼎定天下。”
多尔衮说这话时气势十足。
若真能因为此事因祸得福,吴三桂的这几场败仗便是有价值的。
吴三桂败走河南,消息传到北京多尔衮大怒,一怒之下竟然气血攻心口吐鲜血,晕厥了过去。
众人费了好一番力气才把摄政王救醒。
可是多尔衮虽然醒了,但精神却是一蹶不振。
吴三桂攻打湖广之前可是信誓旦旦,拍着胸脯保证一定得胜归来。
结果呢?
荆门惨败,郧阳惨败,端是把大清铁骑的脸都丢光了。
吴三桂还厚颜无耻的说这两场仗是小溃,想要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这就是他看重的股肱之臣?
狗奴才!
多尔衮大口喘着粗气,仿佛不如此就不能呼吸似的。
如果只是单单几场败仗还不足以令多尔衮如此生气。关键是清军已经是一败再败。
长期吃败仗损伤的不仅是硬实力还有信心。
清军最引以为傲的不就是对南人近乎碾压的战绩吗?
可是不知不觉间,从去年起这个战绩已经发生了改变。如果单纯只看近两年双方交手记录,清军甚至处于劣势。
这在以往是不可想象的。
皇太极主政期间,清军对上明军不说十拿九稳,但十场仗中打赢七八场还是没有什么问题的。
现如今多尔衮担任摄政王,清军却在对阵曾经手下败将时一输再输,很难不让人联想到这是统治者的问题。
傀儡小皇帝顺治年岁尚幼当然不会担责任。那么责任自然得由多尔衮这个高个子顶着。
话又说回来了,多尔衮本身的对外策略就有一定问题。这种全面出击扩张的策略若是顺风还好,一旦逆风就会失控。
多尔衮十分担心自己的威信因此受到影响。
毕竟朝中还有一个虎视眈眈的豪格。
这两年豪格虽然没有什么存在感,但暗地里却没少搞小动作。
据多尔衮的线人来报,豪格一直在暗中拉拢亲王贝勒。其中便以代善居首。
对此多尔衮也没有什么太好的办法。毕竟没有真凭实据他无法对德高望重的代善下手。
至于其他亲王、贝勒、贝子也或多或少和豪格有瓜葛。
这种情况下多尔衮是很有危急感的。一旦豪格借机发难他该如何应对?
满洲勇士只崇拜强者,弱者是不会获得怜悯和同情的。
当初皇太极登位,乃是四大贝勒共同议政的模式。
皇太极倍感掣肘,便想着逐渐弱化四大贝勒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