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一两天的休整,长途行军的疲惫得到了缓解。
郑成功决定不再耽搁,立即开始搜海。
倭寇问题一日不解决,陛下心中的那颗结就永远解不开。
食君之禄,忠君之事。
若是不能为天子分忧,他岂不是对不起陛下的知遇之恩?
郑成功来时就已经下定决心,不灭倭寇终不还。
他们是走海路到的象山,所以船不是问题,不需要再临时赶制。
他们搭乘的都是大号福船、广船,远航都没有问题,不用说在近海搜查了。
根据陈县令的描述,倭寇来无影去无踪,行动十分迅捷。
郑成功初步认定倭寇的老巢就在象山县周围。
象山县紧邻大海,曾建有昌国卫。
虽然现在卫所制度名存实亡,但留下的港口还是可以用的。
昌国卫的卫所军原先除了种地,也偷偷出海捕鱼、晒制私盐以贴补用度。所以他们的港口能够容纳不少船只。
现如今郑成功从登莱带来的水师便全部停泊于此。
郑成功一声令下,船队全部扬帆起航。
郑成功本人和陈县令在一艘最大号的福船上。
这还是陈县令第一次出海,站在甲板上被海风一吹只觉得脑子都有些发晕。
“郑将军,我们这是要去哪儿啊?”
“某也不知,一寸寸的搜过去,搜到倭寇为止。”
郑成功不疾不徐的说道。
陈县令强颜欢笑道:“那得搜到什么时候去。郑将军真的要一直在这船上待着?”
“职责所在,某不敢有丝毫懈怠。甲板上风大,陈县令若是没有什么要事便先回舱里待着吧。”
郑成功的语调虽然很平和,但在陈县令听来总有一种怪怪的感觉。
他面色一红,咳嗽了两声道:“不碍事,不碍事的。郑将军都能在这甲板上待着,本官又有何不可?”
郑成功颔首点头道:“既如此,陈县令便请便吧。”
只是有些话说出口毕竟不容易。
这些新兵多少还是要脸皮的。他们都等着身边的人先说,这样只要附和一声即可。
憋了良久终于有人忍不住了。
“郑将军,我们愿意改做辅兵,我们愿意回家去住。”
郑成功闻言大喜。
“好,本将便准许你们离开军营。不过必须每日点卯训练。”
众新兵喜上眉梢,齐声应道:“多谢郑将军。”
九山岛。
这座与象山县隔海相望的小岛如今被一群倭寇占据。
当然,是假扮的倭寇。
这些倭寇的真实身份是郑芝龙豢养的私兵。这些私兵有别于福建明军,乃是编制之外的,平日里见不得光。
但也正因为如此,郑芝龙可以毫无顾忌的派他们来东南。
反正到时候把罪名往倭寇身上一推就完事了。
浙江与福建毗邻,郑芝龙派到此处的私兵自然也最多。而宁波府尤甚。
驻扎在九山岛的人马就有一万人之多。他们的任务是袭扰宁波、台州等府,尽可能的给朝廷制造麻烦和混乱,给湖广的吴三桂创造发挥的空间。
这支兵马的统帅名叫郑三虎,是郑芝龙的老部下。
郑芝龙还是海寇的时候郑三虎便跟在他的身边。
后来郑芝龙归降了朝廷,郑三虎也跟着接受招安。
只是在他看来做官兵可没有海寇快活。
做海寇时想杀就杀想抢就抢,可成了官兵这些都不能做了,至少明面上是如此。
唯一值得数道数道的就是这个身份了。
现在好了,郑芝龙决定反叛朝廷拥立桂王,郑三虎这些老部下就又有了用武之地。
便说这次浙江之行便可以把憋闷在胸中窝囊气全部撒出来。
九山岛原先就被一股海寇占据,经营的井井有条。
郑三虎率部前来后对方乖乖的将其献了出来。
没办法做海寇的比的就是谁的拳头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