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二章 打开僵局(第二更!)

振南明 一袖乾坤 2387 字 9个月前

朱慈烺的选择有很多,既可以坐山观虎斗也可以第一时间分化拉拢张定国。

当然现在最紧要的是通知文安之,让其加紧戒备,随时准备应战。

清军拿下保宁之后很难说下一步会攻打何处。

如果清军的目标是重庆,那么文安之便免不了要迎接一场恶战。

如果清军的目标是成都,川东明军也必须做好准备。必要的时候需要从背后包夹清军。

云南的秦良玉同样需要告知。

在短时间内云南不会再有大的动乱,那么这支明军便要合理的利用起来。

朱慈烺只觉得热血沸腾。

他就说清军为何一直没有动静,原来是想憋一波大招。

更可怕的是这个大招真的让他憋出来了。

如果朱慈烺没有猜错的话,洪承畴的真正目的还是以四川为跳板进而攻取湖广,从而获得天下粮仓。

从这次突袭战来看洪承畴确实很有想法,不愧是战术鬼才。

只可惜洪承畴是在朱慈烺的对立面,洪承畴表现的越出色,朱慈烺需要应对的便越多。如今洪承畴已经彻底获得了多尔衮的信任,在许多大事决策上都有发言权。

若是这个老家伙能够早死几年,明军便能在与清军对决中占据更多的优势。

当然,洪承畴还没有到让朱慈烺刻意针对的地步,至少眼下不用。

只要洪承畴没有攻打奉节的意思,便可以先由着他去闹。

等到他闹够了和西军打得两败俱伤,便是明军收拾残局的时候。

当然,湖广北部与山东的布防同样不能松懈。

天知道洪承畴此举是不是想明修栈道,暗度陈仓。

万一多铎、阿济格趁机大举进攻打两地明军一个措手不及,那可就不美了。

总之现在的形势十分复杂,大明与满清接壤的地方太多,随时随地都可能爆发战斗。

这就要求各地军民准备一定要充分,反应一定要快。唯有如此,才能够在这场对决中不落下风。

最后朱慈烺还是决定召见路振飞。

出了这么大的事情,他决定和路振飞好好合计一番,看看还有什么地方可以加以利用。

对张定国来说,现在最难处理的就是如何获悉清军的动向。

此战之后,清军肯定不会继续留在保宁州,西进攻打成都还是东进攻取奉节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思路。

当然,从单纯利益的角度看,张定国退守成都不会有错。因为奉节如今是在明军控制中的。

如果清军去攻打奉节,大西军实际上没有任何的损失。

只是这样一来就意味着主动放弃了大巴山防线,清军可以长驱直入,而大西军只能被动的龟缩防守。

可要是不这么做,张定国生怕在清军的轮番猛攻之下成都会不保。

权衡了一番利弊后张定国还是决定退守成都。

不过他准备同时派人前去告知驻守大巴山中的张能奇,好叫他心里有所准备能够做到随机应变。

张定国的意思很明确。大巴山能守则守,如果实在守不住那也没有必要死守。

保证有生力量才是最重要的。

把清军放进四川肯定不是好事,但也未必就不能打。

还是从长计议的好。

昆明大捷的消息传到了南京,朝野上下一片欢欣鼓舞。

因为此役已经不是简单的平定沙定洲叛乱,秦良玉还一举挫败了西贼对云南的图谋,甚至生擒了张献忠的义子张文秀。

此刻张文秀已经被专人押送开往南京,相信不日就会献俘阙下。

这是一个好兆头啊。

在原本历史中南明朝廷虽然联西抗清,可实际上是完全处于被动的,皇帝基本和傀儡没有什么区别。

现在朝廷平定了叛乱,获得了云南的实际控制权,就有了更多的资本。

朱慈烺在等一个时机,一个可以直接把张献忠麾下诸将招至朝廷的时机。

张文秀此人还是有些能力的,如果他愿意归降自然是最好的。

但朱慈烺更青睐的还是张定国。

这位南明历史中大放异彩的著名将领天赋异禀,若是能将其招致麾下对于大明实力的补充是很重要的。

朱慈烺不由得感慨若是这次秦良玉俘虏的是张定国就更好了。

不过这世上没有如此完美的事情,能够俘虏张文秀已经不错了。

明军下一步的重心肯定是在四川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