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视臣如草芥,臣视君如仇寇。
这其中自然有皇帝的原因,但文官阶层也有很大的责任。
毕竟很多人就是为了沽名钓誉,留名青史,一味的卖直犯言直谏。
皇帝又不欠你们的,忍无可忍之下自然就会用暴力手段。
朱慈烺现在就必须做出抉择。
这么多文官堵住宫门,哭天喊地个不停,也太不吉利了。
他们不要脸朱慈烺还要脸呢。
经过一番初步的调查,东厂的人奏报说参与左顺门哭谏的都是五品以下的京官,并无大小九卿、六部内阁要员。
朱慈烺不由得冷笑。
果然是一群为博出名不要命的主。
真正的大佬都知道有几样事绝对不能乱掺和。
首屈一指的便是皇帝的家事。
看看历史吧,万历立储,嘉靖认爹。
哪一件不是闹得惊天动地,最终闹事的臣子都被狠狠廷杖,很多人当即被杖毙。
但若是细细的筛查,却会发现这其中却没有太多的高品级官员。
因为这些高品级官员往往都上了年纪,官场经验、人生阅历丰富,知道这是皇帝的逆鳞绝对不能拂逆。
这种强出头的傻事就留给愣头青们去做好了。
而这一次,文官们做的更过分。他们等于直接骂朱慈烺是不孝子,比骂嘉靖和万历的那套说辞更诛心。
朱慈烺若是忍了这次,今后便会有更多文官蹬鼻子上脸。
是以他绝不能忍。
这些人想靠着踩朕出名上位?真是太年轻了!
朱慈烺当即下旨给锦衣卫,命其将左顺门外哭谏的文官全部逮拿至午门执行廷杖。
既然这些人找死那朱慈烺就成全他们。
天子的权威绝不能以这种方式被文官挑战。便是为了抗击满清,朱慈烺也必须做到说一不二,乾纲独断。
一众朝臣见朱慈烺想要冷处理此事,顿时坐不住了。
皇帝当他们是傻子吗?这简直是对他们赤裸裸的侮辱!
最终经过一番合计,一共一百三十六名官员来到左顺门外哭谏。
偏偏朱慈烺这个时候正在文华殿听大儒阁老们讲课,刚一下课就听说了这一噩耗。
这帮文官真是毒辣,在哪里哭谏不好偏偏选在了左顺门。
要知道左顺门可是回宫的必经之路。
绕是不可能绕开的。
朱慈烺要想回宫,就必须面对这些哭谏的官员。
此前朱慈烺从没有经历过这种事情,可如果看看历史就会发现这种事情毫不罕见。
遍观青史,论给皇帝找不痛快的本事明朝文官绝对可以排在第一。
一言不合就犯言直谏,引经据典把皇帝喷的体无完肤。
最有名的便是海瑞。这位仁兄曾经给嘉靖皇帝上过一份奏疏,把嘉靖帝喷成了千载难遇的昏君。
嘉靖帝恨得牙根发痒,当即命人把海瑞下狱。
可他知道如果自己杀掉海瑞只能爽于一时,却会留下一个无道昏君的骂名。而海瑞则会因为死谏名垂青史。
这样的赔本买卖嘉靖帝这种聪明人自然不会去做。
所以嘉靖帝只把海瑞投入大牢让他吃牢饭,而并没有杀他。
嘉靖帝死了之后,继任的隆庆帝立刻把海瑞放了出来。海润也因此成了所有直臣的偶像,虽然吃了一段时间牢饭但着实不亏。
当然海瑞绝不是文官犯言直谏的开端,只不过这位骂的太狠,太出名了。
一开始文官们可能还是奔着解决问题去的,可久而久之他们发现皇帝真正有问题的时候并不算多。大多数情况下皇帝还是挺靠谱的。
可他们不能不犯言直谏啊!这可是捞取名声的绝佳机会。
所以他们变成为了喷而喷,为了骂而骂。
皇帝却惨了,明明什么出格事都没做却得平白是被骂。
你说你骂的轻些也就算了,偏偏骂的那么狠那么毒,叫人实在难以接受。
一般人被骂了还要回骂还嘴呢。皇帝是天子,自然和一般人不太一样。
皇帝处理犯言直谏的臣子一般直接动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