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的宝座只有一个,张献忠做了皇帝,李自成就做不成。反之也是同理。
在这一点上西顺两军之间的矛盾一点不比西军与明廷之间小。
只要朱慈烺能够给顺军公允的待遇,让他们看到希望,他相信顺军诸将是愿意给朝廷卖命的。
至于文安之的能力更是不用怀疑。
在原本历史中文安之出任四川督师期间很好的完成了永历帝交给的任务,将原本松散的“十三家”拧成了一股绳,一直抗击满清到最后一刻。
现在的局势显然比永历年间好的多,文安之没理由办砸这个差事。
对文安之和归降的顺军将领来说这次都是一个绝好的机会。
文安之需要这个机会证明自己的能力。顺军诸将需要这个机会证明自己的忠心。
天子降下圣旨,命文安之率领顺军余部增援重庆。
这道圣旨一下举朝哗然。
在科道言官,都察院御史的带头下,一众朝臣纷纷上疏,责斥天子不负责任的举动。
在诸臣看来天子是万民表率,理应把孝道放在首位。顺军是攻打神京,逼死烈皇的罪魁祸首。当今天子非但宽恕他们给其官军的身份,还对他们委以重任,把增援重庆这么重要的任务交办了下去。
这简直有违人子、人君之道,突破了他们的底线!
他们选择犯言直谏,哪怕因此会被廷杖、杀头也在所不惜。
孔曰成仁、孟曰取义,为了他们心中的道,他们不介意血溅五步!
朱慈烺却是没想到百官的反应会如此强烈。
在他看来只要把顺军的责任全部推到李自成身上就可以了。
随着李自成身死这笔债就可以随之一笔勾销。
可现在看来,显然他把事情想的简单了。
这个时代的人尤其是士大夫阶层把孝看的比什么都重要,在朱慈烺的意识中只诛李自成这个首恶即可。但在士大夫眼中,所有顺军将领甚至是士兵都是逼死烈皇的帮凶、罪人。
这些罪人是不能宽恕的,必须明正典刑以谢天下。
君臣在这一问题上有着严重的矛盾冲突。朱慈烺将上奏的奏疏全部留中不发,这彻底激怒了百官。他们决定策划一场声势浩大的行动来劝谏天子!
文安之长松了一口气。
他还以为高桂英会提出什么条件,谁知只是这么简单一个要求。
这个要求他都可以向高桂英保证。
“这个你大可以放心,只要你们诚心归顺朝廷,朝廷一定会对你们一视同仁的。”
高桂英点了点头:“既如此,我们愿意归降。”
文安之第一时间将高桂英、田见秀等顺军残部归降的好消息向天子禀奏。
朱慈烺在看到这份奏疏后也是心情大好。
从九宫山大战后这支顺军残部就一路逃窜,是朱慈烺的一块心病。
如今顺军残部归降,这块心病去除,短时间内他至少不用为这件事分心了。
当然,如何安置这支顺军也是一个难题。
让他们继续留在广东肯定是不行的。
天知道这支顺军会不会哪天不高兴了又复叛。
最好的选择是把其安置在前线。
湖广本来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可现在湖广实在太拥挤了。
原来的左良玉诸部、李过、高一功部、甚至是黄得功部都挤在湖广。
实在是没有空间再容纳一支几万人的军队了。
还有一点也是朱慈烺忌惮的。那就是李过、高一功万一与田见秀、刘芳亮汇合,会生出复叛的心思。
毕竟他们单拎出来都不足以威胁到朝廷。
但要是合兵一处至少可以达到顺军全盛期的六七成规模。
这个兵力足以威胁到朝廷了。
人的欲望都是在不断膨胀的。
也许现在李过等人有个侯爵的封赐就觉得足矣。但当其实力接近朝廷时难保不会生出取而代之的心思。
所以短时间内是万万不能让李过与田见秀有合兵一处的机会的。
江西的话也不适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