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之所以认为自己有资本和朝廷讨价还价,很大一部分原因不就是觉得还有李过、高一功率领的十几万大军在外吗?
在田见秀看来这支军队虽然因为各种原因暂时没有和田见秀、刘芳亮等人统率的顺军汇合,但见面是迟早的事情。
到了那时朝廷肯定不会再刻意薄待打压顺军。
这是田见秀等人最大的倚仗,可现在看来是不用指望了。
李过、高一功既然已经降明,短期内是不可能复叛的。
这就是说田见秀等人要么选择接受文安之开出的条件,要么依靠自己手中的兵力顽抗。
若是选择后者,毫无疑问将遭到明军的全力围剿。
而在经历了一连串的溃败后,大伙儿都没有心气去打这样规模的一场仗了。
最可怕的是李过、高一功可能根本不知道田见秀等人在广东,就像田见秀等人不知道李过、高一功已经来到湖广并被明廷招降一样。
明廷很可能从一开始便打定了将顺军各个击破的主意,利用两支顺军与明军信息的不对等大做文章,从而攫取最大的利益。
从结果看这一招显然奏效了。
李过、高一功这么爽快的归降,肯定是听说了李自成身死九宫山的消息。
这个消息当然是真的,可在明廷那里恐怕会添油加醋一番解释一番。
譬如把李自成身死说成是顺军全军覆没,再不济也得是顺军主要将领大部分阵亡,军队一片散沙。
这种情况下李过、高一功当然会心灰意冷,归降明廷也就不难理解了。
现在的情况是明廷打算把对李过、高一功用的招数对田见秀等人再用上一次。
一直沉默不语的高桂英突然朗声道:“文大人方才提出的招安方式我们愿意接受。不过某也想请文大人做一项保证。”
“高夫人请讲。”
文安之对高桂英还算是客气。
“还请文大人保证今后不会让顺军的将士们去白白送死,还请把我们与嫡系官军一视同仁。”
不过这个提议很可能会引起朝廷的反感。
毕竟海盗是朝廷严厉打击的对象。即便是汪直这样的大海寇也被以招降的方式诱杀。
郑成功的父亲郑芝龙早年间也是海盗,但洗白的早,且手中有着一支天下无敌的水师。朝廷投鼠忌器,不得不重用郑芝龙。但这并不意味着朝廷认可郑家,更不意味着朝廷认可海盗。
郑成功很清楚这一点。以他的敏感身份,若是建议朝廷招募海盗组成水师官兵,恐怕会被一众朝臣喷的体无完肤。
在他们看来海盗永远是不入流的,上不得台面的。朝廷这么威严的存在怎么可能和低贱的海盗搅和到一起?
让朝廷承认海盗等于是让其狠狠抽自己耳光。
还是退而求其次建议朝廷大量从壕境招募雇佣兵吧。
袁宗第开诚布公的和高桂英交谈了一次,把自己的担心说与了高桂英听。
让他感到惊讶的是,高桂英并没有表现出任何的惊慌,反而安慰袁宗第,是他多想了。
从刚刚登基小皇帝的一系列举动看,他颇是一个有作为的雄主。
高桂英不相信这样的一个人会说一套做一套。
如果小皇帝真的不肯放过高桂英,肯定会在一开始就明确下旨给文安之。
既然他没有表态就说明至少不会拿一个女人开刀。
顺军与明廷之间的恩怨,都从李自成身死的那刻一笔勾销,所有黑锅都让李自成来背。反正死人不会从坟墓中爬出来替自己辩解。
当然这些都是高桂英自己的判断,或者说是她的一厢情愿。
真正小皇帝是怎么想的没有人知道。
除非高桂英变成小皇帝肚子里的蛔虫,否则她所说的一切只能被认为是推断。
不过高桂英至少表明了一个态度,那就是一切以顺军的利益为重,而不计较个人得失。
只要决定是有益于顺军的她都会支持,哪怕可能给她招致杀身之祸。
最终袁宗第还是选择尊重高桂英的选择。
他与田见秀、刘芳亮、左光先等一众顺军将领如期参加了文安之安排的酒宴。
酒桌之上谈判是华夏自古以来的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