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七章 这仗必须打(第二更,求订阅,求月票!)

振南明 一袖乾坤 2312 字 9个月前

张勇要做的是一路溃逃,诱使清军进入埋伏的河谷,这样高杰和李成栋便能在最关键的时候杀出。

这个计划很完美,关键就是要看勒克德浑会不会上当。

若是张勇演的像一点,高杰觉得机会还是很大的。

当高杰找到张勇把自己的想法悉数说出后,张勇虽然嘴上应了,心里却是叫苦不迭。

他真是后悔不已,当初为啥不找个机会逃跑。

现在好了,他已经成了一个彻头彻尾的‘反清人士’,除了跟着高杰干到底已经不可能有其他的选择。

去他娘的,干就是了!人死鸟朝天,不死万万年!不就是鞑子吗,都是一双眼睛一张嘴巴,还能把他生吞了不成?

“贝勒爷,前面就是宁晋泊了。”

范文程单手控着马缰,指着不远处的一汪大沼道。

多尔衮虽然最终决定任命勒克德浑为统兵大将军出京阻击明军,但还是有些放心不下,便决定派范文程随军同行。

范文程老成持重,多奇谋诡计,有他在勒克德浑身边,多尔衮放心的多。

对此范文程当然不会拒绝。急主子所急,想主子所想这是一个做奴才的本份。

作为一个从努尔哈赤时期就主动投效的老奴才,范文程对爱新觉罗家有着极为特殊的感情。

在范文程看来,爱新觉罗家的事比他自己家的事还要重要。而眼下这一仗,关乎到爱新觉罗家的气运,关乎到大清的国运。他当然不能置身事外,为主子分忧,责无旁贷!

“范先生,我们今日要不要在宁晋泊附近扎营休息?这样士兵们取水埋锅造饭也方便些。”

勒克德浑对范文程十分的信任,从京师出来后行军路线怎么选择他都是听范文程的。

“贝勒爷不妨下令大军驻扎在距离水泊稍远的位置,这样比较稳妥。”

范文程犹豫了片刻,还是说出了自己的担心。

“背水扎营,乃是兵家大忌。万一南人突然杀出,极易造成士兵踩踏溺水啊。”

中军大帐中,高杰愁眉紧锁来回在帐中踱着步子。

昨日斥候队带回一名鞑子哨骑,高杰费劲九牛二虎之力命人找来一个懂满语的商人,又对那鞑子严刑逼供,这才问出个究竟。

原来这鞑子是一名满洲正黄旗的旗兵,奉命与同伴侦查顺德府一代的军情。据这鞑子说,多尔衮在得知明军杀入北直隶,连克大名府、广平府后大惊,决定派出留守京师的两黄旗精锐阻击明军。

而统领正黄、镶黄旗的便是多罗贝勒勒克德浑。

勒克德浑此次带来了一万多名两黄旗精锐,除此之外还有两万多绿营兵,人数虽然没有明军多,但战斗力十分强大。

两黄旗是八旗中最精锐的存在,此番成建制的调出。足以见得多尔衮十分重视高杰。

这对高杰来说可不算是个好消息。

此番北伐他就是看准了八旗主力调去山陕的契机。想不到多尔衮竟然留了一手,把两黄旗的军队留了下来拱卫京畿。

毫无疑问,这个勒克德浑就是冲着高杰来的。不然他也不会这么小心的专门派出斥候到顺德府的山区侦查。

对高杰来说,情况有变。原本他想尽可能多的攻城略地,消耗满清在京畿的威信力。即便一时打不下来神京也是可以接受的。

可现在鞑子主动来战,高杰自然不可能像原计划的那样在北直隶流动作战。

要么撤回河南山东,要么打这一仗。

他必须作出抉择。

高杰明白这个决定很可能会影响大明对满清的整个作战计划,所以他慎之又慎,迟迟没有下定决心。

这个时候李成栋再次发挥了关键作用。

他建议高杰打这一仗。

原因有三。

其一,明军此时士气正盛,趁着这股劲头跟鞑子干一仗吃不了亏。

其二,高杰急需要通过此战让麾下将士感受到真鞑的战斗力。毕竟此先战胜的绿营兵都是二鞑子。

其三,高杰需要做给朝廷看。若是北伐中一遇到真鞑掉头就跑,朝廷那里恐怕交代不过去。

李成栋将这三个理由一一向高杰讲清楚,高杰也觉得在理,便下定决心与勒克德浑一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