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慈烺虽然心中很感动,但却没有吐露身份的想法。
他感慨道:“圣天子在位,将士用命,神京之围一定可以解除的。”
他无意在这个话题上多做纠缠,便岔开道:“刘兄,方才我看贵庄戒备森严,可是为了防备土寇?”
“不错。”
刘去病微微颔首道:“若是放在十年前江北还是安稳的,但近来愈发乱了。闯贼那些巨寇自不必说,小股的流贼也时常出没劫掠,若是不想等死就得武装起来。再说”
刘去病面上一红道:“我们是外来户,本地人对我们多少是有敌意的,也不可不防啊。”
“哦?刘兄不是淮安府人?”
刘去病摇了摇头道:“实不相瞒,我们祖上都是辽东人。萨尔浒之战后,祖上逃难入关,一路辗转最终在这里安顿了下来,这才有了刘家庄。”
朱慈烺听得唏嘘慨叹,原来这其中还有这么一段故事。
“该死的建奴,若不是他们,我们又怎么会流离失所,背井离乡!”
刘去病说到恨处,眼眶通红,紧紧攥起了拳头。
“终有一日,朝廷会剿灭建奴,光复辽东的。”
朱慈烺神情坚定的说道。
“真的吗?”刘去病眼中闪出灼灼光彩:“真的有那一天吗?”
“恩,我保证。”朱慈烺毅然说道。
正自此时,突然有人跌跌撞撞的跑到刘去病面前,神色慌张的说道:“少庄主,大事不好了,射塌天他们来劫庄了!”
ps:公布一下书友群:309429159,感兴趣的书友可以加下畅聊《振南明》。
朱慈烺一行都骑快马,很快便甩开了流民队伍。
行到刘家庄时已是正午。朱慈烺抬头看了一眼天色便下令众人稍作休整,用过午饭再赶路。
刘家庄是这一代的大庄,庄里有户三百,丁口一千五百人。和江北许多庄寨一样,刘家庄也拥有相当程度的自保能力,不但有寨墙,还由庄主号召所有男丁利用农闲时间训练,以防备随时可能出现的流贼土寇。
自打崇祯八年以后,江北各府便不再安宁,流贼土寇如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指望官府发兵剿匪是不可能的,这些庄寨想要存续下去只能靠自己。
朱慈烺一行十余骑,规模说大不大,说小却也不小。
他们行至刘家庄寨门前立刻引起了哨塔中守卫的警惕。这名守卫毫不犹豫的吹响了号角,很快上百名扛着锄头、粪叉的男丁便吭哧吭哧的跑到了寨门前。
“我家少主只是想进贵庄稍作休整,并无恶意。”
东宫侍卫长赵信感受到了对方的敌意,尽可能用和善的语气说道。
寨门后的庄丁们立刻议论了起来,过了不久,一名身材健硕的年轻人上前发问道:“你们是什么人?为何要来刘家庄?”
“我们是山东来的商人,去应天府做生意,路过贵庄还望能够歇歇脚。”
这次却是朱慈烺发声了。真实的身份他当然不会说,思前想后也就是商人这个身份最为合适。
那身材健硕的年轻人显然有些犹豫,他与身边的一个老翁交流了许久这才挥手示意两个壮汉打开了寨门。
吁!
朱慈烺长长松了一口气。
进庄寨前朱慈烺一行纷纷下马以示对刘家庄方面的善意,至于对方之前警惕的行为朱慈烺认为很正常。毕竟现在是乱世,小心驶得万年船。对方能够让自己进庄休整,朱慈烺已经很感激了。
进到刘家庄后,朱慈烺便开始细细打量庄中一景一物。他发现此中土地平旷,屋舍俨然,阡陌交通,鸡犬相闻,简直就和陶渊明描述的桃花源一般。
这给朱慈烺很大的心理冲击。要知道他这一路行来,看到的是贫瘠龟裂的土地,衣不蔽体的灾民。有时朱慈烺自己也会疑惑,大明的气数是不是真的尽了?
但看到刘家庄中的景象后,朱慈烺又重新燃起了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