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第 34 章

见钱永济每次见了自家大姐就目不转睛的样子,宗泽想说又觉得没什么,也就没开口。

少年慕艾,从现代而来的宗泽,没有本土土著那样注重男女大妨,只要不失礼。自家姐姐漂亮,多看两眼也没什么。

吃完下午席,除了住的远的亲朋,其他人等都逐渐散去了,宗泽他们也是散了去。临走告辞时,刘秀才娘子亲送了出来;钱永济跟一个中年妇人也站在门口相送。

见到宗泽母子三人,那妇人带着钱永济走上前来说道:“永济啊,这个就是你的同窗陈宗泽吗?”钱永济连忙点头答是,宗泽也走上前去行礼:“见过钱伯母。”

见宗泽行礼,只把钱娘子乐得不得了:“好孩子,好孩子,长的真是体面。”说完,又对着林淑芳夸道:“早就听我家永济说,他有个同窗,读书可厉害了。真是恭喜陈娘子,有此佳儿哪。”

不等林淑芳客套,那钱娘子又一把拉过站到林淑芳身后的巧儿,笑道:“哟,这是你家姑娘吧。真是可人意儿,我说陈娘子啊,你家的人,可真是好啊,我都想拉回家去。”

林淑芳一听,这话可有意思了,赶紧笑道:“钱娘子谬赞了,小孩家家的当不得您夸的。”两人你来我往客套一阵儿后,林淑芳方才告辞离去。

今天陈家沟来贺喜的人家不少,大家也相伴着家去了。

热热闹闹的过完年后,宗泽又去书院报道了。

这次,外舍又来了不少新生,宗泽、孙桂也进入了内舍读书。

马上就二月了,二月本年县试就要开考了,城关书院也是严正以待,对上舍的六个学子重点训练,又对内舍考试一等的学子耳提面命各项注意事项。这些都是今年二月要下场比试的。

宗泽虽不会去,但是,也是狠狠感受到了一把高考的气氛。

在这紧张的气氛中,宗泽还有一件重要的事要做。那就是,他要看看他外祖父林盛当年案子的卷宗。

这件事,他就求到了马建那儿。马建自从宗泽教给他拉毛窝之后,就成了风白县城纨绔中的头面人物,威风的很,因此,也十分感谢宗泽。一直都说要报答宗泽的。

听宗泽说,因着学习诏、告、表、判等,想去风白县城的架阁库看看,请他帮忙想想办法。听到宗泽托他这个,马建连忙拍着胸脯表示,一定得将这事儿给他办妥了。

马建回家就去缠马县丞。听得儿子说要去架阁库看卷宗,马县丞立即斥道:“胡闹,库房重地也是你胡来的地方,不允。”

见老爹不答应,马建立即使出水磨工夫,务必要使老爹同意了。马县丞果然吃逼不过,又听儿子说,只看些无关紧要的陈年旧档,也就答应替他开后门。

马县丞这边哄走儿子,那边果真找来刑房主簿,对他交待,带马建进去看卷宗时,只给他看十五年前的无关紧要的旧档,其他的一律不准给他放开。

一得到他爹允看的消息,马建第一时间去向宗泽表功了。听马建说可以去看卷宗了,宗泽悬着的心放了下来,真诚的谢过他后,宗泽就让马建带去风白县的架阁库。

进了架阁库,刑房主簿亲自过来,交待了他们二人的活动区域,只能看建文五年以前的资料,其它的都不能乱翻乱动。

二人连番保证过后,宗泽就开始直奔建文四年的卷宗而去。因着还要上课,一天肯定是翻不完的,就这样翻了好几天,到底让宗泽翻到了。

宗泽仔细读过卷宗,松了口气,还好,估计当时去抄家的那紫利县丞潘成看到娘长的好看,不怀好意。这卷宗中判决是,外祖父林盛处斩,两个舅舅林明、林勇发配到潼关做苦役,罚没家产;但却没判女眷没入官奴。那就好,母亲不是逃奴身份,那就太好了。

但是,光这个不行啊,科举必须三代不能有犯法之人哪,虽说林盛是外祖父,但是,如果自己一但考过,那没过或是名次不如自己的人,眼红,以此作为攻讦自己,那也是让人头痛不已的吧。

毕竟,虽说考功名只要父母、祖父母、曾祖父母,但是,外祖父母关联着母亲,很容易被人攻讦的。

不过,虽说此点会被人攻讦,却是对宗泽的科考无碍,毕竟时下科举身份重父族,对于母族反倒没那么在意的。宗泽也就先放过不提了。

二月县试刚过,又一喜讯传来,因着皇太后六十大寿,为普天同庆,皇上宣布大赦天下。

林淑芳听到乡民榜贴出的消息,只激动的痛哭失声。这下好了,他们都在大赦之列,她从此不再是逃犯的身份,两个弟弟也不用再受磋磨了。

宗泽听到这消息,高兴无比,还专门找人一道回了一趟家,将这个喜讯跟林淑芳讲了。林淑芳早已知道这喜讯,今儿子再传消息来,还是激动的不得了。搂着儿子狠狠的哭了一场。

宗泽为母亲高兴过后,心还是惴惴。科举要求家世清白,现在是罪人赦免,不代表就洗清了污点啊。

还有一件隐忧,宗泽没敢跟他娘讲,古代苦役那可不是闹着玩的,不知有多少人命丧于此。这都已经十几年了,这两个舅舅恐怕凶多吉少。

其实宗泽想到的,林淑芳也想到了。只是心中担忧,没敢说出来而已,怕自己一说出来就成真了。

可毕竟现在大赦,她又期待的紧。为此,她还让陈忠运专门跑了一趟紫利县,给几个老邻居说一下:万一她兄弟回来了,就给他们说下,自己现在在风白县的陈家沟,嫁的是河边陈二老汉家的老五陈忠运。

对于妻子的这个请托,陈忠运甘之若饴的跑了一趟。

原本收到大赦的消息,他还想着是不是跑一趟潼关的,但这个想法,他自己都有点踌躇,林淑芳也是不同意。陈家沟离潼关太远了,就算日夜兼程的走,恐怕也得走个一两个月;何况,还要翻过秦岭,这路途太艰险了,林淑芳实在不放心。所以才有了这个折中的方法。

今年县试,城关书院的成绩不错,有九人过了县试,现在正紧锣密鼓的准备四月的府试。

宗泽也在想办法解决他担忧的大事。就算他母亲不是官奴,他外祖家已被大赦,但是,身上的污点是存在的,只是没人再追究而已。但是,他要科举,他成绩不好则罢,如果好了,难保不会有人以此作为攻讦他的借口。

从母亲的叙述看来,外祖参与粮食弊案的可能性很小,毕竟,当时,官兵来抓人时,外祖可是猝不及防的。从这点也看出,外祖可能真不知情,有很大的可能是被人陷害。

但是,宗泽深知自己力量太有限了,他只能先根据些蛛丝马迹推论出结果,可是不能知道背后的缘故。

可能两个舅舅知道缘故,可是他们现在生死未卜。看来,还得多打听打听才行。

打听的人还是从马建下手,宗泽答应,只要马建帮他打听清楚紫利县之前的县丞潘成现在去哪了,他就再给他一个好玩的。马建却是很讲义气的说:“我说,你当我是那等势利之人哪。非要给好处才给你做事不成?”

马县丞在风白县城做县丞已经二十多年了,在风白县地头蛇般的存在,真是铁打的县丞,流水的县令。可能他比较清楚潘成去哪了。

听到儿子打听潘成,马县丞愣了半天,才算想起。建文四年的那件粮食弊案。当年,这件案子在金洲府那是相当著名的,当时的金洲知州江桓贪渎官粮达五万担,牵出金洲府的大大小小的官员不知凡几。

幸好当今比较宽和,要是换了太祖那时,少不得也要血流成河了。但饶是如此,也是死了不少人,破家的地主商贾不知有多少。

不过,有死的,有贬的,自然就有升官发财的。潘成当时就是找到了证据,狠狠的立了一大公,由八品县丞升了七品县令。现在仍然在紫利县做着县令,现在在紫利县土皇帝一般的存在。不过,听说,他近些年一直在找门路,想要升职。

说到这里,马县丞鼻子哼了下:“他潘成一个贡生出身的,能坐上县令已是不错了,还想再升一步,哼哼,到时可得破费不少…….”说道这里,见儿子还在旁边,赶紧打住话头了。

马建将打听到的消息跟宗泽说了。消息不算多有用,大都是大家都知道的。但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那当时的紫利县县丞潘成在这之中是得到了极大的好处的。

宗泽将这些串起来,他有了个大胆的猜测。但只是猜测而已,他还需要实据。可以他目前的力量是不可能拿的到实据的。只能等了。

现在宗泽的主业仍然是读书。今年,席讲书开始给他讲《五经》了,五经即是《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

先教读《诗经》,《诗经》分为风雅颂,其中‘风’一百六十篇,‘雅’一百零五篇,‘颂’四十篇。《诗经》之前宗泽有零零碎碎的读过一些,读的大多是‘风’里的。

现在,席讲书系统的讲起来,宗泽也是听的极为认真。现在科举,《五经》要通,但是,科考时,只需选一经作为自己考试的本经即可,也就是,只需深读一经。

宗泽打听过了,现在,大多数学子都是治《诗经》与《尚书》这两经。不出意外,他要治的两本经,极有可能是这二者之一了。

《诗经》读起来朗朗上口,背起来极为容易。宗泽很感兴趣。

虽说只治一经作为本经,但是《五经》仍然是要通读的。宗泽还是跟之前的读书模式一样,早起读书。

今年,钱永济对他更是格外的好,晚上给他留门不说,早上也叮嘱他要小心。甚至经常从书院门口买早点给他,这儿的早点多为菜夹馍或肉夹馍。

肉夹馍的价格是菜夹馍的五倍左右,宗泽一向是舍不得买肉夹馍吃的。钱永济就时不时的买给他吃。还特别实诚,宗泽推都推不掉。

而且很多时候,他还对宗泽嘘寒问暖的。要不是他于读书一道实在进益不大,宗泽都快怀疑他是不是对他有所求的。可事实证明,他还真没找宗泽请教学习方面的东西。

虽说钱永济人一向不错,可今年以来,他对自己也太热心些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