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由崧一笑,“呵,顺治和孝庄真有你们的,竟然给朕玩这一套?算你们狠,传朕的旨意,暂时停止攻城。”
就这样朱由崧收兵回营了,很快李自成,张献忠,宋献策等人来到朱由崧的御营大帐商量对策。
小柳是直骂,这些鞑子真卑鄙,竟然让老百姓当炮灰,他们还是人吗?等攻进城时,把他们全都斩尽诛绝。特别是顺治和孝庄,一定把他们挫骨扬灰。
张献忠则主张,眼下顾不得许多只能开炮了,没有办法,不能再等了。机不可失,时不再来。天子之怒,伏尸百万,血流成河也是常有的事,要怪也只能怪这些老百姓命运多桀了。
这次李自成和张献忠意见出奇的一致。
贺宣娇愤然道:“这些人死了也不亏,谁让他们给鞑子们当子民的。娇儿觉得,陛下应该大举攻城。”
马金花也点头同意。
足智多谋的宋矮子,捋着几根稀稀疏疏的山羊胡,沉吟半晌道:“这是鞑子的诡计,要陷陛下于不义呀。”
朱由崧冷笑道:“朕当然不能上他们的当,鞑子无情,朕不能无义。对手无寸铁的老百姓开炮,朕不成了桀纣之君了吗?”
“但是陛下如果不那么做,正好上了鞑子的当,他们这样做明显是怕了我们攻城。”小柳是嘴快。
朱由崧哈哈大笑,把在场的人都笑愣了。此时陛下怎么还能笑得出来,不应该生气才对吗?
笑过之后朱由崧道:“柳是说的对,不过他们肯定还有招。让手无缚鸡之力的老百姓登城退兵,朕可以暂时不攻城,但能够如他们的愿退兵吗?我们可以静观其变,鞑子这一招看似高明,其实是失民心之举,无异于饮鸩止渴,他们不会长久的,等着瞧吧!”
看到朱由崧成竹在胸的样子,众人的心也都放了下来。
大清的弘文馆大学士,议政大臣,太子太傅宁完我也跟着御驾亲征的小顺治和孝庄太后来到了锦州城。
听到皇上召唤,这个在外面候着的三朝老臣、已经习惯了当奴才的汉人大臣进来就拜伏在地。
“奴才参见陛下,见过皇太后。”
此时顺治帝也做出了个惊人的举动,对着宁完我也拜服在地:“请先生教朕。”
大臣拜皇上天经地义,但是反过来皇上拜大臣则乱了纲常理法。特别是甘当奴才,甘为下贱的宁完我从来没受过这样的礼遇,一时间大懵。伺候这些鞑子们一辈子了,从努尔哈赤到皇太极,谁也没有对他这样过。没想到他的顺治爷今天竟然屈膝对他下跪了,这是要折他的阳寿啊!
宁王我受宠若惊,感激涕零,一直磕响头,“皇上使不得,您可折杀老奴了……”
孝庄皇太后看到顺治帝竟然对汉臣宁完我下跪,也有些诧异,觉得顺治做的有些过分,也不合祖制,但是没言语。
“先生是太子太傅,是朕的老师,这一拜您受得。如今我大清如风口之灯,风雨飘摇,还请先生不吝赐教,方才朕对先生有不周之处,万望先生海涵。”
顺治帝说着把哭的鼻涕一把眼泪一把宁完我拉了起来。
“奴才从来没有怪罪主子的意思。奴才一定赴汤蹈火万死不辞……”
“来来来,先生请坐,朕和先生从长计议。”
顺治帝坐到了龙书案上,让宁完我也做了一把椅子,孝庄皇太后在侧坐相陪。
宁完我思忖一番道:“愚以为,要守锦州城,陛下有上中下三策可用户。留足城中人马守城,陛下和太后移驾京师,调派勤王之师增援,此下策也;陛下发动百姓,亲自上城镇守,以壮士气,此中策也;攻心为上,以汉制汉,瓦解敌人,此上策也。下策难保锦州城安然无恙,中策只能暂保一时,上策才能克敌制胜。”
孝庄皇太后和顺治帝相互看了看,顺治帝大喜,“朕当然要上策,请先生详细道来。”
“陛下容秉,自三皇五帝以来,汉人凡为君者,无不标榜自己是仁爱之君者,相信弘光大帝亦不例外。体恤百姓,屡屡减租减赋,他可以大规模的杀降,但绝不敢对城中的百姓开炮。陛下可以用中策暂时守住城池,然后用上策退敌,锦州城无忧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