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治道:“既然如此,皇父摄政王,朕命你明年开春,亲自领兵带队荡平大明,捉拿朱由崧和苏麻拉姑,朕要皇父把他们的脑袋带回京师,祭奠祖宗之灵,不得有误。”
“啊……”多尔衮没想到,一个十二岁的孩子,竟然有如此魄力,原以来他天真幼稚,不定传出什么奇葩的旨意,现在看来真有帝王风范,身上流的不愧是我们爱新觉罗的皇族血脉!
多尔衮这一感叹,对顺治的看法有很大变化,另外,出师大明,再次入关是几年来的夙愿,已经准备多年了,就算没有苏麻拉姑这件事,他也必然出师南下,这正好合了顺治的旨意。
因此,多尔衮施礼应诺:“微臣尊旨。”
病榻上的孝庄皇太后,看到这一幕非常高兴,皇儿有出息了,新政是早晚的事儿!
此时在场的可不止是孝庄皇太后和顺治、多尔衮他们三人,除侍候的宫女和太监外,还有几个大清的肱骨之臣,有三朝老臣议政大臣弘文院大学士太子少保宁完我,有太子太保兵部尚书右副都御史洪承畴,还有辅政大臣索尼、锡翰等。
这些大清的重臣要员一看,小皇爷这是要亲政了吗?其实,这真的可以看作是顺治帝第一次实质意义上的亲政,或者叫作亲政前奏,因为多尔衮历史上跟他的两个胞兄弟一样,他们亲兄弟三个,包括多铎和阿济格等都是短命的。明年开春出征大明,也就是公元1650年,这一年历史上是多尔衮的大限,顺治帝亲政,朱由崧的穿越可能没有改变这些。
朱由崧和王铎这一封信令大清的三位巨擘火冒三丈,随后孝庄皇太后就病倒了。
苏麻拉姑虽然是一个侍女,但对孝庄皇太后来说,比她的亲姐妹还亲,史书上也是如此记载的,一句主仆情深就能说明一切。
在蒙古科尔沁时,十多岁的苏麻拉姑就开始服侍孝庄了,当时孝庄皇太后还是蒙古博尔济吉特氏一个贝勒之女,名字叫做布木布泰,她比苏麻拉姑年长那么两岁,两个人既是主仆,又是姐妹。
蒙古这只草原上的雄鹰一直腾飞不起来,特别是漠北蒙古和漠南蒙古,已经被后金所征服成为大清附佣。在布木布泰十三岁时,就以代姑姑受孕为名,嫁给了满清鞑子的皇太子皇太极为侧福晋,从此姑侄共守一夫。
当时作为陪嫁苏麻拉姑也跟着年仅十三岁的小主人布木布泰从蒙古来到了大清,当时称后金,京师也是盛京。努尔哈赤死后,皇太极继位,布木布泰地位开始上升,但仍然受其姑和皇太极的其他妃子压制。皇太极建立大清,又生下福林,母以子贵,布木布泰的地位再次上升,皇太极驾崩,大清宫室斗争激烈,多尔衮和豪格都想继承皇位,双方都是实力雄厚,针锋相对,互不相让,大战一触即发,多尔衮和布木布泰暗中运筹,把福六岁的小福林推上了帝位,皇室内斗才暂时找到了平衡。自此布木布泰地位一飞升天,成了孝庄皇太后。
这期间苏拉姑的作用也不容小觑,对孝庄一直是忠心耿耿,二十多岁已经成为大龄盛女的她竟然打算终身不嫁,一直侍候孝庄终老,精通几种语言、身怀绝世武、表面上女红著名的她,还是孝庄的贴身保镖,后来服侍孝庄和顺治母子,可称得上是顺治的启蒙老师之一。
如果朱由崧不穿越,没有改变历史走向,苏麻姑一直服侍孝庄和顺治,直到他登基亲政。顺治驾崩之后,八岁的康熙又登基了,苏麻拉姑还是康熙的启老师,说她亲手调教出顺治和康熙两个大帝一点都不夸张,因此苏麻拉姑与孝庄主仆情深可见一斑。
这次孝庄派苏麻拉姑潜入大明要摘朱由崧的脑袋,也是迫于无奈才用这招釜底抽薪之计,可是现在苏麻拉姑竟然背判了孝庄投降了朱由崧,不但把孝庄和多尔衮的希望全部毁灭了,他们的釜底抽薪之计全盘落空了,不用说连苏麻拉姑在内,那十八名大清勇士和两名漠北的喇嘛高僧肯定凶多吉少了。真是输得血本无归,孝庄皇太后哪受得了?这一下卧床不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