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京西武馆的年轻人一块儿来的可能还有几个,一看他们的人受伤了,冲进来三西个把这个年轻人扶了起来,“师兄你怎么样?师弟你没事吧?”
喇嘛僧洪智见状,把戴着鸡冠帽的大脑袋摇了摇头,假装惋惜的叹了口气,然后冷嘲热讽道:“小僧刚才说什么来的,没有两下子不要过来,哪一天刮风下雨你可能不知道,自己吃几个馍,喝几碗汤能不清楚?虽然能得十两纹银,这下恐怕在床上得爬上十天半月的,这何苦呢?值得吗?幸亏小僧有好生之德,不愿杀生害命,手下已经留了情面啦,要不然焉有你的命在?年轻人以后要长点教训,不要认为随便耍两下就叫武术,什么武馆,镖局,混饭骗钱罢了,拿去吧,以后长点记性啊。”说完又甩过来十两纹银。
喇嘛僧这话说的可有点损,怜者还不受嗟来之食?练舞的大都是血性男儿。这下可气坏了京西武馆的那几位师兄师弟,有两个要过去跟喇嘛僧拼命,但是被其余的师兄弟劝住了,他们也没要地上的银子,架着受伤的师兄弟含恨离开了这里。
喇嘛僧过来把银子又捡了起来,“既然尔等不要,那小僧还留着买双鞋穿吧。”
“干什么呢?都聚这来干什么?都闪一闪,都散开啦。”随着吆喝声,开过来一支队伍,有骑马的,有步行的,这一队人足足有四五十个。
这些人没有盔甲,统一穿着工门的服装,手里拿着皮鞭,戒尺,绳索,有的还带着腰刀,一看就是都府衙门的捕快差役。
捕快差役的职责当然是负责维护一方治安的,抓差办案,捕盗捉贼,州城府县编制教多。
这里是京师重地,地面大,人流量多,当然也离不开这些差异和捕快。宫城和皇城当然有御林军或者叫禁卫军,基本上用不着他们,他们负责维持的是外城和内城的秩序。
其实在古代,捕快差役,他们的地位是非常低的,比当兵的地位还低,连工资都没有,只有一些伙食费和一些补贴。在这种情况下衍生出来一些贪腐小吏,靠横征暴敛,用手中的权力,欺压良善,强取豪夺,在最底层的老百姓面前,混的也是人五人六,到了明清时期仍然是如此。
不过现在的大明,由于朱由崧的穿越,光复了大明帝国以后,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最明显的就是女人的地位提高了,不管是皇上身边的妃子,还是武将的夫人,他们都敢仗义执言了,甚至可以犯颜进谏了。另外武将的地位提高了,文官的压制武将的局面成为历史,现在文官武将,肩膀一起平,改掉了宋朝以来,重文轻武的陋习。因此作为比较低贱的捕快,现在也得以提升的地位,收到了正当公平的待遇,按照军队开始下拨粮饷,国库现在有钱了,捕快作为最基层的“公安”和“城管”人员,理当受到应有的待遇。
因此现在大明各地州城府县的捕快差役,算是有了正规的编制,也能够正当的领工资了,队伍也稳定了,他们当然要好好干了,这些马快步快的确在维护地方治安,保护老百姓,起了很大的作用。尤其是在京师,这些捕快差役编制也大,发挥作用也多,治安效果非常明显。
因此最热闹的街道上围了这么多人,很快就把这些捕快差役吸引过来了。他们还认为有人在这里聚众闹事。
其实就是有人在这里聚众滋事闹事,只是还没有爆发,但是已经拥堵了交通,这些捕快差役就用皮鞭吆喝着,驱散着无关的行人。
看热闹的老百姓开始陆陆续续的散去。但是,有那么十几个始终站那没动地方,其中最明显的一个是个漂亮的姑娘。
两个喇嘛僧一看,官差来了,眼睛就看向了人群中的这十几个人,最后目光落在这个漂亮姑娘身上。
姑娘脸上面带微笑,使她变得更美了。她的美像画上画的一样,只是眼角眉梢,带着一股,常人难以发现的戾气和杀气。
这时捕快差役就到了喇嘛僧等人的近前,手里拿着皮鞭吹胡子瞪眼的朝他们怒喝。
这时喇嘛僧洪智向这些捕快差役过来了,满脸是笑道:“大人是要抓差办案吗?小僧师兄弟二人,来自西方,初到宝地,只是想以武会友,从未有过作奸犯科之事。望大人明察。”
“查什么查,本捕头刚才都已经看到了。出家人不说烧香拜佛诵经,却跑到这里聚众滋事,打架斗殴,拥堵交通,全都给我带回衙门候审。”为首的捕头骑着一匹马,看样子他既是马快的头,又是步快的头。
众捕快差役答应一声,过来就要把这两个喇嘛僧给围上了,打算要立拘所带,带回衙门问话。这时看热闹的人又都站住了,逗想看看这两个喇嘛僧是怎样被抓走的,心中很爽快,心里话两个恶僧,把你们抓走教训一顿正好,活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