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尔衮的第一次冲锋,来势凶猛,但是持续的时间并不是很长,留下一地的死尸之后,清军像大海落潮一样,哗的一下退了下去。
多尔衮把人撤下来之后,又开始了炮击。然后城头的明军又没有动静,他们又开始冲锋,但是冲到一半的时候,守城的明军又开始反击。就这样反复了三次,鞑子们也没有攻上城头,伤亡惨重,死伤遍地。
洪承畴建议多尔衮避开山海关绕到一片石或者喜峰口,找防守薄弱的关隘进攻。
多尔衮同意了,当年他跟谁皇太极袭扰大明边境的时候,攻不下山海关城只有绕道,现在有了如此厉害的大炮仍然是攻不下这坐险关。
多尔衮无奈,只好带着兵将向西游弋,大约30里到了一片石,他们又发动了猛攻。驻守一片石的是黄德功手下的总兵黄名,指挥着手下上守万顽强抵抗,双方正激战得难解难分的时候,黄得功派手下总兵陈献策,带着2万兵将来接一片石。
多尔衮久攻不下,只好暂时把兵将撤下来。但是多尔衮就看中了一片石,誓要从这里面撕开一个豁口,因此他命令暂停了攻击,让洪承畴率一支偏师向西绕走200余里进攻喜峰口,同时派出索尼带一支人马在山海关佯攻,使他们这几处关隘无法相互接应,数日之后,多尔衮亲自指挥主力部队,再次猛攻一片石关城。
这个时候,西面的喜峰口和东部的山海关也同时受到了大批清军的攻击。果然,山海关的兵将,一片石的兵将和喜峰口的兵将,无法相互策应了。
但是正在这个时候,又一个消息传了过来,他们派往漠西蒙古的那支军队全军覆没,郑亲王济尔哈朗被明将李定国战于马下。现在李定国带着人马已经开到了温都尔河附近。
这个消息真是雪上加霜,增兵朝鲜,又从莫西出兵漠北,很明显,朱由崧这是要让他们后院起火,然后明军打开关城,大举北进。
多尔衮真是慌了,看了看眼看要攻下的一片石,把牙一咬,心一横:“传本王的命令,停止攻城,撤兵!”
山东巡抚接到朱由崧的旨意之后,立即召会省内的三司衙门,主要是掌管军事的都司和监管漕运的布政司。
巡抚大人亲自督办,三司相互配合,立即提调了一万多名军队,从槽运处抽调了一批舰船,几十艘舰船带着1万多名军队,高扬着大明的旗号,扯起风帆,从威海港出发,浩浩荡荡开往朝鲜岛方向。
明清时期的盖州,就是现在的大连市一带,离山东威海非常近。因此驻守盖州的清军,立即就发现了这支明军的舰队,明军增兵朝鲜的消息,很快就传到了大清的京师盛京,正在山海关一带作战的多尔衮很快也得到了消息。
朝鲜本来是大明的属国,几年前野心勃勃的皇太极硬生生的把朝鲜从大明手里夺了过来,变成了大清的附属国。当时因为这件事,大清跟朝鲜和大明还展开了一场激战,最终这场激战以大清的胜利而结束,从那以后,朝鲜便向大清俯首称臣了。
但是这件事鞑子们也知道,朝鲜人并不服气他们,大明朝对此也不高兴。他们只有对朝鲜进行高压统治,但是越是高压政策,越能激起反抗。
前不久,鞑子的奸细已经得到了一些传闻,说朝鲜正在偷偷的跟大明遣使往来。多尔衮暴怒,对李氏王朝已经提出了警告,但是朝鲜不与承认。
现在大明朝又公然派舰队增兵朝鲜,很明显,他们两家联手要搞事情,多尔衮不淡定了。
漠西蒙古的盟主固始汗也是一个不甘寂寞的人,他是继林丹汗之后,草原上崛起的又一只雄鹰。他也梦想着能够再像象他的先祖铁木真和忽必烈那样,纵横天下。然而现在,从地域上,蒙古分裂为三大部分,漠西漠南和漠北。
皇太极和多尔衮打败了漠北和漠南两部,并用和亲的办法把这两部牢牢的控制在大清的手中,现在就剩下他这一部偏安西部,大清仍要征服他们,南部的大名也是他们的宿敌。更有西部蓝眼睛大鼻子的野蛮民族,正在蚕食他们仅有的一块不大的地盘。
面对一圈敌人的虎视眈眈,固始汗丝毫没有丧失斗志,他没有一天不想着像先祖纳那样,再雄起一回的。他首先要在这样的夹缝中生存下来,然后才能进一步壮大自己的实力,实现胸中宏伟的蓝图。
他决定先对付乌拉尔地区的大鼻子,单靠漠西蒙古的力量是不行的,他决定既联合大明,又联合大清。等赶跑了大鼻子,西南边陲安定了,至于说是倒向大明,还是倒向大清,还是独立发展,那就得走一步看一步了。
固始汗肯定没少研读三国,他现在要扮演里面的角色了,现在既与大清通使,又与大明通好,但是对于野蛮的沙俄绝不能妥协退让半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