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9章 大明三路出兵(一更)

也就是说只一天多的时间,宁远,锦州,明清边境的这两座重地都有大批的明军开来,城中清军不敢出来活动了,只敢死守在城内。

要的就是这个效果,这下黄得功派出的接应李全的人马,行动起来就比较方便了,他们当然不能走大道,大道就是官道通往关城的,这一带在清军的控制之下。

只有走山林小道,才能接应李全他们,这是他们事先已经商定好的。

视线再回到大清的京师盛京。

双喜,张耐,慧英和柳春红带着锦衣卫,保护着汤若望的马车,过了护城河,往西南方向就跑下去了。

他们知道追兵必然很快就会出城,千斤闸对清兵来说,根本不算什么障碍。但是他们早有筹划,等柳春红和张耐夫妇带着锦衣卫保护着汤若望他们的马车都走了之后,负责断后的双喜,带着一支锦衣卫往吊桥上泼鱼油,弄柴草等易燃之物,这些东西他们当然早就准备好了,然后把点燃的火把甩到了桥上。

一时间,盛京南城外的吊桥成了火桥。

城上的千斤闸很快开启了,岳乐和李之芳带着大批的绿营兵从城中追出来了。

但是眼前的火桥却令他们望而却步,熊熊的大火冒着浓烟,烈焰飞腾,离多远都让人有种灼疼感。不定向的风为这火助手势,一阵风吹来,城门处的绿营兵,被浓烟呛的乱咳嗽,睁不开眼睛。

岳乐和李之芳的眼中也有了泪花。有清兵赶紧去灭火,李之芳制止了他们。因为他看到这大火即便是被灭了,桥也被烧毁了,如何能过的去万马千军?

岳乐揉了揉眼睛,叫嚣道:“全都给我回去,从西城和东城绕过去,他们跑不了!”

当李全他们在大清的京师盛京激战了几个时辰的时候,远在千里之外的大明京师北京已经及时得到了消息。在当时的条件下,军中的飞柝传书和厂卫的信息系统,真是令人惊叹。

此时的朱由崧正在勤政殿听宋应星和宋应升哥俩正在讲解一款新式战舰,朱由崧手里面拿着一个战舰模型。

这是宋氏弟兄在研究荷兰战舰的基础上,发明的一款新式水师战舰,听了这哥俩给他讲功能设计,无论从战舰的吨位,炮火的配置,战舰动力等方面,朱由崧觉得这绝对是世界上一款最先进的水师战舰,也是这哥俩被重新启用之后的第一大创造。

朱由崧立即传旨进行批量生产,现在就是火器上没有特别大的突破,这哥俩还在日以继夜的努力中。

这时大明厂工卢九德进来奏道:“陛下,刚刚得到的消息,李全他们已经得手了,汤若望已经出了的大清的京师盛京,但是锦衣卫损失惨重,祖海已经殉身盛京南城头,大批的清军层层布防,前堵后截,紧追不放。”

朱由崧早就料到了,这是马蜂窝。大批的伤亡是必然的,但是听到祖海等人阵亡的消息,朱由崧还是心情沉重。

“好可怜的祖爱卿,长眠于异国他乡了,尔等真是真的好儿郎,朕不会忘记他们的,大明子民也不会忘记他们的……”

朱由崧闭着眼睛,心情沉痛了好一会儿,又道:“立即传朕的旨意,让山海关的黄得功,喜峰口的祖克勇,承德卫的马保全线出击,进攻锦州和宁远,为李全他们减轻压力,并让他们派出精兵干将接应李全。”

“奴婢领旨。”卢九德答应一声传旨去了。

当天傍晚的时候,驻守山海关的黄得功,驻守喜峰口的祖克勇,驻守承德卫所的马保全都接到了朱由崧的旨意。

这三将早就做好了接应的准备,接到旨意后立即行动。

山海关离宁远最近,宁远就是现在的辽宁省兴城市一带,距离山海关只有200多里,离锦州也不过300多里。

黄得功立即出动了五万兵马,留下总兵官陈献策带1万人马驻守关城。派出手下总兵官张杰率5000骑兵走小道沿途接应李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