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6章 营救汤若望(6)(二更)

回到明末当帝王 星星草 2480 字 10个月前

有的摊贩一听就赶紧挪走了,行人也赶紧行动,要进城就进城,要出城就出城。

但是今天城门附近突然多出不少钉子户,他们不收摊,不进城也不出城,在城门内外,他们的疑问是:“现在离关城的时间还有好几个时辰,为什么要这么早关城?”

“少他娘的废话,这是上方的命令!”清兵开始瞪眼耍粗了。

他们认为吹胡子瞪眼,连卷带骂加挥舞刀枪,这些草民就得屁滚尿流,灰溜溜地而去。

然而他们做梦没想到,今天这一招不管用了。

“不成,你们说关就关呀,关了城门,我们还怎么做生意,我们还怎么出城,我们还怎么进城?”城内城外的,摊贩和行人都胆大妄为地与守城门的兵将扛上了。

“哎呀,真他娘的搞邪门了,守城的是你们还是我们?这里究竟听谁的,去你妈的!”不管是蒙古鞑子还是满洲鞑子都以野蛮不讲理著称,就是清军的绿营兵也是如此。

他们一看这些刁民,敢对他们如此无礼就动手了。

“你敢打人?揍他,揍他……”这些摊贩行人们群起而攻之。

守城的兵将一看这还了得,这是要聚众造反哪,纷纷拉出刀枪过来就下家伙了。

这些小摊贩和行人居然仍然不让步,一看不就是动家伙吗,我们也有,纷纷拿出了清一色的绣春刀,矛盾升级,双方混战在一处。

这时守城的主将,阿布托来到了城门近前一看,这里已经乱成了一锅粥,已经打乱套了,半天了城门一道也没关上,他可急眼了,“真是活腻歪了,立即调兵遣将,把这些刁民全都给我宰了。”

副将李之芳奉了京营守备岳乐之命,带着5000绿营兵,来捉拿大明奸细,营救汤若望。

但是他这5000人赶到的时候,汤若望的马车连同大明的奸细,已经无影无踪了,只剩下守卫教堂的把总带着几十名残兵败将退下来了。

这名把总把经过向李之芳详细汇报了一遍,李之芳也感到了问题愈发严重。此前他跟他的顶头上司岳乐想到一块去了,抓几个胆大妄为的大明奸细,营救一个被掠走的汤若望,不需要大动干戈,岳乐给他5000绿营兵,肯定是绰绰有余了。

但是现在一看事情远非想象的那么简单,大明的奸细来了多少啊?整条街到处都是他们的人,个个勇武不凡,看他们的举动和手中的绣春刀,这应该是锦衣卫啊,这也太不可思议了。

因此李之芳一边命5000军兵立即追赶,一边派人赶紧向岳乐报告,这件事太大了,不是他这名守备副将能担得了责的。

李之芳并非鞑子,而是汉人,或者干脆就叫做汉奸,跟洪承畴一样的汉奸。历史上真有此人,并非虚传。

历史上的李之芳,跟岳乐一样,也大清叱咤风云的人物。

李之芳祖籍山东,是崇祯年间的举人,顺治四年中了进士,历任浙江金华府推官、刑部主事、湖广道御史、吏部右侍郎、兵部右侍郎兼都察院左副都御史等职,这当然是按照原来的历史发展。

按照成王败寇,胜者王侯败者贼的理论,李之芳是大清朝的名臣宿将,他的本事在康熙时期真正得以施展,平叛三藩之乱,立下大功。做过大清的兵部侍郎,兵部尚书,吏部侍郎,吏部尚书,文华殿大学士,人称李阁老。只这一大溜耀眼的光环,就知道他有多大本事了。

不过现在的他,跟岳乐一样,尚未来得及施展他的抱负和才华,只是一名年轻的守备副将,参将的角色,比一名游击将军也大不了哪里去。

因为这都是朱由崧的穿越惹的祸。

朱由崧的穿越,令李之芳在1642年中了举人之后,来到1644年的3月份就改变了原来的人生轨迹,因为,这个时候崇祯帝在煤山上吊,接下来李自成的部队进了北京,又闪电般的败出北京。这期间大明朝很多没有节操的大臣都投降了李闯王。只是一个举人的李之芳没有多少功名可言,因此他连投降李自成的机会和资本都没有。

李自成败出北京之后,多尔衮就来了,江淮以北基本上都是大清的势力范围,当然也包括李之芳的家乡山东武定。李之芳就认为关外的这些鞑子,才是主宰天下的真英雄,于是就开始效忠大清啦。

但是他却没有料到,由于这位弘光大帝的逆天崛起,多尔衮比李自成也强不到哪里,累得顺治帝在北京也没有坐够一年,仓皇北顾,那一年,李之芳也作为愿意继续效忠大清、与鞑子们同甘苦,共呼吸的诸多汉人兵将大臣一样,组成了浩浩荡荡的汉奸队伍,与多尔衮一道保着小顺治,出了山海关,跑回了盛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