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在下这次造访,是为了鞑子的事,鞑子不只是奴役着我们,关外的宁远,锦州,皮岛,均是贵国疆土,现为鞑子之所占,陛下兴兵北伐之师,就是我们朝鲜出兵内应之时。但不知陛下作何打算,何时出兵关外?”
朱由崧当然知道使者说这句话的用意,是想让大明出兵,收拾了鞑子给他们撑腰做主出气。
中朝友谊朱由崧是受过多次熏陶的。明清时期,朝鲜就是中国的附属国,无论是后金侵略朝鲜,还是日本侵略朝鲜,明清政府都不会袖手旁观。
现在他也真想出兵关外,但是时机还没有成熟。远征军的训练,才刚刚开始,另外他要的一个重要的人物汤若望还在盛京。因此他必须得先忍一阵子。
听完使者的话,朱由崧一笑,“贵使请放心,转告你们的国王陛下,朕不久的将来必然灭掉大清,出兵关外之时,一定照会贵国。”
“多谢陛下。”
朝鲜使者得到大明帝王如此的答复,很是满意。朱由崧隆重招待了他之后,朝鲜使者,辞离了朱由崧,又秘密地顺原路,返回了朝鲜。
朱由崧送走了朝鲜使者,又想到了漠西蒙古派来的使者,朱由崧也亲自接见了他,虽然他跟朝鲜一样也是来与大明通好的。但是,漠西蒙古的事比较复杂。
原因是现在沙俄向东扩张,已经越过了乌拉尔山,乌拉尔河,进入了西伯利亚地区。漠西蒙古无力对抗,想让大明出兵。
对付沙俄朱由崧,早在强国计划计划之内了,当出兵绝不是现在,原因同上。另外朱由崧通过锦衣卫传来的消息,他还了解到,漠西蒙古还向大清派去了使者,这岂不是想要脚踩两只船?
连海上霸王,世界霸主的荷兰都向这个古老的东方大帝国屈服了?消息传出,轰动世界。
当时不是信息爆炸的年代,但是尽管如此,这样的爆炸性新闻也会不胫而走。另外有很大一部分因素,是朱由崧刻意宣传,别看当时没有,手机电话电视电脑等电子网络信息系统,主流兄只靠官方的传播就是一条非常有力快捷的传播渠道。
当时的中国已经有了报纸,而且用的是排版印刷技术,中国人多,地大物博,传递消息是非常快的。加上明末战乱的影响,政治动荡。各国都派有间谍,混进来刺探情报,最明显的就是大清蒙古这些蛮夷边邦,还有朝鲜半岛及倭国,夸张一点说大明朝这边放个屁,他们那边立即就知道了,何况这样惊天动地的大事件?
因此中荷不平等条约之事,不亚于一枚重磅炸弹在国际间炸开了。
继而不少国家纷纷派出使者,来大明示好。这些国家有海上霸主荷兰的追随者,有昔日的世界霸主,目前已经开始衰落,风光不再的没落者,有南洋的岛国,还有西亚与北欧的内陆国。
朱由崧当然来者不拒,多多益善。
因为示好,当然不能白白的示好,一个国,一个家,一个人,大同小异。你想交朋友,找老大,当小弟,别人当然不会白白的罩着你,请客送礼吃喝玩乐,让你交一些保护费是必要的,因为天底下没有免费的午餐。
这些国家或友邦既然来示好,多多少少都进点贡,这就相当于向大明示弱,或者俯首称臣了,多个朋友,多条路,多个支持者,朱由崧当然高兴。
至于进贡的多少,有多大诚心,大可不必去较真儿。因为丘吉尔说过,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强大才是王道,落后就要挨打。
现在的大明,朱由崧已经开启了王者之路,万事开头难,当然不能以进贡的多少论英雄,那样就太势力了,朱由崧身为帝王,这点素质还是有的。
陆陆续续的就有五六个邦国前来与大明示好。具体来说,有漠西蒙古,还有缅甸王国,还有西洋南洋的一些岛国和半岛国家,朝鲜也背着大清与日本偷偷派来了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