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由崧对自己这一箭非常满意,以前他看到张环能够把别人射出去的箭射落,简直就是不可思议。
没想到自己现在箭法突飞猛进,也能够做到这一点了,把别人射出去的箭射落,没什么大不了!
在众人惊愕的目光中,朱由崧把李自成召唤回本阵,他亲自提马来到姚启圣面前。
此时的姚启圣还有些惊魂未定和不可思议。
“知道朕为什么要救你吗?”
姚启圣还真不知道!
“实话告诉你吧,朕对你早有耳闻,知道你落草为寇是迫不得已,你骨子里不是坏人,少年侠义,文武全才,乡试第一,但是你空有一腔正义的为国为民之心,英雄无用武之地,这才啸聚山林,专门跟朝廷和官府作对。虽然你犯下不赦之罪,但是朕爱惜你是个人才,打算法外施恩,招安你为朝廷做事,报效大明,你可愿意?”
朱由崧这几句话说的姚启圣心里热乎乎的,不过他很纳闷。陛下怎么对自己的底细知道的这么清楚?不过这都不是重要的。陛下真能一句话,全都赦免自己无罪?
要自己为朝廷做事,报效大明,这不正是自己梦寐以求的吗?皇上如此厚爱,隆恩如此浩荡,看来弘光大地名不虚传,是可遇不可求的旷世圣主,难怪连李自成和张献忠这样的悍匪也乖乖的俯首称臣了,自己一个罪大恶极的山大王,还有什么可说的呢?
至于说还想跟朱由崧亲自动手比划两下,那简直是太自不量力了,朱由崧刚才那一箭已经令他心服口服,外带佩服了。
因此姚启圣甩蹬离鞍,跳下战马,跪伏在朱由崧马前就拜:“多谢陛下开恩,多谢陛下救命之恩,我姚启圣罪该万死,愿意接受招,戴罪立功,甘愿为陛下,其实万死不辞!”
姚启圣说着咣咣的磕响头……
姚启圣拉个败势,拨马就跑,不料李自成却没追来。他就料到自己这个诱敌之计失算了。这时,他听到身后弓弦响动,赶紧躲箭。
然而这是李自成的虚招,紧接着一支利箭破空而来,姚启胜意识到了,上了李自成的当,但再想避挡这一箭已经是不可能了。
一瞬间,他脑子里就闪过一个念头:完了,这一下必死无疑。没想到自己却死在李自成的箭下,没有和大明帝王朱由崧亲自交手,实在是不甘心呢。此时,他有一种死不瞑目的遗憾。
一声金属撞击的鸣响响起,他认为这支利箭肯定穿透了甲衣,自己非死即伤。
然而他没有感到任何的不适,胳膊腿儿五官,身体的各个部位没有任何异常,更不要说疼痛。难道这就是人人惧怕的死亡的瞬间感觉?
但是等他看清楚眼前发生的事情他傻了,他没有受到任何的伤害,有两支利箭散落在马前。
再看身后面的李自成,拿着一张空弓,不止是他,此时手里拿一张空弓的,还有大明帝王朱由崧!
很明显,这支利箭没有射中他,没射中他的原因绝不可能是李自成箭法不准,李自成的无武艺这么高强,带兵征战这么多年,弓刀石马步箭,十八般武艺,肯定是样样精通。此时我们俩相距不到50米,怎么会失手呢?
原因肯定在另一支箭身上。那只有一种解释,这只射向他的箭被第二支箭给击落了,而射第二支箭救他的人,正是大明帝王朱由崧。
但是这怎么可能?大明帝王朱由崧怎么会救自己?自己是山大王,他是一国的帝王,势同水火。他应该恨不得抓到自己挫骨扬灰,这才合乎情理。
再说了能够把飞向自己的箭射落,这位弘光大帝真有这样的本事?但是事实胜于雄辩,他亲眼目睹的一切证明,这些不可能已经变为了铁定的事实。
因此姚启圣傻在那里。
此时傻在那里的不只是姚启圣一个人,在场的所有人,包括山上的喽罗兵,和数以万计的明军将士,当然也包括李自成在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