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这时姚启圣跟他想一块去了,两个人杀了这么半天,不分胜负,姚启圣心里也很着急。
如果这一阵自己败了,想跟朱由崧动手,将化为泡影,而且他只有败退到山上,凭险而守。
接下来明军肯定大举攻山,这么多军队,再加上有火炮。时间长了,山上肯定守不住。他自己活不成不说,山上的这一千多弟兄也全都得掉脑袋,甚至粉身碎骨。
自己这一阵不能输,何不用败中取胜的招数赢他?
想到这里,姚启圣拉个败势拨马走。
此时李自成的大刀拿在单手,另一只手刚刚把小宝剑抽出来,准备好使刀里加剑,没想到姚启圣却败阵了。
不过李自成的眼睛可不揉沙子,身经百战,沙场经验极其丰富的他一眼就看出来了,姚启圣是诈败,因为他的招数并没有乱呢。
李自成当即就明白了,哦,这在是用诱敌计,想败中取胜。我李自成岂能上当?
李自成瞬间有了主意,立即打消了用刀中加剑这个念头,他没有追赶,而是把小宝剑还鞘,把大刀在马上挂好,一抬手把身后背的宝雕弓取出来了,从箭壶中抽出一支狼牙箭。
现在李自成身上是三种武器,大刀是他冲锋陷阵必备之物,防身的小宝剑他也带着,身后还背着弓箭,做大将领兵带队,冲锋陷阵,一身三武器是他的必备之物。
此时的李自成就打算用弓箭对付姚启圣。
李自成抽弓搭箭,认扣添弦,对着姚启圣刚要一箭射出的时候,多了个心眼儿。因为姚启圣这么大的本事,这一箭放出未必能射得准,因为做大将的眼观六路,耳听八面风,要想一箭射中必须让他摸不清虚实,防不胜防。
想到这里,李自成先虚拉了一下弓弦,紧接着才把这支箭射事了出去,弓弦响了两下之后,一点寒光,破空而出,直奔姚启圣后心而来……
姚启圣把眼一瞪:“此话怎讲?”
朱由崧一笑,“朕要派一员大将试试你的武艺,如果你能胜得此将,朕便和你亲自交手,否则你你想和朕交手只能是奢望了。”
朱由崧说完,看了看手下跃跃欲试,纷纷请缨的众将,最后把目光落到了李自成的身上。
眼前的这些大将之中,论武力单挑,李自成可谓是个人尖子。刘肇基,刘国轩,刘芳亮,袁宗第,皆是骁勇善战之辈,还有几个巾帼女杰,也都可以独当一面,但是这个姚启圣能把田见秀活禽,看来武力非是一般人所能挡,朱由崧当然得把一流的强手和他对阵。
这个姚启圣,如果能打败李自成,朱由崧认为才有必要他过招,因此朱由崧让李自成出战。
李自成得令之后,摘下闯王刀,跨好小宝剑,这两样都是他得心应手的家伙,曾经被朱由崧夺去,后来他彻底归顺朱由崧之后,作为特别的赏赐,朱由崧又让物回原主了,李自成催马直奔两军阵。
“大胆的山贼,拿命来!”李自成大喝一声,催马轮刀,直取姚启圣。
姚启圣没把李自成放在眼里,用手中大刀往外一磕,两刀相撞,当啷一声巨响,震的姚启圣膀臂酸麻。
姚启圣这才知道来将非同凡响,喝问一声,“来将通名?”
李自成道:“吾乃弘光大帝驾前,左路军讨逆兵马大元帅,皇上亲口加封西安侯李自成是也。”
李自成这三个字当时也是一个雷天下响,姚启圣当然听说过,因此他感到非常吃惊:这就是鼎鼎大名的李自成?这就是那个带领农民军屡战屡败,屡败屡战,最后席卷大半个中国,把崇祯帝逼的煤山上吊、占领北京,让大明朝名存实亡的李闯王?
这么样一个牛气冲突天的人物,竟然死心塌地的归顺了朱由崧?也不止是他,跟李自成齐名的张献忠现在不也是服服帖帖的,在朱由崧面前俯首称臣了?
以前,他和张献忠可不是这样,投降归顺朝廷,都是假意的,不得已而为之,以至于降了反反了降,令崇祯帝很是头疼。
现在他们俩竟然了全都甘愿听任朱由崧的驱使,看他报自己的官职时那引以为荣的模样,姚启圣有些不可思议。
不过李自成的名望,他当然是服气的,难怪这一刀这么大劲儿,李自成果然名不虚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