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下,大厅里的几个小寨主更紧张了,你看我,我看你,面带惊慌之色。他们跟军队交过几次手,凭借寨主爷的运筹和山势的凶险,每次都打胜仗。
那些军队不过几千人,这一下发来几万大军,大明帝王御驾亲征,如此规模的战事还尚属首次,这几个山贼岂能不怕?
但是姚启圣满不在乎,立即命令全山集合,很快,除了手把山口要塞的,剩余的1300多名喽罗兵全都到齐。
姚启圣带了一千人,剩下的300多人交给副寨主雷大鹏,让它为各个山口要塞曾兵将,手把好山口要塞,见机行事。
得知他们大寨主不但要跟大明皇帝对着干,还要杀下山去,区区一千喽啰对朝廷的几万人,他们都认为大寨主简直是疯了。
但是大寨主的命令没人敢不听,只好奉命而行。
姚启圣又把五花大绑的田见秀也带上,等路凯负责看押好田建秀,姚启圣这一千人冲下高山。
果然山下不远处,便是明军的人马,在山道上排成了长龙,一眼望不到边,也不知道有多少,丫丫叉叉,如兵山将海,而且朝廷的人马装束整齐划一,刀枪如林,明军的大将,个个盔明甲亮。
明军正在对这座山形成包围之势,跑炮营炮营的兵将正在选地势,构筑炮台。
姚启圣回头再看看他这一千喽罗兵,给朝廷的兵马面前,形象寒酸,简直被比没了。
但是姚启圣根本不在乎,这时他突然看见明军阵营之中有一把黄罗伞,伞下一人让他吃了一惊。
50000两白银,十万担粮草,对一些人来说可能是天文数字,然而对大明帝王朱由崧来说,简直是九牛一毛。
什么大明朝千疮百孔,国库穷的底儿朝上,什么年年亏空,入不敷出,民生凋敝,到处是流民。
这都是四年以前大明社会的写照,现在可不是这样,而且那是当时江北的写照。至于江南,小冰河气候没怎么受影响,也没有受多少战乱之苦,基本上还称得上是富庶之地。
尤其是这几年来,朱由崧对内稳定了朝政,对外收拾了不听话的军阀,北驱了鞑子,又剿灭了西南部的流贼,内阁六部起用贤良,这几年大明的经济出现了复苏的势头。
因此朱由崧根本没有把这点筹码放在眼里,他一道旨意下,根本不用京师方面,南直隶的官员很乐意效劳,只南方这几个省很快就能凑够50000两白银或10万担粮食。
不过听说朱由崧真要为山贼足数准备这些货真价实的粮草,来赎回田见秀,文武众将,心态各异。有的赞叹他们的陛下,为了救一员大将,真舍得下本钱,不愧是旷世圣主。
有的感到吃惊,给山贼这么多好处,换回一个田见秀,如何破山呢?再者说了,这山贼能否守信用?
看他们陛下胸有成竹的样子,文武众将,也都不敢多言。不过他们对自己的陛下都是信心百倍的。
没几天,10万担粮草果然凑齐运过来了。朱由崧命人,把这10万担粮草运到三道沟,还是那个巡山小寨主路凯带着喽罗兵来验货。
这一次他们发现是货真价实的粮草,而且一旦不少,路凯带着喽罗兵就把这10万担粮草赶到了山上。
跑马岭山寨,分赃聚义大厅,正中间虎皮高脚椅上坐着的姚启圣听完巡山寨主路凯的回报,开始不淡定了,要10万担的粮草就给10万担粮草,这次一点也没掺假,而且喽罗兵也没收到任何攻击,这应该是朝廷派来的大官,不再是李自成吧?
“回大王的话,这次来的是大明帝王朱由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