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5章 吃进去的,全给朕吐出来

姚启圣也不嫌自己官小,起初的时候很敬业,清廉,爱民。然而这里没有他生存的土壤,很快便得罪了权贵,有一次被土豪劣绅当场侮辱。

姚启圣忍无可忍便杀了这个土豪劣绅,再一次逃亡。

这一次,他不但对大明朝失望了,对鲁王朱以海也失望了,更别提什么隆武帝,他认为朱姓的江山气数已尽,这些王室贵胄没有一个好东西,只会祸害百姓,吃喝玩乐。

于是他一气之下,跑到玳瑁山里,占山为王,由于这几年他闯荡的名望,还真有几落草为寇的来找他入伙。后来像滚雪球一样,他的队伍越来越大,就形成了现在的规模。

姚启圣治军甚严,对手下的喽罗兵及他手下的各个小寨主约法三章,不准抢劫百姓,不许滥杀无辜,正当做生意的商人富户也不抢劫,他们抢劫的对象就是官府和军队。不管他是哪个政府的官府和军队,通通都是他们抢劫的对象。

刚开始,他手下的这些喽罗兵不敢干,当贼哪有敢抢劫官府和军队的,这不是找死吗?

然而姚启领着他们干了几次,干得非常漂亮,抢了好多银子,粮食和衣物,甲衣刀枪,锣鼓帐篷等军需用品,他们都抢。

遇到当官从这一带通过,他们不但抢财物,还要抢人,把当官儿的绑架弄到山上,敲诈勒索官府和军队,这已经不止一次了,地方官派兵镇压了几次,均以失败而告终,隆武帝,弘光帝,鲁王都忙于栽培他们的政大树,都无暇顾及这些山野草寇,此时谁也不会派大部队来抄山灭寨,地方官府和军队是没有力量,因此姚启圣他们便成了气候。

没想到这一次做大了,竟然抢到了李自成的头上。抢了李自成也没关系,李自成现在也被他干败了,关键是现在李自成成了朱由崧的人,朱由崧这次碰巧赶上了,他就要亲自抄山灭寨。

听完李自成的详细奏报之后,早就心中有数的朱由崧哈哈一笑,“区区五万两银子,和10万担粮食,算得了什么呢?要什么条件全满足他,朕这次要看看他姚大刀究竟有多大胃口,吃进去的朕要让他全部吐出来!”

不怪李自成有自卑感,自从他把崇祯帝赶出北京以后,准确的说是吴三桂叛变,满清鞑子入关以来,他基本上很少打胜仗了,明确的分水岭就是一片石之战。

从那以后,李自成像着了魔一样,以前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的风光已经不存在了,跟鞑子大打一仗败一仗,一口气从北京败到西安,直到遇到朱由崧的明军,他仍然是以吃败仗为主,直到他投降归顺了朱由崧。

但是似乎这吃败仗的势头仍然没有被刹住,前不久,郑鸿逵和郑成功叔侄上了郑芝龙的当,连累的他又一次兵败,现在他败在施琅手里,又败在了山贼手里,这让他情何以堪?

他非常郁闷,我李自成还是李自成啊?武艺还是那么的高强,手下基本上还是原班人马,能征惯战的大将也不少,看看这连年来的征战,计谋不可谓不高,但是怎么就隔三差五的吃回败仗呢?你看看人家张敬轩,比自己可风光多了。

竟然连一个山贼都摆不平了?李自成想想这些,甚至有些怨天尤人。

正这个时候,听说圣驾到了,李自成赶紧率领众将出营接驾,朱由崧让他们平身,如众星捧月一般,把朱由崧接进帅帐。

朱由崧居中而坐,众将列立两旁。

李自成又把这里的战况详细的向朱由崧作了奏报,其实在路上,已经有锦衣卫和军中的探子,把这些消息摸的差不多了。

还不仅如此,通过锦衣卫和厂番的庞大信息系统,朱由崧现在已经摸清了这个姚大刀的底细。

此人真名叫姚启圣,朱由崧当然知道,这是跟施琅齐名的一个历史名人,康熙时期的政治家,军事家,收复台湾的决定性人物之一。

难怪李自成会吃败仗,遇到了这两位,看来自己这一趟驾临新安真的没白来。

但是赫赫有名的姚启圣怎么当起山贼来了?开始的时候,朱由崧简直不敢相信,认为此姚启圣必然非彼姚启圣,后来他算是彻底弄清楚了。